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枚千年之前的暖男

崔琰谈历史 2023-06-11 02:36:02

赵祯,原名赵受益,北宋第四位皇帝,亦即宋仁宗,也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事件中的那位主角,他共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因为对待臣子百姓宽厚仁慈,死后庙号被追尊为“仁宗”,也成为庙号第一个解锁“仁宗”称号的皇帝。“为人君,止于仁”,“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个“暖男”皇帝的性格和执政特色。

仁宗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不事奢华,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知人善任,因而其在位42年里可谓名人辈出,我们熟知的宋朝名人基本上都集中于他这一朝,比如王安石、司马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曾巩、苏轼父子等,“唐宋八大家”中竟有六位就出自宋仁宗时期,文治之盛至今光耀史籍。当时经济也是一片繁荣,GDP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的70%以上,可谓人人安居乐业,我国四大发明中的三个: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是此时出现;中国最早的货币“交子”,也是在这期间问世。所以,史界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仁宗盛世”。

仁宗之“仁”,体现在历史的边边角角,即使是板着面孔的正史也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凸显出这位天子细腻动人的情感。

有次用餐时,仁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硌得牙齿一阵剧痛,他吐出来后还不忘嘱咐陪侍的宫女:“千万别声张朕曾吃到沙子,这对于你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赵祯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对于一位随时掌握他人性命的皇帝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还有一次,仁宗在御花园中散步时,突然回头张望了半天,随从们都不知道他是在看什么。回宫后,他着急地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就问仁宗:“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回头观望,没有看见他们备有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会有人被处罚的,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

不仅对身边人宽容,对待大臣和普通军民,仁宗也很暖的。

铁面无私的包拯经常直言进谏,有一次,因为自己心爱的张贵妃恳求,仁宗答应为她的伯父张尧佐弄个宣徽史的虚衔,包拯闻后上殿直谏,“反复数百言,言吐愤疾”,喷了仁宗一脸唾沫星子,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泡沫星子飞到仁宗脸上,仁宗也只是拿袖子擦擦脸,让包拯继续说。这样不礼貌地干涉皇帝家事,换了朱元璋试试?更好笑的是,不久之后,也许是觉得风头已经过去,他后来又尝试给张尧佐安排个淮康军节度使,结果众言官咄咄逼人,觉得不能给外戚开这个后门,好脾气的仁宗也生气了,无法向爱妃交待啊,况且此时的节度使早就是一个空衔,没什么实权。便说:“节度使粗官,何用争”?意思这只是个不中用的官,你们还拼命反对个什么劲?结果有个叫唐大臣直接怼他:“太祖、太宗也曾做过节度使,这个职位恐怕不是粗职!”(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是做过节度使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做过节度使),好脾气的仁宗照样没脾气了。苏轼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时,在试卷中写下了他在路上听到的一些污蔑宋仁宗的话,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要欢迎敢于进言之士,苏辙敢于进言,应该特与之功名。”后来苏辙果然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官至宰相。小伙子苏辙只是道听途说,便在“高考”中对皇帝进行“恶劣的攻击”,若是在“康乾盛世”,无疑是灭九族的大罪。

仁宗年少时,刘太后垂帘听政前后长达二十年,权倾朝野,当时有个博士程琳进献给太后一幅《武后临朝图》,意思是要她做宋朝的武则天,那岂不是置仁宗于危险境地?后来仁宗亲政,有人提出来这件旧事,但是仁宗一笑了之,认为这是当时的情势所逼,并表示程琳此人很有才干,需要重用。后来程琳接连升官,难道不应感谢不记仇的仁宗吗?

当时四川有个自认为怀才不遇的老秀才给成都知府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句,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鼓吹造反了,被吓得屁滚尿流的知府马上将其捆绑进京,献给仁宗受罪。而仁宗看了以后哈哈大笑,认为这是一个老书生急于做官的一种表达,不仅没有治罪,还将他封了个小官,理由是:“这老秀才就是想做官,为国报效,苦于无门,才写诗泄泄愤,怎么能治罪呢?想做官是好事,那就按照他的学识和能力,给他个官当”。就这样,这个有点儿小牢骚的老书生不仅没被治罪,不仅躲过了株连九族,竟还因祸得福,弄了个司户参军的小官做(宋代司户参军主要在州县掌管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杂事,官位从七品,相当于今天的非重要岗位的副县长),你敢信?

还有一次程文简公任大名府主官时,一名府兵“有肉生于背,蜿蜒若龙伏者”,也就是说那个士兵背上长了个瘤,形状有点像龙。古代人迷信,尤其相信什么异兆类的事情,程文简担心这个士兵是异人,恐怕是个祸根,就把人抓起来了,也上报给了朝廷。仁宗谓宰辅曰:“此何罪也?”令释之,可见仁宗一点也不糊涂,更没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多疑念头。

还有一回,仁宗晚上在皇宫里溜达。忽然,从宫外传来阵阵音乐声,因为正是他解除了以前历代的宵禁规定,百姓可昼夜消费快活,所以才会这个时间还有什么大牌明星在办演唱会。仁宗也好奇便想偷偷地去墙角听听,结果却赫然发现一排宫女都蹲在墙角那里听音乐呢。就有宫女就对仁宗抱怨道:“官家,你看宫外多热闹啊!哪像咱们皇宫里,冷冷清清的。”仁宗哈哈大笑:“正是因为咱们宫里冷清,宫外才能热闹。如果宫里热闹,那宫外就可要冷清了呀!”

按照中国古代谥号规矩,“仁”属于美谥,宽厚、仁慈、通情达理、行惠施利为仁。仁宗赵祯一生看似平平无奇,却又是宋朝之光。他在位42年中虽然没有什么旷世之功,但这期间宋朝没有发生任何大的战事,边境臣民42年不受兵革之灾,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都得到了重大发展。宋仁宗于1063年病逝,终年五十四岁。其去世之后,京师开封自动罢市,百姓自掏腰包烧纸钱;在洛阳,因为烧纸钱的老百姓太多,灰尘甚至盖住了阳光,让古代人民也体验了一把什么叫雾霾;在四川,有大量百姓自发地为宋仁宗披麻戴孝。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时,那时辽国的皇帝正是《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大哥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得知此讯,握着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时间辽国上下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可见当时受惠于宋仁宗的人群的不只是宋朝百姓,而且包括敌对国家的广大民众。

翻翻史书便可知道,由于强势母后的压制,赵祯的前半生是在委屈中度过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掌握皇权后他才能够推己及人,理解别人的委屈和不欢喜,才能真正地为别人考虑。因为懂得,所以仁慈。宋仁宗正是因为这种优秀的品质,给自己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23 阅读:5308
评论列表
  • 2023-06-14 20:20

    也是吃过苦的,知道苦成就仁,难得可贵。

  • 2023-06-15 03:25

    “仁”宗,大仁大义,仁至义尽,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点赞]

    纷纷扰扰 回复:
    仁者见仁了
  • 2023-06-11 08:34

    可惜没儿子,仁宗去世敌国百姓都伤心不已

  • 2023-06-11 12:32

    名至实归[点赞]

  • 2023-09-21 20:10

    如果我做皇帝肯定做不到,佩服赵老师[鼓掌]

  • 2023-08-01 21:52

    如果司马光在仁宗时代可以说这两个人大仁大义,对的起老百姓。奈何司马光跟神宗了。

    鱼女儿 回复:
    司马光可以说是北宋最穷的宰相。人家仁慈对哥哥如同照顾老父亲。对妻子可以说恩爱有加从不有外妾。对百姓恩德。如果不是神宗脑子有病去打西夏和变法司马光没有可黑的。奈何司马光没有碰到宋仁宗碰到了可以说他俩可以让国民富裕呢。
  • 2023-08-22 10:13

    有什么用,还不是把最能打的狄青逼死了

  • 2023-06-16 02:03

    这位暖男差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