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踩踏事件

崔琰谈历史 2023-06-10 08:54:09

10月29日当晚正值万圣节前的星期六、且为当地解除口罩佩戴令后的首次大型活动,因此大批市民前往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参加万圣节节日活动(约10万人参加),但却不幸发生踩踏事件。截至10月30日,事故造成至少151人死亡、82人受伤、报告失踪人数2249人(其中有19名外国人死亡,包括4名中国人),这是韩国迄今最严重的踩踏事故。

其实即使在我国,自古以来踩踏事件也会不时发生。古代战争时,一方军队如果溃败,士兵们争相逃窜,发生踩踏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作为一名战士,被友军踩死而不是战死真是很冤。可事实上,在大规模战争中因本军溃败自相践踏而死的军兵,往往多于真正死于兵刃之下。所以,古代作战,要事先布阵,要有指挥军旗、鼓号,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所有官兵都要令行禁止。否则,一旦军心丧失而败退,“人马相践,死伤无数”就不可避免了。公元388年的泗水之战就是一例,当时80万前秦军与7万东晋在淝水决战,正当对阵时,前秦军中的“卧底”朱序突然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后方部队一听,立即争相逃命,东晋军则趁机展开攻击,前秦主将苻融见势不妙,急忙驰马赶到后阵想整顿部队,结果却被东晋追兵杀死。主帅一身亡,败军如山崩,已经毫无斗志的前秦军兵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东晋追兵杀到,人马相互践踏,踩踏死伤无数,最后只余下不到10万人。

古代在非战争状态下,也曾发生过多次群体踩踏事件,万历年间吕坤掌管泰山香税(相当于专门负责泰山地区香火收税事项的税务局长),他在《去伪斋集》中就记载过一起发生在泰山的踩踏事件:“近顶老盘北面而上悬一喉之径,上山下山势必由之,值人稠或雨雪时,上者贯鱼,下者聚蚁,两胸相对,后面推挤者数千人,进退不得,一失脚而仆踏为肉糜,每岁所伤少亦不减百人。山人云‘奶奶搜盘’,其实路隘人稠之故也”。“上者贯鱼,下者聚蚁”,直接说明了此起踩踏事故的原因——人流对冲,而根本原因则是“路隘人稠”。

吕坤当时也拿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弟当时相一樵路似可通人,乃呈请两院动支香税创一新盘,于新盘下口立一石碑,守以快手四名,至香客盛行之时,不许由新盘登顶。又于南天门外向西八十一云梯中间界一墙,约曰:登顶者由旧盘上至云梯界墙之北,下顶者由云梯界墙之南走新盘下。如此虽有百万人,上下只是一条鞭,无一人对面相迎之苦。以是十数年间几无死者”。其实简言之,就是官方安排警卫人员,强制性引导人群分流,上山的人与下山的人各走一条路,彼此不碰头,自然从此安然无事了。

而且类似的记载应该还有很多,只不过大多散见于古人笔记和地方志,所记载的也大多是当地婚丧嫁娶、庙会、香会等民间聚集性活动中发生的踩踏事件。元朝时期民族杂居增多,当时回族人结婚的婚礼风格跟中原不一样,所以结婚时候往往会有很多人去围观看热闹,结果杭州就发生过因围观群众太多,导致踏翻楼屋,结果竟发生宾主婿妇全部遇难的惨案,这在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就有明载。

还有两起庙会时因谣言引发的踩踏事件。第一件是明代时江南某地为了让更多人出观赛会活动,于是出重赏请名角表演杂技,百姓听说后便都跑到附近桥上占位围观。结果因人太多,把桥的栏杆挤掉了,人群瞬间惊慌,有人喊桥塌了,于是众人惊恐乱跑,由于桥上拥挤无处可逃,互相踩踏后导致30多人被踩死,还有很多人掉水里。第二起是清代北方某地城隍庙赛会上有表演,百姓也都是去占楼上位置,因为人满了,不想再让人上去,就撤掉了梯子。没想到不久附近有烟雾腾起,于是讹传成楼着火了,楼上众人自然拥挤着下楼,因为不知道楼梯被抽走了,前面先走的人直接掉到一楼,后面的人陆续掉下来,越掉越多,到最后人堆得都快和二楼齐平了,后面的就踩着人堆逃生。烟雾散后,清点打扫,自然死伤无数,最惨的是有6个小孩互相叠一块,都被踩成酱状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