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令美食纷纷上市,不少人开始大快朵颐。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有人因此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严重中毒入院。每年四月,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疾控专家提醒大家:吃得安全,才能吃出健康。
春季警惕这些食源性疾病随着气温回升,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季节。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春季开始,有毒植物、毒蘑菇以及微生物引发的中毒案例会显著增加,必须引起重视。家庭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发生地,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原料不安全
春天最容易中招的是误采误食野菜或毒蘑菇。例如,毒芹和水芹、钩吻和金银花外观相似,不具备识别经验的人很容易混淆。
即使是一些略带毒素的野菜,如果烹调不当、食用量大,也可能引发中毒。防范的最好办法就是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野菜和野生菌。
二、做饭操作不当
家庭厨房中,微生物交叉污染是另一大隐患。生肉、水产等生鲜食材携带的致病菌,在高温环境下繁殖迅速。如果刀具、案板、生熟食品混用混放,极易污染即食食品(如水果、熟食等)。为防范此类疾病,建议牢记“食品安全五要点”:
1. 保持清洁;
2. 生熟分开;
3. 烧熟煮透;
4. 储存安全温度;
5. 选择安全的水与原材料。
如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刻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
食物进冰箱就一定安全吗不少人误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万无一失”,但其实冰箱不是保险箱。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速变质、增加食源性疾病风险。
常见冰箱安全隐患1. 温度控制不当
冰箱塞得太满、频繁开门或门关不严等都会导致温度波动。冷藏室应保持在4℃以内,冷冻室应低于-18℃,确保微生物不易滋生。
2. 生熟混放
生肉和水产要密封包装,存放在冷藏室下层,避免液体渗出污染其他食品;水果和熟食应放在上层,用保鲜盒或保鲜膜覆盖。
3. 剩饭菜未彻底加热
冷藏条件下,某些致病菌如李斯特菌仍可缓慢生长。吃剩菜前一定要彻底加热,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和免疫力低人群,更要注意。
4. 变质食品未及时清理
过期、变质或霉变食品不仅有害,还会污染冰箱。要定期清理冰箱,用温水加中性清洁剂擦拭内部,防止交叉污染。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杨婧】
【编辑:sa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