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名人辈出,他们的能力、才华璀璨夺目,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许多名人除了表面的光鲜亮丽以外,其实私底下也有自己的毛病甚至是不可告人的龌龊,正所谓历史塑造的形象有多高大,背后的不为传播的小故事就有多精彩。恰如孔雀开屏,从正面看,靓丽无比;但你想过从背面看会是什么情形吗?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事迹被世人广为称颂,一直都被列作刻苦学习的典型范例。自小家境贫寒并没有影响其求知进取之心,最终学有所成的他尤其对《诗经》有独到透彻的理解,而汉元帝恰巧又是个《诗经》的超级粉丝,所以匡衡屡被提拔,并于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成为大汉丞相,并封安乐侯。任职期间,匡衡始终得到汉元帝赏识和支持。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丑事”,即在封爵时,按律其侯国食封土地应该是31万亩,但匡衡利用地图的错误,擅自扩大食封土地面积,非法侵占土地4万多亩。后来他的行为在汉成帝时被司隶校尉发现,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地界)的罪名,最终匡衡被贬为庶人,爵位没了,封地没了,回到家乡不久郁郁而终。

在浩瀚的唐诗海洋中,李绅的《悯农》不仅通俗易懂且颇具深意,千百年来被人广泛传诵,李绅也因此诗流芳万代,成为忧国忧民的文人代表。但后来一朝富贵进入官场后,随着官职的升高,其日常生活“渐次豪奢”,极讲排场,据载一顿饭就要几千贯钱,因此还产生一个成语“司空见惯”。李绅在家里蓄养了很多年轻貌美的家伎,当时诗人刘禹锡在苏州当刺史,他到李绅府中赴宴时,看上了一个容貌娇艳的歌伎,于是在宴会上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其中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一句。李绅见了,哈哈一笑,当即大方地把那个歌伎送给了刘禹锡。为了维持豪奢生活,他在任淮南节度使时为官酷暴、滥施淫威,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其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所以其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后世也有传说,提到他每日要吃用三百只鸡舌头熬的汤,但此事并无史料可以佐证。不过唐朝曾有一段时期流行官员口含一种名为鸡舌的香料(或为丁香),用以表示自己为官清贵,时人愤其奢靡,或许以讹传讹就成了一日吃三百鸡舌。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总结以往民间造纸经验,终于制成“蔡侯纸”,也因此以宦官身份封侯,这位了不起的太监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第7,绝对是个古代顶级科学家。但是,作为“宫里人”,蔡伦却卷入窦皇后与宋贵人之间的后宫斗争,并受窦皇后指使上书诬陷宋贵人“欲为厌胜之术”,宋贵人百口难辩,在狱中服毒自杀。可是报应不远,公元121年,汉安帝刘祜亲政,而刘祜是宋贵人的亲孙子,蔡伦的荣华富贵就此完结。当年,由于担心汉安帝会对自己进行清算,蔡伦畏罪自尽。

北宋沈括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可惜沈括的人格品行、道德操守却十分龌龊,令人无法称道,他曾施放暗箭陷害大文豪苏东坡,差点把苏轼置于死地。其实沈括陷害苏轼是进入政治漩涡后,随波逐流、耳濡目染的结果。他热衷政治,善于谄媚上司、陷害无辜、落井下石,如其先是对当政的王安石吹吹拍拍,但王安石倒台后,原来异常积极主张变法的沈括立马反戈一击,向新宰相吴充呈上了一份秘密报告,历数新法的种种弊端,竭力诋毁王安石。《宋史》对其评价为“首鼠乖剌”。公元1095年,沈括在凄凉中病逝,死后无人给他建碑,没有墓志铭,宋史上也没有给其单独立传。其作为官员无疑是失败的,做人也是失败的,但作为科学家却是成功的,是科学巨人和政治小人的复合体。但总而言之,后人对这位有瑕疵的科学家还是崇敬的。

明朝三大才子通常指的是解缙、杨慎和徐渭。但论名气最大、传说最多的,却当属徐渭。徐渭1521年生于绍兴,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他从小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其智斗地主的故事和传说,也有不少关于他的影视剧甚至连环画作品。其最主要特点就是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斗智好谋,逞强好胜,狡黠善变,也爱捉弄人。他拥有众多铁粉,郑板桥说:“我是他家门下狗”;黄宾虹说:“他三百年无人能及”;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他研磨理纸,哪怕他看不上我,我饿死在门口也不走。”这么个奇才,却在乡试中屡战屡败,直到41岁依然是个秀才,还穷到要给人做上门女婿。但其才华终究不会埋没,他后来成为浙闽总督胡宗宪的首席高参,为胡宗宪精心谋划,屡出奇谋,先后助其擒获倭寇首领徐海、招抚海盗汪直,那段时间是徐文长人生的高光时期,他也一举成为 “东南第一军师”。可惜后来胡总督犯事入狱,徐也失去了人生靠山。此后他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不仅坐了大牢,还曾错杀爱妻。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73岁的徐文长在穷困潦倒中去世,身边唯有一老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历史浩如烟海,其间的人物如流星划空,我们在史书上读到的,大多是为史者想让我们知道的那部分。可是历史偶然透露的真实,却总是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