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的旷达】旷达是对于目的一种选择性抵达

书画艺术之窗 2023-12-26 13:14:25

委曲是对目的的现实性抵达,悲慨是对目的的精神性抵达,旷达则是对于目的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抵达。悲慨注力于某个特定的因条件性限制而暂时无法实现的目的,旷达所面临的却不是某个而是多重、多种、多个目的的实现问题,这些目的有的可以实现但却无法同时实现。比如人用一天的时间可以分别完成十件事,但却不能在一天内同时完成这十件事。有的则因条件性限制暂时无法实现,也就是旷达要常常同时面对多种多个悲慨,这些便要求人们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众多目的做出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旷达对于目的是一种选择性的抵达。

经过这种选择之后,还是会面临一个或多个目的无法实现的问题,悲慨会在原有方向上坚持,旷达则是从更高的层面考量原有目的以求实现一种变通性的抵达。就像一个人徒手拎不动甲、乙任何一件物品,却可以找辆车将之一块拉走。又如人们发明了计算机之后,便可以完成原来单靠人力无法完成的复杂数学运算,而计算机带来的巨大变革又远非数学运算而已,可以说它拉升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层面。

所以,借助于层面提升所带来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幅提升,旷达甚至可以将其所面临的多重、多种、多个问题融合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而这又要以飘逸为基础,因为飘逸侧重于认识层面的融合性提升,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哲学基础则是在飘逸中所说的整个世界的相通性。

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相应的,旷达所对应的目的也可以分为外部目的和内部目的,外部目的是现实性的,指向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和改造,内部目的是认识性的,指向对人的内部精神的提升。这里的内部目的其实就是飘逸中所言的在本真自性的驱动引导下去认识各种事物和事物之间深层次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旷达】精神的“充分表达”与“显性表达”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旷达】以俗世为道场,超脱我相认识真相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