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玩家吴志坚|一叶九鼎的九种原生动力

逸云白茶 2024-03-09 01:41:07

传说,有凤凰自大洋山中飞过,雪泥鸿爪、抓石留痕。后来,有吴姓人家闭战乱迁居此地,取名凤跡洋。

这是在福鼎市磻溪镇,位列头部的白茶产区,从镇里到凤跡洋村,还要盘旋而上行车近1个小时,居于大洋山的高处且深处。

*白茶玩家 吴志坚

茶人吴志坚已经隐居凤跡洋,“修炼”逾十年。说是隐居,不如说是一次身体与精神的回归。

吴志坚世居此地,只是在7岁时,随母亲到福鼎读书,一路就学创业,直至30年后,这位当年鼎盛一时的“吴昌盛号”的后人才又一次真正回归故乡。

*凤迹洋茶园一隅

吴志坚的母亲是福州人,1969年,作为一位知青,上山下乡来到偏远的凤跡洋。

在之后的几年里,她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是与伙伴们开辟出了80多亩的知青茶园,二是与当地茶农后代结婚,生下了吴志坚。

*深山中随处可见的松柏

吴家,近300年前到凤跡洋开基繁衍,彼时一到大山定居,茶叶就成了谋生的最大依仗。

“深林里一丛一丛的野茶树,只要采下来,简单的晒一晒,就是绝好的白茶!”

*一叶九鼎的工厂

吴志坚说,当然,越是简单的东西,要把它做好才是最难的,在之后的岁月里,吴家人世代持续精进制茶技艺,成就了鼎盛一时的茶商“吴昌盛号”。

磻溪大洋山吴氏传统制茶技艺,近年还被评为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工艺传统,但是设备先进

2023年春茶开采之前,白茶教室来到大洋山凤跡洋,这里海拔600多米,绵延十里的大山,是省级森林公园。

站在山岗远眺,山谷里是百顷桑翠湖,山水之间,气象万千。

*站在凤迹洋上远眺桑翠湖

风来,是很通透纯粹的,不留任何死角地吹拂而过;水来,多以云雾水气之势,绵绵蒸腾,滞留在茶树叶脉上的时间更长;阳光来,经由满山大树的遮挡折射,是以漫射光的方式温柔照耀茶树。

风、水、阳光,这里是著名的白茶产区磻溪镇大洋山,核心中的核心。茶人吴志坚已经在此地,以一叶铸九鼎之精神,“修炼”十余年。

*一叶九鼎的仓库:货物被小心的摆放着

作为一位大山原住民与福州知青结合的下一代,回归大洋山的吴志坚,又仿如是新一次上山下乡。解读出这座大山的最佳风味,是这个传承了两百多年家族流淌在血液基因里的某种使命。

*一叶九鼎的茶旅空间

解读一款好茶、一个品牌或一个茶人隐伏于深处、少为人知的一些细节,对X老师来说,是比喝一泡好茶更畅快的事。

在与吴志坚接触中,X老师听到了三个故事,看到了三种神态,观察到了三处做茶场景。

*知青茶园

故事,是精神层面的传承;神态,是情牵白茶的初心;观茶,是制茶技艺的坚守与创新。三三得九,或许,这也是“以一叶铸九鼎之精神”的原生动力所在。

三个故事

01

火堆旁煮茶的奶奶

在茶聊中,吴志坚多次谈起他的奶奶,那是一位热情好客的老人。大山的夜晚是寒冷的,奶奶总是生起火堆,而家乡的人们,也是都围聚而来,不仅是烤火,更为了喝一口奶奶煮的茶。

*吴志坚沿用奶奶当年在做茶过程中的炭炉来养茶

奶奶是位做茶好手,拿出精心制作的茶,火堆旁细心煮起,乡亲们围炉夜话,等待着水开茶好,氤氲茶香中畅饮一杯。

这样的场景似乎深深刻在吴志坚的脑海,多年以后,他拍了一个微型纪录片,第一个镜头就是还原当年火堆旁煮茶的场景。

*一叶九鼎的阳光房

这种情怀,根植在幼童时期的吴志坚心上,难怪30年后,已经走出大山的他,又一次坚决回归。

02

母亲的“西伯利亚”

1969年,母亲还是风华正茂的少女,满怀激情,到农村去改天换地,在分配驻地时,毅然选择了最偏远的凤跡洋村。

*知青茶园卫星图

当年还没通公路,二十几里的山路,盘旋而上,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精疲力尽的十余位知青,瘫倒在地,问什么时候采会到?

带队的支书善意的撒谎:再翻过一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其实,往凤跡洋的方向是与大海南辕北辙。

*知青茶林:上世纪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这深山老林里种下一片茶园,知青返城后,茶园无人管理,荒废至今。经过五十多年的岁月沉淀,这片茶园,那些茶树,生于荒野之境,养于葱茏之间。故名:知青茶园

少年们在看海的动力下,终于赶到了凤跡洋。很多年后,母亲对吴志坚说,当年感觉凤跡洋就是“西伯利亚”。

*过去磻溪当地家长会吓唬不服管的女孩子:“如果你不听话,就把你嫁到凤迹洋”

不过,就是在这“西伯利亚”,母亲与伙伴们开拓出一片知青茶林,镌刻下一份时代的印记、一种奋发的精神。这也是驱动吴志坚回归故乡的核心动力。

03

行走在夜路的母子两

走访生态茶林,路过一条古道。吴志坚特地停驻,讲了一个母子两走夜路的故事。

这条古道,当年是从镇上到村里的唯一道路。大约是在五六岁,吴志坚随母亲回福州探亲,回来时,携带着大包小包亲人们赠送的礼物,走得很慢,到半程时,天色已经黑了,母亲也很疲惫,就让吴志坚回家去招呼家人们来接。

*图中吴师傅所在就是当时相遇的位置

2023年的春天,吴志坚指着道旁的一块大石说,就是在这个位置!那一个夜晚,幼童吴志坚带着母亲的嘱咐,在山道上奔跑。

终于赶回家,带上亲人们来接母亲,不料在半路碰到扔下行礼赶来的母亲。母亲抱着他大哭,说好后悔让他一个人赶夜路回家。

*路旁种下几年的茶树

古道旁的山林里,吴志坚种下了一棵棵茶树,如今,家乡的变化很大,但,这是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三种神态

01

知青茶林里的“忧”

知青茶林,在凤跡洋村西面,从山坡到岗顶,有80多亩。2010年吴志坚回乡时,这里已经是灌木丛生,竹林掩映。

*大洋山随处可见的毛竹

吴志坚和父亲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还原”出这片茶园,他说,茶树都像树木一样高了,就叫茶林吧。

知青茶林是原生态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至于产量,吴志坚并没有太多考量,“能采多少是多少,最少的时候一亩才不到半斤干茶!”

*知青茶林中新长出的茶芽

母亲开垦出的“知青茶林”,对吴志坚来说,是图腾,是精神寄托,是一叶九鼎发展的根基。

近几年来,吴志坚邀请了厦门大学生态环境学的博士,使用各种有机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茶树确实老了,营养要跟上。”不过去年大旱,山顶上的部分茶树长势并不太好。

*尽管桑翠湖的水汽滋养着山顶的茶树,还是多多少少地受到了旱情的影响

抚着茶树枝条,吴志坚的眼里闪过一丝忧容。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在X老师看来,这更显现出凝聚在心底的热爱与深情,一款好茶的基调,就是这样慢慢沉淀的。

02

生态茶林中的“笑”

古道旁,丛林下,有废弃的宅基地,也有留白之处,这两三年,吴志坚见缝插针,种下了一棵棵福鼎大毫。

*有机林下茶园山场卫星图

他说,这是纯天然的生态种植方式,种下去,就不管了,茶树靠天生地养,能长成什么样,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杯健康好茶,能够突破到什么段位?

X老师跟着吴志坚巡山,茶树还不到采摘的时候,但长势良好。在路过一棵茶树时,吴志坚突然停下,握着一棵枝叶,回头一笑,说,看,这里冒出芽头了!

*吴师傅带着大伙巡山

与其说是欣喜的笑,不如说这是纯真挚诚且发自心底的笑!这种能让人情不自禁同喜的笑容,感染力十足,是对一件事物热爱到极致的表现。

不去计较付出,不去盘算回报,或许,收获的会更多。

03

品饮待客时的“静”

吴志坚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X老师就问过:长年呆在深山,连手机信号都不好,受得了吗?吴志坚说呆得住,在山上,看看茶园,泡泡茶,琢磨制茶技艺,时间很充实,也很快活。

*泡茶、讲茶时禅意十足的吴师傅

那一天,恰好也有一位大连茶商来洽谈业务,一起泡茶聊天。在泡茶的时候,感觉到吴志坚身体里洋溢出的“静气”,这种静气,从身体上看,是非常放松的,从动作上看,是非常舒展的,从眼神里看,是非常空灵的。

非要拔高一点说,就是达到了“人茶合一”的境界。这种精神力量所造就的“静气”,禅意十足,或许,更能激发出一泡好茶的最佳风味。

三处观茶

01

吴氏老茶坊的格局

吴氏老茶坊是制茶场所,亦是祖居地。200多年前,吴氏先人深耕茶园,善用传统工艺制茶,崇尚自然,文温成香,茶品广受好评,拥有“吴昌盛号”。

这座大宅子就是发家后建造的,土墙围拢,木构搭建。青石大板,精巧雕花,无不显示出辉煌的过往。

*一叶九鼎茶室

在碳焙时,吴志坚都是在宽大的天井里打火堆,烟火升腾处,似乎在与先人对话。这是一脉相承的技艺,也是不忘初心的坚守。

吴志坚说,在老茶坊里干活,心里很踏实,尤其是在前几年,“吴氏一叶九鼎制茶技艺”入选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感觉整个人的格局都打开了。

*图摄于2022年春季

吴氏老茶坊,展现了先人的格局与长远眼光。200多年后,确实依然有后人在更深地去解读这座大山的独特韵味。

02

“九转毫香”与温养室

白茶的萎凋与氧化有什么关系?吴志坚说,白茶工艺最重要的是依靠萎凋过程中的氧化,通过将多酚类的物质转化成其他物质。

氧化程度的把控,除了看不同区域茶青的品质和特点外,也要看个人做茶的风格和喜好。

*一叶九鼎阳光房

一叶九鼎新盖的厂房里,吴志坚设置了很多温养室。原理上就是将茶放在水筛置于温养室中,在36-42℃的环境里,静置近四个月。

在实践中,吴志坚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九转毫香”制茶工序,看天做茶、看茶做茶、灵活变通、运筹帷幄,根据茶和时节来调整工艺,追求保留自然本真的毫香。

*在凤跡洋上喝茶,呼出的空气略过喉咙留下丝丝清凉。回到山下再喝同一款茶却没有当时的感觉,凤跡洋,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不同的温养室里,九进九出轮流转,或许便是“九转毫香”来由。一位茶人的匠心,充分表现于此。

03

土壤监测师的工作

在茶园管理上,吴志坚有自己的心得:让茶树与草木竹林自由共生,天然竞争,采用“以杂草养益虫,以益虫治害虫”的物理管护法,融合万物固有的生存法则,在微乎其微的细节中,形成茶园环环相扣的健康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好先辈的这片茶园,一叶九鼎下了很大的功夫。

尤其是对珍贵的“知青茶林”,吴志坚也下了重注,专门邀请了厦门大学的博士来担任土壤监测师。每15天监测一次土壤,给出养护建议。同时在茶园周边多种植物混种,稻杆落叶在冬天用来保暖土地,春天则烧成草木灰堆肥,完成自然界本该有的能量循环。

*知青茶园的生态土壤

吴志坚说,只有接近野生的生长环境,才能让茶园形成适者生存的“绝境”,令茶青原料内质更丰富,形态更野性,滋味更鲜灵。

“以一叶铸九鼎”,了解一位茶人的最佳方式是喝懂他的代表作。明晚九点半,准时与大家分享白茶玩家吴志坚的三泡茶,分别是来自生态茶园的岚韵牡丹·2021;来自有机茶园的碳焙银针·2022;来自知青茶林的不羁茶·20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