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为什么那么受追捧?值不值得买?3分钟说清明前茶的真相

小陈茶事 2025-04-15 09:44:4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暮春时节,暖阳融融,春茶季的热闹已悄然步入尾声。

回望这段时光,茶山的点点滴滴依旧历历在目。

起初,踏入那片葱郁的茶山,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独有的清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漫山遍野的茶树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铺就的绿毯,层层叠叠,无边无际。

凑近细看,嫩绿的枝梢间,一颗颗饱满的芽尖娇俏挺立,那鲜嫩的模样,仿佛是春神遗落的珍宝。

茶农们穿梭在茶树间,手指如灵动的蝴蝶,娴熟地采摘着新芽。

茶园边,金黄的油菜花曾肆意绽放,为翠绿的茶山镶上了一道金边,黄绿交织,明艳动人;

远处的山坡上,桃花、梨花、李花相继盛开,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它们相互交织,将春日的浪漫渲染到了极致。

如今,春茶季接近尾声,明前茶的热度却居高不下。

作为春茶中的“顶流”,它为何能在众多春茶中脱颖而出,成为茶客们竞相追捧的对象?

今天,就来揭开明前茶的神秘面纱。

《2》

明前茶究竟是什么?

明前茶,这个“明”指的便是清明节,即在清明之前采下的春茶。

茶树历经冬日的蛰伏,积攒着能量,沉淀出丰富的养分。

可清明节前,气温依旧偏低,茶树枝梢上刚刚探出头的新芽新叶少之又少,这便导致其产量不高。

春茶生长缓慢,茶青细嫩,符合采茶标准的更是寥寥无几。

也难怪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足见其珍贵。

不过,明前茶的概念主要适用于绿茶,且多见于江南茶区,如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这里盛产诸多知名绿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这些茶叶的明前茶产量稀少,品质却极为出色,口感清鲜,风味独特,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常理,珍贵程度显而易见。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茶类都有明前茶。

像福建闽南乌龙的代表铁观音,闽北乌龙的武夷岩茶(水仙、肉桂、大红袍等),以及云南的普洱茶等,就不在此列。

以乌龙茶的开面采为例,它要求叶片完整展开的新梢采摘,清明时,多数茶树尚未达到这一理想标准。

除早生种外,岩茶大多要到谷雨前后才开采,所以自然没有明前茶。

由此可见,选购春茶时,切不可将“明前茶”当作唯一标准。

不同时节、不同品种的茶叶,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味与魅力,等待着爱茶之人去品味、去发掘。

《3》

明前茶备受茶客青睐,它的优势究竟在哪?

清明前,气温偏低,茶树刚从冬日沉睡中苏醒,生长节奏缓慢。

这看似不利的条件,实则是明前茶品质的“秘密武器”。

低温让茶树生长缓慢,茶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等风味物质得以充分积累。

使得制成的春茶鲜爽度极高,入口便能感受到那股清新纯粹的滋味,仿佛将整个春天含在口中。

同时,低温环境有助于维持茶叶的“持嫩性”。

此时采摘的芽叶细嫩娇柔,制作出的茶叶外形匀整、色泽翠绿,芽毫尽显,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给人一种精致之感,在茶叶等级评定中,自然更胜一筹。

再加上明前茶产量稀少,“物以稀为贵”,更让它身价倍增。

有绿茶的珠玉在前,白茶界的明前茶也引发了茶友好奇。

福鼎白茶中,白毫银针是当之无愧的明前茶代表。

每年惊蛰过后,春分前后,太姥山春茶季开启,白毫银针率先登场。

高山茶园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赋予了白毫银针饱满肥壮的外形和丰富的内质,短胖的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而且,它采摘期短暂,短短7-10天,更添珍稀。

而白牡丹由于生长周期横跨清明,只有清明前采摘的部分才能算作明前茶。

其香气清幽、茶汤鲜活,与清明后采摘的白牡丹风格迥异。

《4》

明前采摘的春茶一定是好茶吗?

虽然优质的明前茶品质卓越,但盲目追求“早采”却可能陷入误区。

茶叶的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采摘时间只是其中之一。

若是单纯为了抢占市场,无视茶树生长规律,过早下手,只会得不偿失。

茶叶生长与天气紧密相连。

温度、降水、光照等因素,时刻左右着茶树的发育。

若在茶芽稚嫩、内含物质尚未充分积累时强行采摘,茶叶品质必然大打折扣。

这类“早熟”的茶,就像根基不稳的大厦,茶味淡薄,苦味突兀,鲜味匮乏,冲泡几次便没了滋味,实在难以让人回味。

就像过早摘下的青涩杏子,入口只有酸涩,全然没有成熟时的香甜软糯。

再者,早采和高品质之间不能简单划等号。

如今,早生茶树品种不断涌现,它们发芽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不过,对很多老茶客而言,这些品种做出来的茶,少了传统品种那种韵味悠长的独特魅力。

拿乌牛早来说,它是出了名的早生茶,比不少传统龙井品种采摘时间都要早。

但依据龙井绿茶的国家标准,乌牛早不在适制范围内。

在春茶市场上,乌牛早虽能凭借采摘时间占得先机,可一旦和正宗西湖龙井放在一起比较,茶汤的香气、口感、层次等方面,差距立现。

所以,评判春茶好坏,不能只盯着采摘时间,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制作工艺等同样关键。

只有综合考量,才能品到真正的好茶。

《5》

春茶季已近尾声,明前茶的热度却丝毫不减。

它因在清明前采摘,产量稀少,物以稀为贵,且滋味鲜爽、外形精致,备受茶客喜爱。

不过,并非所有茶都有明前茶,像乌龙茶、普洱茶就不在此列。

同时,明前采摘也不代表品质一定好,盲目早采、品种选择不当都会影响茶叶品质。

总之,春茶各有千秋,无论是明前茶还是其他春茶,都值得我们放下偏见,细细品味。

毕竟,喝茶的乐趣,在于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而非执着于某个标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