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根据天气预报,明天有雨有风。
此刻夜幕低垂,窗外乌云连天,榕树影在风中沙沙作响,确实真有些风雨欲来的模样。
夜风吹进书房,带着露水的清凉,轻轻拂过后颈,让人不自觉往柔软的椅背里靠。
将视线从窗外移回手上的文字,眼下这一句,又联想到了白茶。
“它就像四月里,得到雨水滋润的一畦虞美人。”
优雅、从容、清鲜妍丽,用来形容蛰伏一冬,重获新生的春白茶,不突兀。
春茶即将上新,相信各位茶友早就急不可耐了。
每年这个时候,来问茶、买茶的朋友总是最多的。
看着当下这鱼龙混杂的市场,不免担心各位茶友被一些茶商的超低价蒙蔽双眼。
那些标榜着“亏本促销”、“99元6罐”、“9.9包邮”的白茶,茶友们可千万别因为价格便宜,就冲动下单。
这些价格廉价的茶叶,就像超市里打折的临期食品,看似捡了大便宜,实则隐患重重。
有的东西,价廉,但不一定物美。
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除非他是慈善家。
如果一个茶掌柜,不靠专业的茶知识,和自家茶叶的优点来叫卖,只是一味地强调低廉的价格,那么这款茶叶大概率除了价格以外,一无是处。
茶友们若是碰上了,看个乐就好,小钱也是钱,没必要花,也不值得花。
《2》
廉价的白茶,茶青品质一般都不高。
优质的茶青,一定是内质充足,香气充裕的,因此,收购价格也比较高。
就以白茶最著名的产地——福鼎来说。
福鼎白茶远近闻名,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环境优渥,养分充足,产出来的茶青品质上乘,远高于外地茶青。
在使用相同工艺的情况下,茶青品质好的茶叶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和外地白茶相比,不论是香气还是滋味,福鼎白茶都要更胜一筹。
因此,福鼎本地茶青的价格,普遍高于外地茶青。
为了控制成本,从中牟取更多的利润,生产廉价茶的茶商,一般都不会花大价钱去收购品质好的茶青。
除了产地,香气也是决定茶青品质和价格的一大因素。
在雨天采摘的,或者采摘下来没有及时摊晾的茶青,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香气不高。
而香气不佳的茶青,价格同样很低。
因为茶青在制茶过程中,要经历萎凋、干燥这两道工艺的考验。而这两道工艺,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将鲜叶内的水分排干。
水分丧失的同时,茶叶中的部分芳香物质也会被损耗。
香气本就不佳的茶青,制成成茶后,很难想象它还能剩下多少香气,故而正常的茶厂,都不会使用这样的茶青。
我们喝白茶,喝的不仅是汤水的鲜爽稠滑,还要喝清新鲜妍、层次丰富的香气。
若用了价格低廉、香气不佳的茶青,做出来的成品茶味道就很淡,香气低迷,滋味沉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了夏季采摘的茶叶。
春白茶的采摘,会一直持续到立夏之前。
而春茶季过后,茶树内部积攒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可以说是所剩无几。
虽然由于夏季炎热的阳光,茶树会生长得尤其高大威猛,但实际上,茶叶中的内质积攒并不充分,明显品质不高,因此价格也不高,容易成为廉价茶生产商的收购对象。
《3》
除了原料不佳外,廉价的白茶,制作工艺也一定是粗糙的。
若是流程精细的、完善的白茶加工,成本相当高。
白茶的工艺本就质朴简单,流传至今的步骤,每一步都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
从采茶到成茶,每一步都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严格把控,稍有不慎,茶叶的风味就会大打折扣。
而价格低廉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对工序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偷工减料。
制作时,若是要进行正常的萎凋工序,就必须将白茶进行及时的摊晾,且薄摊薄晾。只有这样,鲜叶才能均匀失水,保留鲜爽的滋味和丰富的内含物质。
而这个过程,需要茶商支付高额的人工和场地费用。
廉价茶的生产商,为了利润,往往不会为昂贵的人工和场地建设付费。
此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白茶,品质往往不尽人意。
人手不足、经验不丰富,再加上没有足够大的场地,白茶无法及时薄摊薄晾,便会厚厚地堆在一起,形成高温高湿环境。
在这种环境之下,白茶会进行剧烈的呼吸作用,损耗内质,令本来就不充裕的内质雪上加霜。
而且,不仅内质受损,白茶在此种环境下非常容易过度发酵,产生霉味、闷味,生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因此,这些廉价茶茶喝下去,损失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健康与品茶的乐趣。
《4》
那么,正常白茶的售价,究竟是什么水平呢?
白茶的售价,根据产区、品质、年份等区别,各有不同。
但一分钱一分货,绝对是有道理的。
一款好的白茶,从茶青到成品茶,每一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
从采茶开始,茶商就要聘请大量经验丰富的采茶工人,抢在气候变化前,尽可能快地采茶。
不仅要采得快,更要采得准。
若是采摘荒野茶这类采摘难度高的,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只有严格按照国标的要求进行原料的采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茶叶的品质。
新鲜茶青采摘下来后,要及时送往茶厂摊晾萎凋,防止被闷坏。
排出多余水分后,再花高价请经验老道的制茶师傅来低温慢烘,将茶叶内外烘透,既不能让含水量超过8.5%,也不能烘焦。
需要长期储存的老白茶,为了确保其不受外界影响,还要准备专业的仓库。
首先,仓库的租金、和看管的人工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更何况还有为了控制温度湿度,保证空调和抽湿机时刻运行的电费。
这些花费林林总总地细算下来,平摊到白茶身上的价格,根本低不了。
几十块钱,连茶青的成本都不够,更别说覆盖这些加工的成本、仓储的成本,甚至后期销售的成本了。
一般来说,几百元能买下一斤品质不错的白牡丹和寿眉。而白毫银针斤的价格,通常在四位数。
有些老茶,存茶时间越久,储存成本越高,价格也会越贵。
所以,以超低价格,买到优质白茶的事情,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5》
一个简短的后记。
写这篇文章时,恰巧想起来,书房茶柜的角落里,有一罐为了满足朋友的好奇心而下单的“19块9包邮老白茶”。
朋友非让我买,让我品,等收到货、看到那乌漆嘛黑的干茶,她第一个摆手,把这茶留在了我的柜子里。
随手泡了一杯,说实话,冲泡的时候,返出来的气味已经很不好闻了。浓重的渥味、霉味,再怎么仔细捕捉,也嗅不到一丝茶香。
这怪味异常刺鼻,几乎快要把我手边2016白露后压饼《含香》,散发出的浓郁醇厚的药香、枣香压下去。
再看茶汤,颜色是深沉浑浊的红棕色,丝毫看不到属于白茶茶汤的清透。
喝就不喝了,平白受罪。
赶紧倒掉,喝一口汤水稠滑细软、竹叶香浓郁丰沛的《含香》压压惊。
白茶的质量,一定是和价格成正比的。
价格过分低廉的白茶,要么原料粗劣,要么工艺敷衍,大部分,是两毒俱全。
在此提醒各位茶友,网络购茶需谨慎,切莫贪恋低价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