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神经内科日常诊疗中,经常可以听到家长提出疑问:“小朋友已经做过脑电图了,怎么还要做呢?”很多人认为脑电图做一次就能判断大脑状况。但事实并非如此,脑电图作为捕捉大脑神经元电活动的“听诊器”,其检查结果需要结合病情动态变化综合解读。
脑电图为啥要反复做1.大脑疾病“变化多端”
以癫痫为例,这种由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疾病,可能随着治疗进程、生长发育、年龄等因素发生变化。单次脑电图只能反映当时的脑电状态,无法判断病情是好转或是加重。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分类、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调整药物剂量等,避免因单次结果误导决策。
2.治疗效果要靠脑电图“打分”
比如癫痫患者减药或停药前,必须通过多次脑电图确认异常放电是否真正减少或消失。如果仅凭症状消失就贸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癫痫发作。脑电图就像“疗效考官”,用数据为治疗把关。
3.异常放电可能“躲猫猫”
部分患者的异常脑电活动像“偷吃的小老鼠”,只在特定时间出现(如睡眠期)。单次短时脑电图,可能刚好错过这些“作案时刻”。这时需要“蹲点守候”——通过长程脑电图或多次监测,才能提高“抓现行”的概率。
脑电图检查要遵医嘱脑电图是大脑的“动态密码”,单次结果只是“快照”,多次检查才能拼出完整的“健康图谱”。
例如,初诊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检查确认诊断(如疾病分型、发作频率等);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一次)评估治疗效果、有无临床发作等;术前、术后行脑电图检查,从而定位病灶或评估手术效果。
很多人担心重复检查会有辐射或副作用,其实头皮脑电图完全无创,医生建议的复查频率是基于病情需要,而非随意安排,患者应听从专业建议,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检查。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于淼淼】
【编辑:sa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