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九五之尊,两千年的封建史上,多少人为了觊觎这个宝座而搭上了全部身家性命。不过,运气这东西很邪门,以强盛闻名的西汉,先后共有三位帝王以“捡漏”的方式荣登大宝,而且都成了历史上的有为之君。
与后世不同,两汉对于庙号的授予相当严格,必须做出过重大贡献才配享有。西汉只有四位帝王获得了庙号,他们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已)。巧的是,后三位登上帝位,都有运气的成分存在。
按照常理来说,刘恒是不大可能成为皇帝的。甚至连他的出生,都属于意外。
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六国贵族争先恐后复辟,魏国王族后裔魏豹也成了新的魏王。当了王,就得把后宫配置齐全了,其中有个妾人称薄姬。
楚汉相争时,作为项羽册立的西魏王,魏豹鼠首两端、充当墙头草,后来被韩信击败、被周苛杀害,他的一众后宫都沦为了俘虏。其中,薄姬被送往刘邦的后宫织布。
古代的帝王,大都有征服者的心态;而如何体现这种优越感呢?占有敌人的妻女最粗暴直接。后世的曹操,在这方面是行家;此时的刘邦,也有这种想法,他看到薄姬颇有姿色,就纳入了后宫,但过了一年多还没临幸过。
公元前203年初,后宫的几个嫔妃正在聊一些八卦话题,其中就包含对薄姬的冷嘲热讽。出身底层的刘邦向来见不得这种仗势欺人、狗眼看人低的心态,当天就故意临幸了薄姬。
薄姬很争气,一次机会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儿子刘恒。而在此后,大忙人刘邦基本把这俩母子给忘了。
当时的刘邦大肆剪除异姓王、安插自家子弟。公元前196年,年仅8岁的刘恒被封为代王,这里地处北陲,是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远离了统治中心关中,不过倒也落得清静。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邦病死后,吕后大肆屠杀后宫嫔妃。而薄姬向来不受宠,且为人一直很低调、没什么存在感,反倒没被视为威胁,得以跟着儿子刘恒前往代地。
到了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后,陈平、周勃等重臣联手宗室诛灭了吕氏一党。在确定新皇帝人选时,这些老臣们动了私心,为了避免重蹈吕氏的覆辙,他们希望挑选一位出身低微(没有背景)、为人低调、性格柔和(好相处、好控制)、外戚弱势(不会争权)的新君。挑来挑去,性格宽厚、出身平平、貌似人畜无害的代王刘恒成了第一人选。
事实证明,这些老臣们看走眼了,刘恒虽然外柔,实际上却是内钢,而且他的舅舅薄昭,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刘恒在位期间,以软刀子杀人的方式,逐渐削弱勋旧的权利、强化皇权,掌控军权,镇压济北王、淮南王反叛,同时轻徭薄赋、厉行节约,促进西汉社会各方面的恢复,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汉文帝虽称不上千古一帝,但毫无疑问是引导西汉走向强盛的奠基人。
汉文帝之后,是汉景帝刘启,他于公元前157年即位。
汉景帝一共有14个儿子,最年长的三个都为栗姬所生,其中老大刘荣,于公元前153年被立为皇太子。
而大名鼎鼎的刘彻,只是排行老十;他的母亲,也只是在后宫嫔妃群体中级别较低的王夫人。
刘彻在公元前153年被封为了胶东王。按照常理而言,他是没啥希望当上太子的。不过他的命运,因一位女人而改变,这就是他的姑姑、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
虽然名字有点搞笑,但这位长公主可不是什么善茬,甚至有点吕后的架势。当时汉景帝后宫中的绝大部分美女,都是由这位亲姐姐推荐给弟弟的。
姑姑和弟媳向来不好处,何况这位大姑子老是给弟弟介绍对象,身为后宫大姐大的栗姬大为光火,跟刘嫖之间的关系不怎么愉快。
但长公主野心远不止于此,人家不仅要承包现任皇帝的后宫,还想安排下任皇帝的对象,不过这首先得跟太子的母亲商量。公元前151年,她找到栗姬,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刘荣。(那时表亲通婚是常态)
栗姬早就一肚子气,想都没想、断然拒绝。刘嫖也怒了:如今你爱理不理,今后让你后悔莫及。她转头去找王夫人,提出两家结亲;并且承诺,将竭尽全力帮助自己的侄子、女婿刘彻当上储君。
双方一拍即合。从这天开始,长公主每天都在景帝面前贬低栗姬、赞扬王夫人;汉景帝向来尊重自己这位姐姐,加上平日里王夫人表现也不错,一时有所动摇。
王夫人添了一把油。当时的汉景帝没立皇后,于是她就撺掇大行(外交官)请求立栗姬为后。景帝勃然大怒,以为栗姬野心勃勃、心怀不轨。第二年,他废掉太子刘荣,栗姬愤恨而死。不久后,胶东王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世事难料,谁也没想到,俗套的宫斗剧,却会催生出一位雄才大略、名震千古的著名帝王。
中国是一片造就传奇的热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出身于奴隶的(石勒),有当过和尚、乞丐的(朱元璋),还有一位出生于监牢,他就是汉宣帝刘病已(即位后改名刘询)。
古代皇帝中,刘病已应该是童年最为悲惨的一位。朱元璋好歹还陪伴过自己的父母,而刘病已出生后不久,他的爷爷、父亲、母亲以及全家老小都在一场宫廷内斗中死于非命。更悲剧的是,这起惨案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及其儿子公孙敬声被诬告诅咒,下狱而死。其后汉武帝在甘泉宫生病,江充趁机宣称这都是因为巫蛊,并且陷害到跟他有仇的太子刘据身上。
刘据百口莫辩,为了自保起兵反抗,最终却寡不敌众。不久后,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杀,刘据的两个儿子、岳父母(岳母名为史良娣)、妻妾以及全部门客都被处死,只有出生一个多月、身在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躲过了死罪,被收押在郡邸狱里。
对于这位关在大牢里的重孙子,当时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基本上是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好在当时的廷尉监邴吉是个厚道人,他知道太子全家是被冤杀,而且对于眼前的刘病已极为同情,于是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照顾这位孤儿的责任。
在其后的几年中,邴吉出钱出物,安排了个相对干净整洁的牢房安顿刘病已,并且雇佣了两个女囚照顾他。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听信巫师之言,下令把长安二十六坐官狱中的犯人一律杀掉,邴吉奋不顾身阻挡来人,大呼:“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况且皇曾孙”。这也触动了汉武帝,由此大赦天下,刘病已以及这个监狱的全部犯人因此保住了一命。
后来,鉴于刘病已日渐长大,不能永远在监狱里成长,邴吉把他送到了其外祖母史良娣的家中。史良娣当初与刘据一同被杀,但她的母亲仍在世。此时的刘病已,好歹有了血亲的照顾,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汉武帝去世前,下令把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从此刘病已被掖庭 抚养。掖庭令张贺是刘据的老部下,他和弟弟张安世都对刘病已极为关照,后来还自掏聘礼帮刘病已娶到了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年纪虽幼,但已领略了人情冷暖的刘病已,对民间疾苦深有感触。
公元前74年,年幼的汉昭帝驾崩,掌权的大将军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仅仅过了二十七天,这位皇帝就被赶出了皇宫。
刘病已跟杜佗关系很好,而杜佗的父亲杜延年是霍光的老部下,当时担任太仆。此时朝廷正挑选新君之际,杜延年和邴吉向霍光极力推荐刘病已。
而刘病已的特殊经历,反而成了他的优势:出身卑贱、孤立无援、容易掌控,霍光欣然同意了这一建议。这一年九月,年仅18岁的刘病进宫,咸鱼翻身当上了皇帝,是为汉宣帝。
西汉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汉武帝,然而,治国最为均衡、带领西汉走上全面巅峰、被奉为一代明君的,是汉宣帝。
这位出身监狱的帝王,深知百姓疾苦,他在位期间,以“霸道”、“王道”大力整顿官场,任用人才、打击贪腐、强化考核,造就了最为清明的政坛;对外打击匈奴,逼迫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解决了匈奴边患; 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 。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这就是“孝宣之治” 。
参考资料:《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