连播24小时,整个“追光2022”项目组成员经历了一场十分考验毅力、体力的锤炼。
文 | 石灿
编 | 园长
2022年1月1日下午5点,一艘小船驶入大海。
这是“逃跑计划”的出场方式。直播间的热度开始上涌。晚霞音乐会的主角们正在依次上场。
冬日夕阳下,两只老牌乐队各有风骨。逃跑计划乘船在海上演绎《10th》,歌手付菡和她的后海大鲨鱼站在北京鼓楼的老房顶上演唱歌曲《心要野》《猛犸》和《Bling Bling Bling》。
当付菡唱到“我们像只野马一样在这城市里流淌,浪费了太阳也从不感到悲伤”,立夏启开了手中的啤酒,猛灌一大口。
音乐会开始后,作为“追光2022”全球日出24小时不间断视频号直播的项目执行人(PM),立夏整个人松弛了下来。她在会议室带着项目组的同事们站起来摇摆、尖叫、互相碰杯,以缓和大家持续多日的紧张情绪。后海大鲨鱼的表演结束,立夏才停下来,眼睛继续盯着直播间。
这些歌曲是项目组成员南龙花了不少时间精挑细选出来的,文艺清新,昂扬激情。参加的乐队和歌手也十分考究,有逃跑计划、后海大鲨鱼、陈鸿宇、柳爽这样的成名音乐人,也有民乐也疯狂、小陈同学这样的新锐视频号创作者。“我喜欢它,所以我很拼命地想把这件事做好,我认可这件事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这里是上海电视台大楼,“追光2022”项目组的临时办公室,二者联合共青团中央发起持续24小时的直播。从2021年12月31日23点至2022年1月1日23点,全世界观众可以追随光影变化、迎着太阳的轨迹,在微信视频号上观看全球60多座城市地标的日出。
连播24小时,整个“追光2022”项目组成员经历了一场十分考验毅力、体力的锤炼。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整个办公室里挤了20多人,大家盯着电脑屏幕目不转睛,跟进手头工作。虽然默不作声,但所有人都在期盼2021年12月31日晚上23点的到来。
临界点越来越近,人们逐渐躁动,兴奋、激动与紧张的情绪弥漫在办公室里。有人倒数喊道“10……”其他人的目光从电脑屏幕抽身看向办公室电视液晶大屏幕,随即应和道“9……8……”跟随的人原来越多,最终所有人都齐声高喊“3……2……1”。
“这是一场浪漫而盛大的辞旧迎新仪式。在未来的24小时里,我们追光而行。从中国东部的海滨小岛出发,饱览日出胜景,触碰那些扎根于记忆深处的人物故事。”直播间主持人话毕,办公室里欢呼声、掌声并起。
微信团队临时办公室现场
“追光”创意源自2020年末微信团队对生命的朴素质问与追求。新冠疫情未散、全球隔膜未消的年景里,爱、希望、信心、勇气与正能量,从何而来?又靠什么传递治愈人心、打破偏见、社会弥合的深广力量?
唯有光。
再往前追溯,它的母题可视为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曾在多个场合提到的“万物之中,希望至美”。但鲜有人知,这句富含中国古老哲学理念的诗句的下半句是“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这么特殊的一个年份,我们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吗?”这个项目的策划者,也是微信战略研究院院长Zoe意味深长地说,“人一辈子大多是平凡的,我们需要去做一些值得纪念的事情。”
“追光2021”直播以太阳轨迹为线,览尽全球31座城市日出美景,挖掘2020年暖新闻故事最新动态。2021年1月1日晚上11点,直播以布满双子座流星雨的浪漫星空收尾,最终全网播放量超153万,成功“破圈”,成为主流媒体融媒传播的现象级案。
这次微信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合作,前者拥有超12亿日活用户,互联网生态繁荣且丰富,提供互联网平台流量、内容玩法等资源;后者旗下拥有12个电视频道、12个广播频率、17个全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6种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包括看看新闻Knews,发挥传统媒体在视频制作、主持资源、专业编导等优势。
微信派出年轻、创意出众且执行力强的团队参与其中。SMG也派出实力相当的团队承接工作。微信项目执行团队长期在总部广州办公,无数次的出差以及在线上与SMG方面沟通两个多月后,相继在2021年12月29日乘坐飞机抵达上海,直接进行线下办公。
工作量远比想象中的大。即便团队成员年轻活泼,性格开朗,平日容光满面,但每天只睡两个多小时后,面容逐渐暗沉的大有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拼尽全力去做——这是这个微信团队的价值观。
Zoe借用诗人海子的一句诗歌进一步阐述“追光2022”的初衷:“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制造“奇迹”微信团队在上海的办公地点设置在上海电视台大楼6层,一间用做办公,一间用来睡觉。2021年12月29日,微信“追光2022”项目团队所有人从广州抵达上海。熟悉办公环境后,他们在一家火锅店简单开了一个动员大会。
“我知道大家很疲惫,我也是,可是这件事确实也很令人兴奋。”Zoe作为整个团队的负责人,她每时每刻的表现都格外亢奋,如果说每个团队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微信“追光2022”项目团队的发动机一定是她。
长达24小时的马拉松式直播,在互联网内容生态中是稀缺品,在“追光”之前,几乎没有哪家平台能够持续把同样的模式打穿整个互联网圈层。2021年,Zoe和她的团队在极限时间里完成了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接下来,他们要挑战更难的高度。
她在饭桌上不断给大家打气,她相信这帮年轻人能成事。“放权,让他们自由发挥。”她说,对于追求完美的人和团队来说,内外协调与沟通一定会有碰撞,“如果没有碰撞这才见鬼,说明大家都不上心。”
这次参与到“追光2022”项目中来的成员,进入微信工作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人两三年,有人几个月,甚至负责视频号创作者联络的雨涵,刚刚以校招生身份进入团队,目前尚在试用期内。从管理层面来看,借用一场复杂的项目,修炼团队的组织力,让所有人进入到战场中,无疑是一家公司或一个团队成长的最好方式。
两个团队的成员在对接主播直播内容
Zoe用“奇迹”来比喻“追光2022”。年底,微信要同时操作几个重头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人力少。尽管如此,基于2021年的极限操作,他们仍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播时长从17小时增加到24小时、观看日出城市数量从31座增至60多座、新增追光食堂、开始公益集市卖货共建一所希望小学、联合40多家媒体一起做这件事,在执行上是一个奇迹。
前期,从融媒体探索的角度,项目组向全国多家传统媒体机构发出“众筹直播内容”的倡议,没想到得到了媒体的积极响应,天南地北的媒体机构一同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直播中,共同塑造了难得一见的互联网文化奇观。
但整个项目最难的不是媒体协作,而是微信作为互联网平台和传统电视平台SMG之间对于项目的不同理解。微信强调网感,而SMG注重专业度和完成度。
初次见到“追光2022”项目团队时,在上海卫视大楼一间办公室里,项目组的先头部队与SMG执行团队“争辩”一个直播画面的细节。由于直播画面是媒体机构协助拍摄,要怎么处理不同媒体logo在直播中出现,而造成视觉审美不统一的用户体验?
年轻的坚持着对审美的要求,而老成的执行团队凭借多年直播经验也在坚持自己的立场。
双方互不退让,火药味渐浓。讨论持续一个多小时,最终的方案是适当增加直播画面边框,让整个直播画面看起来更和谐。双方都是完美主义者。上海电视台需要保障直播的完整、清晰,微信需要给直播增加更多的互联网视角,更贴近用户喜好。两条平行线想要尽力交汇,必然会相爱相杀。没人用心才会没有摩擦。
“追光2022”项目的官宣是在2021年12月22日,经由三个月准备的重磅信息终于要面世了。公众号“微信派”发出第一篇推文,那是一个长长的svg(可缩放矢量图),活动新闻稿也铺向全网;同一天,视频号活动#2022一起追光 专题页也一起上线,大量网友通过秒剪App的模板参与到这个活动。
这个机制可拆解为两大块。负责项目宣发的小明介绍,开播前10天,要尽可能把预约用户池做大,合理运用视频号的直播提醒机制,让用户先预约直播,预约内容会直接推送开播提醒到用户手上。
「追光2022」在2021年12月22日进行官宣,此后10天,项目预热的重心就放在一件事上: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直播预约。直播预约是视频号的一大优势,开播后会对预约者进行提醒,直播间的首批访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项目组围绕“预约”按钮开始密集输出,10天内先后进行了7次悬念式推送,每次都把直播预约卡片放在显著位置。同时,项目联合微信官方剪辑软件秒剪App定制模板“追光2022”,在视频号联合发起活动“2022一起追光”。截至直播结束,活动及其关联专题已收获48000+投稿,每一个投稿都是追光者的足迹。
搜一搜专区限量的“追光红包封面”亦成为直播预约的“诱饵”,朋友圈广告也把活动信息送到了更多人眼前,「追光2022」预约人数一路攀升。
这是实现直播马太效应的第一步。开播后,对社群进行精细化运营,发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发,都有明确准备。同时,在直播过程中,还要迅速将播出内容剪辑成切片,抓住直播热度,将内容影响力再次扩散。
追光之门打开了。微信生态内的综合能力也在为直播提供顺畅的流量入口:朋友圈广告扩大了直播的覆盖面;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能力也在为直播蓄能。
在直播前,基于企业微信的“活码”功能,项目组裂变出近20个社群,为直播提供了更多互动。在追光音乐会进入到高潮阶段,社群中的乐迷,开始在直播间一起高呼,歌手的名字。
本次直播项目的社群运营也有专人负责。Zhangzhang当天在各大社群里活跃
此外,SMG发挥跨媒介、跨平台、本地资源的优势,通过东方卫视向电视观众进行直播预告,在地铁的移动广告屏、东方明珠户外广告上打上追光2022的字眼。
马上,一场全球人民参与的盛大行为艺术就要进入“追光”阶段。经过2021年的洗礼,它已经成为很多人跨年的保留节目。
白日追光来了!来了!出来了!
2022年1月1日早上6点半,太阳光进入祖国大地,微信派视频号直播间后台观众人数快速上升,自中国东部启程,黑龙江镜泊湖、浙江温岭、福建晋江等地的直播点位视频进入眼帘,画面美不胜收,等待了一整晚的观众激动地以弹幕方式在新一年祈福、许愿,甚至截图发朋友圈。
他们大多数人是在被窝里追光的。互联网发展至今,它的普惠价值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娱、乐、玩、耍与其均密不可分。在2022年的第一天,数百万人一同见证新生活方式的诞生,如同往年出门必须带钱包一样,今后在被窝里看跨年日出,说不定也会成为一种常态。
与温馨舒适的被窝不同,上海电视台大楼里,微信团队和SMG团队的工作人员躺在简易行军床上,趴在办公桌上,轮班睡觉,有人睡了两小时,有人睡了一小时,也有人彻夜不眠。他们饱受体力、精力和毅力上的考验,只为保证人们能追到新年第一缕光。
全球60多个机位早已经协调妥当。从12月29日开始,后方团队开始与前方媒体进行彩排直播,要求每一个直播点位都要有摄影师现场把关拍摄。他们根据画面、天气、光照进行判断,原定的直播点位是否合适。
参与协作的媒体机构一线人员遇到很多挑战,有人在内蒙古寻找点位直播,日出之后,牦牛开始活动,直接把摄像机撞到了;有人在一个点位蹲了好几天也没看到日出,得寻找替代位置;有人发现信号不好,得换个地方保证信号正常,否则对于电视台直播而言,属于播出事故。
前方需要耐心,后方人员更是在磨砺心志。
上海电视台大楼第28层是演播厅和导播室,导播室是整场直播的枢纽中心,决定了什么内容能进入直播频道,什么内容被抛弃。这里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筛选机制。
导播室里的各位工作人员在值班操作,实时跟进直播
所有点位的直播内容通过高频信号分别进入60多块屏幕上,由导播人员进行第一轮筛选,然后再从筛选出的画面中挑出更优质、更合适的直播点位内容切换到直播频道。负责这项工作的导播身经百战,他们在狭小的工作间里双眼盯着屏幕,手操纵着各种按钮,嘴还不能停,因为他们要实时与演播厅的两位主播传达下一步直播信息。
社交媒体上关于“追光2022”的链接越来越多,社交玩法让传统媒体机构也变得更加活泼,两位主播减弱往日新闻直播间的严肃话术,一边盯着面前的平板电脑屏幕,实时观看直播弹幕;一边与直播间的观众聊了起来,他们聊日出、唠家乡,甚至主播参与其中,与观众“拌嘴闲扯”。
这正是微信团队想看到的效果。在融媒体改革浪潮中,传统媒体机构不断拥抱互联网,从体制改革到话术表达,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简单来说,要说观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话。
总体来看,这种模式是之前融媒协作没有做过的,微信与SMG此次合作打造了一个新的融媒体样本。
追光食堂点燃光明,需渡过漫长夜色。
在等待第一缕日出的7个小时黑夜中,追光项目组也没有让时间空跑。镜头从演播室切换至上海南苏州路76号,这是一座坐落在苏州河畔的老房子,建成于1905年,原是划船俱乐部,如今用作西餐厅。
“追光2022”项目组找到餐厅主人,租借并临时改建成直播演示现场,取名追光食堂,是日出前非常重要的夜间直播版块。
追光食堂配备的两位主理人分别叫刘筱和叶沙。他们都是情感电台的老牌主播,擅长挖掘人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动人故事,各自拥有诸多拥趸。工作人员分别在上海外滩追光食堂和上海电视台大楼,全力支撑直播的正常运转。
12月31日,雨涵早早出现在这里。整个项目中,她负责在追光食堂现场与嘉宾、主持人提前核对直播内容方案,确保每个出现在直播画面中的人心里有一个底。
早在三个月前,雨函就接到负责追光食堂版块的任务。他们想过策划很多直播内容,追光食堂参照了深夜食堂的模式,用一个温暖故事,换一份美食,直播当晚讲述了6个暖心故事。这是“追光2022”才出现的版块,去年没有。
追光食堂开播前
很多东西都是项目组精心安排的,用暖心食物、音乐和诗歌治愈孤独的灵魂,项目组找来技艺高超的厨师、拥有沉韵嗓音的歌手专门为嘉宾共同渡过这漫漫长夜。
雨函认为:“邀请来的食客嘉宾都是普通人,在2021年都经历了不平凡的事,我们想在这个特别的时间里说,‘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
室内现场比外面暖和,人来人往,潮起潮落。
这是一个属于普通人的夜晚,从深夜穿越凌晨的黑暗,上海外滩灯光闪烁,警卫人员守护每一个红绿灯路口,保障行人安全。追光食堂门口的灯罩发出暖光,与苏州河对岸宏大的灯光秀相比,它就在人们脚下,照亮门前一方土地。
当晚正值上海外滩跨年夜,情侣夜游苏州河畔,美学教育和文化教育汇聚一堂,驻足追光食堂门外合影留念,还有游客试图靠近窗户往里探,想看看食堂里藏着哪些秘密。
主人公们先后登场,和主持人分享了故事、美食和音乐,结束时接近3点,夜深人静,黄浦江水静静流淌,新年的第一次日出即将从东方赶来。上海拥有很多历经沧桑的建筑,维多利亚式的洋楼刻画着诸多的细节,每块瓦下面,都藏着通向历史的秘密隧道。
是缘分,也是命运。这一夜,外白渡桥旁的划船俱乐部灯光氤氲,这幢老房子成为一场新文化盛宴的创意发生地。
尾声:浪漫仍在视频号中绽放月亮爬上来了,日光跨过山河大地,进入挪威、阿根廷、秘鲁、冰岛等国家,星光流转,每一座城市都在接力。
晚间,有很大部分时间交给了交给“追光公益集市”的两位主播,他们在现场推荐微信周边商品,所有的销售额也将用于援建一所“追光”希望小学。这是微信周边首次在公开场合售卖,而所售商品也有数款独家首发。
负责“追光公益集市”的一琳曾在直播电商公司供职,对直播带货的场面见怪不怪,但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原地变出一个直播间,她还是第一次操作。和电商直播全然不同的是,这里一切以直播效果为主,布置简洁,周遭也没有助理可以协助主播。带货的全部工作全部依赖主持人。
希望小学是希望工程的一部分,这项公益事业自从1989年10月施行以来,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联合发起方,共青团中央派出几位青年骨干到现场协同办公,负责运营共青团中央的直播间,把势能放大。
最终,@共青团中央、@看看新闻Knews和@微信派三个直播间与超过1000万用户迎接2022年第一束光。
直播越接近尾声,大部分工作人员显得越轻松。为了纪念2022年的首次太空日出,微信团队还推出了限定“船票”,借助视频号右上角的特殊设定,将这份特殊的纪念品送给观众。最终有近10万网友领取了这份限定惊喜。
1月1日晚上10点20分,略显轻松的微信团队成员走出临时作战室,前往主播间拍了一张大合影。
站在上海电视台大楼第28层往外看,静安寺的繁华商圈尽收眼底,楼宇灯火通,路上车水马龙。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直播间中持续播放的,由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拍摄的太空日出。
随着中国空间站搭建的逐步完成。欣赏太空日出,有了中国人专属的视角。在项目组的努力下,这种“宇宙级”浪漫,被演播室带回地球,空间站90分钟转一次地球,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尽管已是深夜,浪漫仍在直播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