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官不成怎么办?去弄把扇子啊

崔琰谈历史 2023-04-04 00:46:00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清同治四年(1865年),被称为“中亚屠夫”的阿古柏在英国和俄国支持下,入侵我国新疆建立伪政权,并自立为汗。当时的晚清政府已腐朽不堪,朝廷内部放任不管的呼声颇大,对如此重大事件竟一拖再拖。“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力主出兵,并在力排众议后以63岁高龄抬棺出征,于1876年率领6万湘军仅用一年时间即“闪电战”平定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也写就个人的人生顶级辉煌。

光绪七年(1881年)初,平定新疆后的左宗棠以不世之功官至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以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一时声望如日中天,位高权重。“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加官封侯的左宗棠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许多人核计着能否抱住左大人的大腿,弄个一官半职。他的一位黄姓老友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

据《清史稿》所载此人叫黄兰阶,秀才出身,家里颇有钱财,早几年按晚清官场规矩出钱捐了个官,在福建当候补知县,可一直候补了好几年,也没补到实职。他时常怨恨自己朝无人,认为只要有人肯替他说话,凭自己的本事一定能够加官进爵。得知父亲故交左大人正当红,便于当年秋天星夜兼程地赶到京城,并费尽周折之后真的给他见到了左宗棠。

在黄兰阶自报家门后,左宗棠感慨了一番和其父的曾经时光,又和黄兰阶寒暄了一下,当被问及近况时,黄趁机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但左宗棠听后却并未如这个老友之子所愿,而是解释道自己如今更需谨言慎行,并声明他这些年从未给任何人写过推荐信。此外,他还表示愿赠黄兰阶田地20亩,用以资助黄的生活,鼓励其半耕半读,努力考取功名。话已至此,黄兰阶知道找靠山的事情没指望了,于是谢过左宗棠后悻悻而退。

黄兰阶千山万水来趟京城就得到这么个结局,自然心有不甘。由于一时无事可做,又不想立即打道回府,便到京城琉璃厂一带游逛,偶然经过一家书画店时,黄兰阶看见不少扇子上面的题字都是模仿左宗棠的字迹,而且还留着上款。黄兰阶灵机一动,就买了一把模仿左宗棠字迹的扇子,并且叫店主在上款处模仿左宗棠题了自己的名字“兰阶”二字。

回到福建后,他去参见闽浙总督何璋,并在和总督说话时,故意拿着这把扇子不停地摇。其时已至深秋,何总督当然觉得奇怪,就问其为何这季节了还扇扇子?黄兰阶立马回应道:因为此扇为左中堂所赠,因此爱不释手。何总督大为震惊,事后便向师爷打听此事真假,这位幕僚说:“左公生平从不为人作荐书,这扇子可能另有寓意。”再安排人私下一调查,结果发现黄兰阶父亲确实是左宗棠故交,刚好几天后左宗棠又派人送给黄兰阶地契,这无疑更坐实了左黄两家的关系有多硬。

何总督赶紧找机会给黄兰阶补了实缺,但是心里还是忐忑,担心左宗棠怪罪自己动作慢了,便在第二年春天进京汇报工作时特意去拜见左宗棠,并寻机说:“黄兰阶是您老朋友的儿子,才具可用,已经补了一个空缺。”左宗棠闻言回道:“去年,这个人来找过我,我以为,如果他真有才的话,你一定不会不用,果然是这样。其实,孺子如果还可教的话,就用他,你我不用常把这点事挂在心上。”何璋听完左宗棠的话,觉得这又是一种暗示。回到福建后马上给黄兰阶升了职……不过,这黄兰阶也挺争气,在岗位上倒算兢兢业业,为官做人也不错,最后一直做到了四品汀漳道道台,那也是副省级领导干部啦。

后来黄兰阶又去拜见左宗棠,还特意把那把假扇子拿给左宗棠看。左宗棠接过扇子笑道:“这把扇子作用其实不大,只不过是帮你谋得了一个知县的职位而已。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才能,一步步上来,全靠自己。”黄兰阶点头称是。左宗棠接着说:“既然这把扇子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那就让我来保管吧。”黄兰阶走后,左宗棠立刻让家人把这把扇子烧了。他说:“不荐故交是我的原则,我可不想因这把扇子而影响了我的一生清誉。”

都说官场水深似海。一把小小折扇,反映出黄兰阶胆大如斗,何总督半成半就,左宗棠顺水推舟,这其中的奥妙,不可言会啊。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