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为什么用盖碗泡茶的人越来越多,紫砂壶不流行了吗?

小陈茶事 2025-04-16 11:45:4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当今社会,一味固执己见,往往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如往常一般,准备去朋友的工作室一趟,所搭乘的电梯在中间楼层缓缓停下。

电梯门开启后,有两位女士走了进来,其中一位皱着眉头,显然正被某个问题所困扰。

按下电梯按钮后,她继续与同伴讨论着之前中断的话题。

原来,家中的长辈退休后始终闲不住,总想找些事情来做以充实自己。

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消息,长辈非要用养老金投资某款理财产品,即便大家劝了半天,都不为所动。

另一位女士叹息道,像这样的情况,恐怕只有真正经历一次失败,才能真正醒悟过来。

类似的情况,在茶圈中也屡见不鲜,紫砂壶的实用性不如盖碗,这样的事实本就是大众公认。

但每次在文章中提到与紫砂壶相关的话题,必然有人提出反驳:

“按照你的说法,紫砂壶好像什么茶都泡不了,偏见也太大了!”

诚然,材质特殊的紫砂壶,在冲泡某些特定茶叶时,确实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妙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时候,盖碗以便捷、省心的特点,成为了更多茶友的首选。

用紫砂壶泡茶,其中隐藏着哪些问题?当下立刻为大家细细道来。

《2》

用紫砂壶泡大多数茶,香气弱还容易串味。

冲泡包括熟普在内的黑茶,紫砂壶会更常见一些,原因在于茶叶的特殊性。

特定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将茶青渥堆并重度发酵,靠微生物和菌群的作用,才得以转化出敦厚的口感。

后续经过长期存放,茶叶不断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接触并发生反应,生出了新的物质。

在这期间,有部分熟普会沾染上杂味和陈味,容易影响整体的品饮体验。

而紫砂壶内外均未施釉,拥有双气孔结构,恰好能起到改善和提升茶汤口感的作用。

隐藏在壶体内部的小气孔,在沸水的不断冲刷下会逐渐扩大,并具备强大的吸附能力。

它们就像是茶叶的“过滤器”,能够有效地去除熟普中的杂味,使茶汤的口感更加顺滑和纯净。

可说到根本,紫砂壶的吸附优势并非对所有茶叶都适用。

以福建产出的福鼎白茶、桐木关红茶、武夷岩茶为例,不经历渥堆的制作步骤,储存时也保持密封和干燥。

茶叶的茶香纯粹而自然,原本就不应出现任何怪异的气味。

如果用紫砂壶进行冲泡,不仅原有的清鲜气息会被吸附,滋味层次也会被严重削弱。

泡出的茶汤几乎感受不到落水香的存在,口感平平无奇,很难留下深刻的记忆点。

此外,这些小气孔除了吸收,还会在下次使用释放出之前储存的气息,造成一场无端的破坏。

同一品类但不同年份的茶叶,在香气和口感上依旧有差异。

用同一把紫砂壶进行冲泡,气息相互混杂,茶汤仍然会串味,无法展现出好茶的精髓。

《3》

紫砂壶出水慢,茶叶长时间浸泡,苦涩感更明显。

和瓷器茶具有所不同,紫砂壶在购买回家之后,还需要经历开壶、养壶的环节,流程全部结束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即便如此,受器型影响,紫砂壶的泡茶效果也不如盖碗出色。

用紫砂壶泡茶,投茶注水后合上盖子,茶汤从壶嘴细细流出,形成一道悠长的水柱。

随着壶内茶汤不断减少,茶壶的倾斜角度逐渐加大,茶叶受到重力影响,很容易堵住出水口。

茶汤的流出变得断断续续,无论尝试多少次,总会有部分茶汤滞留在壶内,无法完全沥干。

此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放下紫砂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品尝。

尝过一口却发现,明明是一样的茶水比,此时的茶汤浓度明显高于盖碗冲泡,带有明显的苦涩味。

正是因为茶与水在壶内长时间接触,导致茶味物质过量析出。

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释放速度较快,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改变了茶汤的口感。

而茶壶内部未沥干的茶汤,在不知不觉间持续榨取着内含物质,浓度极高。

后续的每一冲,这部分浓缩的存在持续发挥着作用,即便不断稀释,苦涩的滋味仍然难以消散。

茶味物质的不断释放,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本应循序渐进体现的滋味口感,如今挤在前几冲迅速释放,导致后续无法供给足够的茶味物质,耐泡度大大缩减。

这样一来,原本应该香清甘活的茶汤,在紫砂壶的冲泡下变得乏味苦涩,更是一场莫大的损失。

《4》

日常泡茶选盖碗,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

刚开始学泡茶,不少茶友陷入了一个共同的认知误区,认为盖碗泡茶容易烫手,用茶壶更加方便。

但实际上,如果能掌握盖碗的正确用法,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盖碗泡茶法。

首先,从投茶的便捷性来看,盖碗的碗口直径比茶壶的壶口大。

即便是粗枝大叶的散茶秋寿眉,也能完美容纳其中,不易在投茶过程中造成折损。

其次,瓷质盖碗手感温润,表面光滑细腻,不具备任何的吸附性。

使得它能够完美适配六大茶类中的任何一款,而不影响到茶叶原本的风味。

再者,盖碗在合盖后,内部形成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

高温能够充分激发出茶叶的香气,如果存在异味也无处可逃。

烫壶温杯后闻干茶香,茶汤倒出后闻盖香和叶底香,还能有效检验茶叶的品质优劣。

当然,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烫手问题,除了需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技巧之外,选择一款器型合理的盖碗也至关重要。

一款顺手的盖碗,其碗沿应向外伸展,重量轻盈且容量适中。

注水结束后调整好开口大小,手指仅与隔热的碗沿区域和盖钮接触,茶汤便能以瀑布式快速倒出,大大降低了烫手的风险。

以这样的方式泡茶,茶与水的接触时间得以精准控制,茶叶内质的析出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准确还原茶叶的本真风味。

《5》

名贵的紫砂壶,虽然对黑茶能发挥一定的吸附和改善效果。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适合作为一件珍贵的收藏品。

平时如果没有细心养护、不小心磕碰,就容易裂开受损,难免让人心疼。

从各方面来看,用盖碗泡茶,才是既实用又不易出错的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