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别愁,祖传老方法,老人们都在用

经络技巧 2025-02-21 23:31:04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容易上手且效果明显的治疗小偏方,这些偏方经过代代相传,已然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保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在小时候,脾胃本就虚寒的我,天冷时,奶奶都会用以前输液的玻璃瓶装一瓶热水放在被子里,有时候胃疼了,奶奶还会用这个瓶子在腹部来回滚动,但很快肠胃就感到舒服了。在寒冷的冬季,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是这样过来的,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呢?今天,木子就来讲讲这个简单又不简单的方法。一、老胃病之困胃部疾病,尤以慢性胃炎症、胃部溃疡等痼疾,长期以来始终萦绕于众多中老年人。它们不光影响吃饭,还时不时带来疼痛、胀气等不舒服,让人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中医调胃病呢,多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寒湿或湿热积聚等方面找原因。二、中医视胃病若何中医谓胃为“太仓”、生发之基,气血涵养之源。胃掌受纳,脾司运化,二者共主纳化之变,以滋周身。胃若有恙,诸如胃寒、胃热、胃虚、胃实,胃病随之而至。胃寒:多因食寒凉之食、腹部遭冷气所侵,胃疾发作之时偏爱暖意,热敷则舒,遇寒冷则症状加重。

胃热:频食辛辣肥腻、情绪压抑常致如此,胃痛之际伴随炙烤之感,唇舌干且味道苦涩,还易导致便秘及尿液偏黄。胃虚:包括胃气虚、胃阴虚等,饮食无序、劳作过度为其因,症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便溏不实。胃实:多因食积淤滞,胃痛时抵触按压,嗳气有酸腐之味,干结其便。何谓“温熨之法”要领悟此方法为何奏效,我们需追溯至中医基础。胃疾之起,中医认为,常由脾胃元阳虚衰、血气阻滞闹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黄帝内经》的治则,谓缘寒邪而起之疾,需施以温热之法以疗,如是方可调阴阳、均气血。遵循这个原则,中医衍生出诸多疗法,“煨法”就是其中一种古老又有效的外治法。简单来说,以器皿加热之后,置于身躯特定之处温熨,借温热以激活,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调理气血的目的。这方法不光直接针对病痛,还能通过经络调控周身气血流通,疗疾成效颇为显著。热水瓶滚肚:煨法的民间新改变用热水瓶在肚子上滚来滚去,其实就是煨法的一种民间简易版。热水瓶的温热,同样能激活腹部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胃部紧张和痉挛,从而减轻胃痛、帮助消化。操作方法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热水袋便能满足需求。水温莫过高,以防灼伤肌肤,大约40-50度为宜。可先用掌背试其温,觉其温煦而不烫手即可。将热水袋搁于腹之上,以手快速推移,覆盖胃脘周遭区域,每次推动10分钟,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睡前做最为适宜。这个看似简单的民间方法,其实蕴含着中医“寒者热之”的智慧。它不光能治胃病,小腹凉、腰背凉也能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