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销售、现炒现卖、线上优惠,五花八门的西湖龙井,哪个更靠谱

小陈茶事 2025-04-11 17:36:1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外出差或旅游,难免要精心挑选一些特色的纪念品或特产带回家。

而来到以茶闻名遐迩的地方,水到渠成般,伴手礼的首选就是茶叶。

提到杭州,爱茶之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湖龙井。

逛遍大江南北的景区,不难发现有几家店铺格外眼熟,尤其是那些客流量极大的特产店。

店里售卖的东西出奇得一致,花花绿绿的手串,人文景观冰箱贴,又或是杯套上印着城市名字的茶饮……

只要足够美观、能起到即时出片的效果,源源不断地就会有游客来消费。

一个运作成熟的景区,之所以能持续吸引店家入驻,正是因为拥有持续的客流量。

在景区开店,自然谈不上什么回头客,向来认定的就是一锤子生意。

能吸引游客,让他们满意地离开,即便价格比外面更贵,也会有人心甘情愿地买单。

如果来到西湖附近的景区,有可能买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吗?

其中的水实在太深,只希望诸位茶友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将问题看得透彻。

《2》

到景区买茶叶,想来只有待宰的份。

作为消费者,其实也不难明白,景区作为特殊的商业环境,房租、水电等基础运营成本都不低。

商家在经营过程中,自然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可控的市场因素和成本压力,最后都会转接到消费者身上。

旅游景区里的产品定价,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猜得到,有着不小的溢价空间。

但要是定价太高,游客肯定不买账,甚至还会有人上报到专门机构,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况且,“天价茶”事件发生后,市场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茶叶价格已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很明显,在这之间能操控的成本,就得从茶叶原料上找突破口。

某些鱼目混珠的劣质茶,表面上宣传的是西湖龙井,实际原料的来源根本无从知晓。

这些茶叶更多出自不知名的小作坊,只是商家收购之后,重新改造成精美的包装。

识货的老茶客必然不会多看一眼,最主要的受众,还是那些追随攻略软件而来的好奇游客。

随意买一小盒回去当作旅途的见证,具体品质的优劣好坏,却完全分不清。

到杭州旅游,更多的还是推荐大家品尝正宗的杭帮菜,见识当地的文化特色。

如果有充足时间,可以到正规的茶叶店里看一看,坐下来喝一泡茶。

但要是在各种景区里遇到茶叶销售点,究竟值不值得带回家,还是要劝大家三思而后行。

《3》

路边茶叶店现炒现卖,这才叫正宗?

这些年来,常发现圈外人对某件事格外好奇:

“路边那些茶叶店,一天到晚也不见得有多少顾客来往,为什么还能开得下去?”

偶然光顾一两次的散客,从不是这些店铺的主要目标群体。

在这个线上经济盛行的时代,实体店难以继续支撑下去是常有的事,茶叶生意也不例外。

真正能支撑它们生存下去的,是稳定的大批客源,可能来自身边的亲戚朋友,再分享和介绍给熟人。

就像往湖面投掷石子,接连泛起阵阵涟漪,关系圈逐渐向外扩散开来。

不见旧人哭,也见新人笑,茶圈里陆陆续续有年轻人入行,或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而来,趁机分一杯羹。

同样地,这些新任职的茶掌柜们,要么在这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固定的圈子,不愁人脉关系。

要么空手赤膊地闯荡,想尽办法吸引流量。

有些紧跟潮流的人便想出了新办法,在店门口支起锅炉,茶叶现炒现卖。

顺便还能开个直播,先是推送给附近的人,再渐渐吸收更多的热度和流量,打造专属的手工金字招牌。

顾客在一旁等候着,茶叶炒好后立刻装袋,原料和工艺都看得见,似乎买到的就是最正宗的优质茶。

一晒到底的做法,不符合白茶的工艺要求;同样的,只有高温翻炒,也算不上真正的绿茶工艺。

绿茶的工艺,要杀青,要揉捻,要干燥,特别是最后一步的烘干,跳过这一步,茶叶含水量根本不达标。

制作工序不完全的产物,更属于是半成品茶,带回家也难以久存,不出几个月便发酵变质。

即便换成密封包装,放进冰箱里低温储存,也阻挡不了香气和滋味持续走下坡路。

《4》

买茶要认准正规途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平时有喝茶习惯的人,来杭州游玩,照例是要来梅家坞、龙井村或狮峰村逛上几圈。

不为其他,只为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寻找到货真价实的西湖龙井。

跳过中间的环节,直接追根溯源到茶农家里,或许是买到好茶最保险的做法。

然而,对于那些不太熟悉、经验不足的茶友来说,这样的方式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刻舟求剑”。

来到核心产区买茶,虽然有更大的把握确定茶青来源,但制茶工艺就不一定了。

品质相同的茶青,在不同的制茶师傅手里,最终呈现出的香气和滋味也会有着极大的差别。

更何况,统一收购和零散销售的利益,茶农们自然心中有定夺。

品质最优越的那一批原料,早就被合作的茶商们提前订购一空。

倘若要留一小部分,也只是自存,不会面向外人出售。

从原产地买茶,虽然比起在网络上大海捞针式寻找能少走点弯路,但也有可能越走越歪,依旧容易被宰。

线上或线下买茶,不管是什么茶类,认定品质都是永恒不变的原则。

认准靠谱且品控稳定的茶商,其实比自己和茶农谈要求,能解决更多的麻烦。

大致确定目标后也别急着下单,最好先少量购入亲自试喝,确认风味符合预期后再做决定,更高效稳妥。

《5》

真正的好茶,不需要虚假的故事,也不需要花哨的包装。

认真做茶的茶掌柜,也不会用“随便泡都好喝”的说法糊弄人。

好产区与好工艺,共同成就了西湖龙井的清新鲜爽,每一次品尝都显得弥足珍贵。

亲自体验过便了解,能从容展示自然本真的好茶,更经得起众人与时间的考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