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赵匡胤的斧头

崔琰谈历史 2023-06-10 08:44:05

作为马上皇帝,赵匡胤在中国300余位帝王中,应当算是武功最好的了,直到今天尚有太祖长拳、太祖盘龙棍等据说是由其所创的武功流传。这位武将皇帝登基称帝后也是不改军中旧习,手中常常把玩着一柱斧。斧不离身的赵官家,偶尔难免爆发大兵脾气,数次用斧敲打手下臣子,正史野史均有记载。

据司马光所著《涑水记闻》,赵匡胤有次在御花园用弹弓打鸟玩,大臣张霭却来找他汇报工作,且喋喋不休。被扰了清兴的赵匡胤心下不爽,加上这张霭所讲的又根本就不是什么当紧事,于是就骂道:你别拿这些鸡毛碎皮的平常小事烦我!张霭却是个硬骨头,直接顶道:臣以为这事情急过弹雀。赵匡胤被噎得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之下“举柱斧柄撞其口,坠两齿”,当场敲掉了对方两颗牙。张蔼也是个狠人,吞了一口血后,平静地捡起两颗门牙,并将它们放入怀里。赵匡胤这时倒有些心虚了,“你想把门牙作为证据告我吗?整个天下都是我的,你去哪儿告!”“臣当然不能告您,但史官会记下此事”。赵皇帝终究是个明白人,当即服软,并向张道歉,还予以厚赏。

《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有一次类似事件。大理寺官员雷德骧当时为大宋最高法院院长,有次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讨好宰相赵普而枉法,雷德骧非常生气,气冲冲地去皇宫并不等太监通报就直接闯入殿中告状,对这种不讲规矩的行为,赵匡胤十分生气。而且赵普与赵匡胤是一起扛过枪、过过江的亲密战友,属于心腹重臣、大宋二把手,那是赵官家的铁哥们儿。赵匡胤当下龙颜大怒,骂道:“鼎还有两个耳朵呢,你难道没长耳朵,没听说过我和赵普甘苦与共的革命往事吗?”盛怒之下再次挥起柱斧,打掉了雷德骧的两颗门牙,并威胁要把他交给赵普处以极刑。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太暴力,免了雷德骧的死刑,但还是给其降职处分。

作为赵匡胤的心腹之臣,赵普虽然受到高度信任,但伴君如伴虎,他也曾尝到过赵皇帝的柱斧功夫。有一次他帮皇帝选改年号,对于封建帝王来说可是头等大事。但号称“凭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不慎漏了底,竟然选了一个前朝使用过的年号“乾德”,于是被一向对他不满的大臣卢多逊抓了机会向太祖检举告状。宋太祖听了以后果然相当生气,当即召见学士陶谷、窦仪询问此事,博学的窦仪随即证实,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宋太祖听了恍然大悟,不禁感叹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啊”,接着又使用他最顺手的柱斧“削”了赵普的脖子(虽不至于受伤,疼是肯定的),还用墨涂了赵普满脸,方才解了心头之恨。

还有一次赵匡胤到洛阳视察,北宋初年最著名吃货张齐贤跑来毛遂自荐,向赵官家献出十条治国方略,赵匡胤认可其中四条,而张齐贤固执地认为自己十条全部正确可行。赵匡胤见他如此固执狂妄,心下已经不快。随后因为赶上饭点儿,他便特别优待请张齐贤陪饭,哪知这吃货见了美食忘乎所以,伸手就去盘子里抓,赵官家见他行事如此孟浪,拿起柱斧就在他脑袋上敲了一记。事后,宋太祖耐着性子回想,感觉张齐贤这小子确实能耐不小,前途不可限量,是有宰相之才的,只是此人性子太野,需多加磨砺,不然恐怕镇不住。念及此,赵匡胤没有立即重用张齐贤,而是送他了一些钱,嘱咐他回家好好读书。后来赵光义继位,果然重用了张齐贤,这人也争气,不但能文还能武,曾带兵打出了太宗朝少有的对辽军的胜仗,最终果然官至宰相。

云南是中国版图重要的一部分,秦朝时中央政府就已经开始对其实施统治。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对南方各个政权展开讨伐。公元965年,宋灭后蜀,紧挨着的大理国此时自然“瑟瑟发抖”,灭后蜀的主将王全斌也向赵匡胤献图表示想要乘胜追击拿下云南。然而赵匡胤却因为前朝教训,此时不想和大理国发生冲突,便用手中的玉斧在地图上一挥,以大渡河为界,道“此外非吾所有也”,决定和大理划河而治,但从此直到明朝中原王朝基本丧失了对云南地区的统治,大理国则成为了宋朝的藩属国。“宋挥玉斧”这个典故就此诞生,赵匡胤也一度背负了“短视”和“弃地”的骂名,虽然这只是个传说。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匡胤手中拿的柱斧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呢?这当然不是真斧头、真家伙,否则就不会只是敲掉别人两颗牙那样简单了。其实宋朝黎靖德编纂的《朱子语类》中就提到过柱斧:“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轿前”。由此可见柱斧应该是一种礼器,象征着权力,宋代六品以上官员出行,轿前可以挂水晶制的小斧,如果是玉制斧,则属于僭越了。所以至宋徽宗年间,柱斧更成了皇权的独有象征,禁止朝臣使用。另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在位时翻修崇政殿,曾出土了一柄玉斧,七八寸大小,温润晶莹如脂,斧上图案是波涛戏龙,文字细小如发,制作极尽工巧。徽宗皇帝十分喜爱,每次出行,都令人捧了跟在距他最近的地方。从这些史料记载中分析,赵匡胤打人的柱斧,应为一种小玉斧,他毕竟是个马上皇帝,日常把玩着一柄玉制的小斧头既可以平添几分高贵儒雅,又保持了武将本色,实为一举两得。只是他武夫秉性毕竟无法完全改变,因此留下了许多用斧打人的记载。

但是,兵器是凶物,日常随身隐隐不祥,所以直到今日国人也不主张在家里摆放刀枪之类物件。终日里斧不离手的赵匡胤,最终也确实因为一场千古疑案“烛影斧声”而猝然离世。公元976年夜,赵匡胤心情不好,将闲杂人等撵了出去,独留弟弟晋王赵光义陪他喝酒。席间,烛光扑朔迷离,下人远远只见赵皇帝用柱斧不住戳地,口中大喊:“好为之” (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太监、侍卫皆不敢上前。当晚,刚刚年满五十岁赵匡胤离奇死亡且死因不明,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桩千载疑案。

或许是遗传基因作怪,似乎不少宋代皇帝有点喜欢用柱斧砸东西打人。宋仁宗曾因张贵妃接受大臣赠送的珍稀定窑红瓷器,一怒之下用柱斧将定窑红瓷砸个稀巴烂。宋徽宗时,太学生雍孝闻直言上谏,弹劾蔡京种种劣迹,言辞激烈,宋徽宗见一个小小太学生竟敢公然弹劾他的宠臣,自然龙颜不悦,他身边的侍卫当然明白皇帝心里想什么,拿起柱斧就打雍孝闻的脸,打掉他好几颗牙。

13 阅读:4149
评论列表
  • 2023-06-29 15:10

    就是太监手里经常拿的拂尘!跟斧头半毛钱的关系没有

  • 2023-07-20 16:46

    竟花钱整这些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