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古代有个买椟还珠的故事。
说的是,有个人去买珠宝,买到一盒精美的宝石。
很满意,高兴地走了。
没两天这个人回来了,把盒子里的珠宝还给了掌柜,只留下了那只装珠宝的盒子。
掌柜莫名其妙,问之曰为何?
客人答,盒子比珠宝更华美,吾更爱之。
这个寓意的本意,是嘲笑这个买东西的人不识货,把明珠当成了玻璃,反而把一只盒子当成了宝贝。
村姑陈看完这个故事,倒是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毕竟,每个的审美不一样,有人喜欢珠宝,就会有人喜欢装饰精美的盒子,千人千面罢了。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遵从自己的内心,并没有错。
直到,我碰到了一位茶友。
他想买寿眉。
但不看货。
只问,你家的寿眉多少钱一斤,完了说,嗯,比别人的贵,走了。
买便宜的去了。
那一刻突然觉得买东西,还是不要太过于草率。
毕竟,同为寿眉,还是有等级的不同,以及产区与工艺的高下。
只因为名字都叫寿眉,只因为价格对比一番,就仓促做下决定,这实在是,对自己的肠胃的极端不负责任。
寿眉与寿眉,其实,是迥异的。
《2》
寿眉与寿眉间,有产区的不同,有工艺的不同,这些都是茶友们耳熟悉能详的区别。
但其实,除了这两个大差异之外,还有一个对寿眉的品质影响巨大,但又甚少为外人知悉的,“不同”。
那就是,外形的不同。
看到这里茶友肯定会疑惑,都是寿眉,外形会有多大的不同呢,村姑陈是不是杞人忧天了?
不不不,且听我慢慢道来。
就算名字都叫做“寿眉”,长相上也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的。
比如,在白茶的国家标准里,寿眉就分为了两种,两个等级,一个是一级,一个是二级。
之所以分为两个等级,就是因为常规情况下,寿眉的采摘期较为漫长,采摘下来的寿眉也是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为此,国标专门定了两个等级,用于对外形不同的寿眉们进行规范。
定级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定价着想。
不同等级的寿眉,就卖不同的价格——不能因为都叫做寿眉,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家一个价。
须知,等级不同,香气滋味汤感耐泡度.....都是差异较大的。
价格肯定要有高有低。
《3》
寿眉的外观差异,还体现在采摘标准上。
国标规定,寿眉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三四叶。
这就给了很多不认真做茶的人,以可乘之机。
有些人采三叶,有些人采四叶,甚至有些人采没芽头的,也来充作寿眉。
一芽三叶的,只要工艺到位,肯定会比一芽四叶的更好喝,更耐泡,毫香更浓郁,压饼后品相更佳。
一芽四叶的,压秤,同样的重量,一芽四叶比一芽三叶要少上四分之一的数量。
一芽四叶的寿眉,叶片太多,梗太长太粗太硬,做出来的白茶,滋味会略单薄一些。
而那些没有芽头,却硬要采下来充作寿眉的,就更差劲了。
连芽头都没有,那毫香就不用想了,肯定是极淡极淡极淡的,像天边的云彩,淡而飘渺,几乎隐没于天际。
冲泡后的滋味,也并不那么地纷纭变幻。
甚至,耐泡度还不够强。
当然,这种没芽的“寿眉”,是制作做旧老白茶的首选。
又便宜,做旧后还能赚出巨大的差额,多么“招财”!
《4》
列位看官在购买寿眉的时候,请一定要仔细辨认。
不是寿眉就统一长一个样的,也并非所有名叫“寿眉”的树叶都是寿眉。
寿眉有长有短,有三叶有四叶,还必须要有芽头才行。
差一叶,差一个芽头,价格都可以是天差地别。
请务必看过货,对比过条形,再对比价格。
价格高的寿眉,一定有它高的理由,比如高海拔,比如采摘标准高,比如芽头比较肥壮,比如制作工艺好,比如储存条件好....
价格低的寿眉,也一定有它低的原因,比如低海拔,比如年年都修剪成小平头,比如没多少芽头,比如叶片数量多,叶子还又宽又大又长....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贵的不一定好,但便宜的一定不好。
市场上那些没费什么劲做出来的、一款名叫“寿眉”的无芽之粗叶,能卖个一斤20块,都是赚大了好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