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宝,原越军第一军区第346师第246团第3营(该营战后被越南国会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通信排无线电班班长。他的回忆录《高平前线-1979年2月》,是极为少见的越军老兵对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长篇回忆,是了解当时越军情况的重要资料(他作为上传下达的通信兵,对作战情况非常熟悉)。现将其回忆录全文翻译连载,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我们时而奔跑时而匍匐前进,试图迅速机动到营的指挥位置,有时不得不跳入排水沟,或是躲在开阔地田野的土坎下,以避开来自边境另一边的炮火。排长范华未跑在前面,他一边跑一边观察,还注意倾听炮弹飞行的声音,不停地喊着让我们卧倒躲避炮火。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中国军队的火炮开始向郭往村射击,村子里燃起熊熊大火。
我从未经历过战争,所以不知道炮弹是怎么发射的,也不会通过炮弹飞行的声音判断距离远近。当我趴在地上的时候,没有炮弹打来,等我起身奔跑的时候,它又落地爆炸了。我对我的士兵说:“继续前进,他们的大炮正在向我们纵深射击,但我们距离边境很近,不会炸到我们的。”我们不再卧倒,而是无视周围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径直向马嘎洞跑去。
边境地区的夜空被炮火照亮得如同像白天一样,枪声此起彼伏,炮声震耳欲聋。来自边境另一侧高地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发射的子弹在郭往村和郭儒村飞舞,高射机枪的声音比炮声还要可怕。在村庄里,没有及时撤离的人们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哭泣,和狗叫声、鸡叫声、牛叫声、羊叫声交织在一起,被击中的房屋起火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硝烟弥漫,火势熊熊,炮声震耳,火药味和飞扬的尘土混杂在一起……这是我亲眼目睹的北部边境战争第一个小时的场景。在众多边防军人的心目中,这是一场难忘的战争......借着天空中炮弹飞行的光芒,我和我的士兵爬上了马嘎洞所在的石山,尽管中国军队的炮火在整个山谷中轰鸣,我们还是迅速冲向洞穴入口。田野里有许多身影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他们是营部机关的干部、战士。
当我们跑到马嘎洞口时,看到排长范华未已经到了那里。他认出了我们,伸出头来连声催促:“立即部署电台!确保沟通联络!营长正在山洞里大喊大叫!”“是的!放心……”我立即回答,并转身告诉跟在我后面背着884电台的黄文蒙:“将电台放在洞口右侧,快点!”黄文蒙跌跌撞撞地冲到洞口,我赶紧从他背上取过884电台,然后迅速将天线线拉出来,打开电台。几分钟之后,超短波无线电通信网络建立起来,实现了营指挥所与各个方向的通信联络。我们的无线电台必须位于洞穴入口处,这种中国制造的884电台不能在洞穴里面使用,因为它会受到岩石的遮蔽而失去信号。
因为我就在洞口外面,所以每当中国军队的炮弹从我面前飞过时,我都会有点害怕。炮弹砸到我们面前山脉的崖壁上,火花四溅,碎石乱飞,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军队正在用无坐力炮射击,所以弹道非常笔直,当弹丸击中我面前的崖壁时,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马嘎洞的入口在一座石灰岩山的反斜面,垂直于边境另一侧中国军队的直射火力,因此相当安全。在洞口外,我观察了眼前山下田野的情况,田野上是郭往村、郭儒村,并一直延伸向靠近边境线的由第11连防守的两座榕树山。
在我们到达之前,营长陈必添和政治员(相当于我军的营教导员)黄国营已经在马嘎洞了。营长陈必添正在打电话指挥部队。他命令第11连的兵力进入掩体,躲避中国军队的炮火和直射火力,同时加强观察,随时准备开火阻击对方的步兵和坦克。营长陈必添脾气有些暴躁,他在下达命令的时候总是大喊大叫,每当下属不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时,他都会大声咒骂。
他大声斥责我们通信排行动迟缓,没有迅速修复被炮火炸断的电话线。我不太在乎营长的斥责,我只是担心并专注于保持和各个连队的无线电通信,特别是与位于平孟边境口岸附近第一线阵地的第11连保持无线电通信。我知道,中国军队的炮火如此密集,电话线很容易被炸断,有线通信也将会非常困难而且速度非常缓慢,只有无线电通信才能持续保持联络。
各个连队不断向营长报告情况。第11连报告说:“中国军队的炮火准备非常猛烈,许多战壕和防御工事被摧毁,伤亡人数和武器损失情况没有完全掌握......”我匆匆忙忙地跑进山洞,向营长报告了上述情况。我刚转身回到洞口,又接到第11连的报告:“中国军队步兵开始越过边境线,进入那杀村。在平孟镇地区,有许多汽车和坦克装甲车辆的轰鸣声。”过了一会儿,第11连又报告说:“中国军队开始向1号榕树山发起进攻。”
营长命令第11连开火拦截中国军队,政治员黄国营立即给第11连指挥员打电话:“中国军队的兵力将是你们的数倍,你必须密切注意两个方向:那杀村后面的山坡和1号榕树山西侧山脚下的河岸,坚决守住阵地,团炮兵和营火力将支援你们的防御战斗。”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