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网上的春茶鄙视链,是真的吗?

小陈茶事 2025-04-18 15:38: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天好似一场盛大演出,自然是这场演出的总导演,花草树木是主演。

当春风吹响开场哨,大地便热闹起来,好似百老汇舞台上的华丽开场秀。

一到三四月,南方就被春天打扮得花枝招展。

对南方人来说,春天就像稍纵即逝的绚烂烟火,还没好好欣赏,就快要谢幕。

有人笑谈,入冬是一键速冻,入春则是快进播放,春天总是步履匆匆。

可不管春天多么短暂,都值得好好珍惜。

趁着这美好的时光,走进自然,漫步在乡间小路,聆听鸟儿欢唱,感受春风轻抚,尽情享受春天独有的活力。

毕竟平日里,我们被忙碌生活困住,太久没有和自然亲密接触。

此时出门踏青,正契合“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描绘的意境,是再美妙不过的事。

最近,总有人问村姑陈:“大家都在说明前茶、雨前茶,难道谷雨之后的茶就不好了吗?”

接下来,就把这个问题讲透彻,让大家不再困惑。

《2》

什么是明前茶呢?

所谓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之前采制的茶叶。

在老茶客的心中,明前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甚至有 “明前茶,贵如金” 的说法。

从气候条件看,清明之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

这种 “慢工出细活” 的生长节奏,让茶树有足够时间积累营养物质。

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这是决定茶汤鲜爽口感的关键成分,所以明前茶喝起来鲜醇爽口,滋味清甜,仿佛将整个春天的清新都浓缩在了一杯茶汤里。

从外观上,明前茶的芽叶极为细嫩,芽头肥壮、白毫满披,宛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光是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采摘时,茶农需得小心翼翼,用指尖轻轻摘下那最鲜嫩的芽尖,一芽一叶或是一芽二叶初展,这份精细的采摘过程,也为明前茶增添了一份独特价值。

不过,“明前茶质量好”的规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它主要适用于四季分明的茶区,比如江浙一带的绿茶产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遵循明前采摘的标准,品质出众。

但在靠近赤道的南方茶区,或是四季如春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茶树全年都能生长,也就难以用 “明前” 这个概念去界定茶叶品质了。

所以,明前茶虽好,却也受地域和气候的限制。

《3》

清明过后,便是谷雨。

提到春茶,很多茶客往往对明前茶情有独钟,觉得清明前采摘的春茶外形更细嫩,等级更高,养分也更充足。

诚然,明前茶在江浙绿茶产区确实小有名气,但在整个茶圈里,雨前茶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俗语说,雨生百谷,降雨增多、天气转暖,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绝佳条件。

清明是仲春与暮春的交界,谷雨则正式开启暮春,茶树也迎来生长旺季。

此时春天临近尾声,温度、光照、花草的蓬勃都达顶峰,却还没有夏日的酷热。

在春茶季,谷雨节气前采的雨前茶,同样备受关注。

雨前茶,采于清明后、谷雨前,有着别样的独特之处。

随着谷雨来临,气温持续攀升,雨水频繁滋润,茶树生长明显加快。

从茶叶内含物质分析,氨基酸含量仍维持在一定水准,保留住茶汤的鲜爽口感;

与此同时,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显著增多,赋予茶汤更为醇厚浓郁的滋味。

就拿春寿眉来说,它的芽头不再像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那般秀挺饱满,变得纤细,叶片却越发圆润宽阔,外观上不如明前茶精致。

可温暖的阳光赋予了它明媚的花香,以及清郁、清冷的草药香。

这种独特风味,是雨水的润泽、温度的提升共同造就的。

雨前茶虽少了明前茶的娇贵与鲜嫩,却凭借醇厚口感和馥郁香气脱颖而出。

《4》

要知道,并非所有茶叶都有明前茶和雨前茶的说法。

虽然三、四月是各地春茶集中采摘期,明前茶与雨前茶涵盖了大部分春茶,但总有例外,武夷岩茶便是其中之一。

武夷岩茶的采摘,与追求“明前”“雨前”鲜嫩的茶类截然不同。

它偏要耐心等到谷雨之后,甚至立夏前后,待茶树新梢完全成熟才进行开采。

作为乌龙茶的杰出代表,岩茶采用开面采,不执着于原料外形的细嫩,而着重茶青鲜叶的成熟度。

这背后是品种特性与工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岩茶核心品种,像水仙、肉桂,多属于中叶种或大叶种,生长需历经“驻芽→开面→成熟”阶段。

谷雨后,叶片达到“大开面”,此时叶肉厚实,茶多酚、咖啡碱以及各类芳香物质积累至顶点,才能满足岩茶繁复制作工艺的要求。

晒青时,成熟叶片能均匀失水;摇青中,凭借良好韧性,叶片相互碰撞摩擦,顺利形成“绿叶红镶边”,并激发独特香气;后续焙火环节,成熟叶片也更能承受高温,让茶香深入水底。

要是用嫩叶制作,因其薄脆,摇青时极易破损,不仅难以形成理想外形,香气也会寡淡。

进入四月中旬,除部分早生品种,水仙、肉桂这些岩茶当家品种都还未开始采摘。

所以,岩茶不存在明前、雨前的概念。

茶的种类繁杂,各地的气候、制茶方式、采摘标准都有差异,看待春茶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采得越早、越嫩就越好,千万别盲目套用概念。

《5》

茶叶的品质评定和采摘时机,绝非“越早越嫩就越好”这般简单。

明前茶、雨前茶固然有鲜嫩鲜爽的特色。

可谷雨之后的茶,无论是像武夷岩茶这般等待成熟才采摘的,还是其他春尾茶,都有自身独特的风味与价值。

所以,当我们再问“谷雨之后的茶就不好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不同时节的馈赠,只要工艺得当,都能在杯中绽放独有的茶香,值得茶客细细品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