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网络》冒犯了谁:古巴间谍渗透美国?世纪末的迈阿密风云

晶源说国际 2023-02-23 20:02:03

电影《黄蜂网络》(WASP Network)在Netflix上线后,招来了迈阿密部分古巴裔美国人的强大反弹,累计近2万人联署,要求网飞下架影片。

古巴的机关报《格拉玛报》(Granma)也不怎么认同这部影片,认为导演没有展示岛内古巴人的诉求与义理。英国古巴后援会转载与翻译的访问稿显示,剧中饰演两位主角的本尊认为影片没有力挺古巴,但以欧洲人视野呈现的事实,对于不知情的人,「会更有公信力、能够通过电影,展现(这些组织)对古巴的恐怖攻击」。

究竟《黄蜂网络》的争议与局限为何?下文将依序呈现电影的剧情、原著当中重要但影片没有展现的部分、电影与原著不足之处,最后亦对特定团体在美国发动对古巴的恐怖攻击,有所补充。

▌电影的剧情

「1959年以来,美国对古巴实施严格禁运,人民为此生活困顿,许多古巴人逃离这个国家,其中大多数落脚迈阿密,很多好战团体在此矢志,为求古巴自由化而奋斗。」

影片开场白以字幕带出,接着是以下3人出场画面:先是出生在美国,有古巴与美国双重国籍的飞行员雷吶(René González)在哈瓦那的家居片段,镜头很快转入他在1990年驾机现身投奔美国,并指控古巴物资短缺。

其次是飞行员洛克(Juan Pablo Roque),下海游泳6小时,向美国在古巴强租的关塔那摩(Guantanamo)海军基地投诚;第三位是曾在1961年参加侵略古巴的「猪湾之战」,其后在1991年于迈阿密创设「兄弟救援队」(Brothers to the Rescue)飞航队伍、反古巴反卡斯特罗的巴苏尔托(José Basulto)。

电影中段,主要呈现三人以下互动:两位「投诚者」雷吶与洛克为巴苏尔托开飞机;FBI吸收两人为网民;迈阿密的反古巴群体贩毒、破坏古巴旅游产业;「古巴美国基金会」(CANF)主要创办人、极端反卡斯特罗兄弟且势大力大的卡诺萨(J. M. Canosa)提供大庄园让洛克举办盛大婚礼...。

其后,FBI怀疑雷吶的「投诚」并在其住家安装窃听设备。导演透过旁白说明:古巴政府至1992年已经建成「黄蜂网络」,同时另有叙述十余名古巴探员陆续进入美国,成功渗透反古巴政权的多个社团;而他们头号要监督的人,则是头号恐怖分子卡里莱斯(L. Posada Carriles)。

至此观众听到旁白(或看到字幕)知晓:这些古巴探员成功阻止了20起恐怖破坏行动,古巴政府起出大量炸药与武器,有些恐怖分子逃走,但也有30余人落网。

电影中后段左右,古巴安排洛克经墨西哥回到哈瓦那。接着,镜头转回4个多月前的古巴。古巴人在哈瓦那街头抗议砸物;此时旁白抨击古巴政府,指其压制异端,残酷关押手无寸铁的抗议人群。这段影片很短,不到一分钟,无法清楚交待的是——1995年10月10日,有101个异端社团组成「古巴议政会」(Cuban Council),号召古巴境内或大或小的反对力量,集结以改变古巴政体。他们的第一个具体要求,就是要政府核准他们在哈瓦那举办成立大会,时间则选在1996年2月24日。

101个社团选择这个日期,是因为101年前的这一天,古巴人发动第三次独立战争,要求脱离西班牙殖民。「古巴议政会」发难之后,英、美、西班牙乃至捷克领导人都说,将提供政治与道德支持,佛罗里达大小传媒大肆报导,反卡斯特罗群体也另以重金预约1996年2月24至27日的凯悦饭店套房,准备让这些政治领袖就近「观察」。

反卡斯特罗的巴苏尔托在迈阿密隔海唱和,宣称即日起将伺机飞入古巴领空;同时,另一批反卡斯特罗的迈阿密社团表示,他们也会带船队冲进古巴海域。对于日愈升高的挑衅与刺激,美国处理古巴事务的拉美助理国务卿纳西欧(R. Nucci)说,这些行动招摇违犯航空法规,「最坏结果是古巴人击落这些飞机。」

对此记者访问巴苏尔托:「古巴政府迄今没有行动,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政府失去了响应的能力?你会惊讶吗?」他挑衅地回复:

「古巴政权并非无敌,卡斯特罗不是坚不可摧。岛上的同胞应该知道,我们承担个人的风险做这些事,他们应该也要跟进。」

接着镜头推进到了1996年2月24日。当天,巴苏尔托执意派出三架飞机。古巴果然击落两架;然后,巴苏尔托驾着第三架飞离,安全回到迈阿密。他飞离之后,画面转至洛克之妻的焦虑、美国总统克林顿指控古巴,以及古巴外交部长的回击。然后是洛克之妻眼见洛克在哈瓦那接受《CNN》专访,指控反卡斯特罗的激进团体伪装成爱国主义者与人道主义者,却从事暴力破坏,而古巴政府早多次警告,再进入其领空就会击落。

此时,导演的镜头带到FBI讯问、但没有逮捕的恐怖份子卡里莱斯,并让他大喇喇地重申「古巴经济一蹶不振」、「我们在与恐怖主义作战」;接着是反卡斯特罗群体雇请佣兵,藉观光身份进入古巴在饭店放炸弹、试图暗杀到委内瑞拉开会的卡斯特罗;最终是反恐专家在内的6名FBI人员,突然在1998年6月搭专机从华府首度直飞哈瓦那,古巴内政部交付可观的证据(很多来自「黄蜂网络」的调查),显示适配器里莱斯、博许(O. Bosch Ávila,另一名大尾的恐怖份子)与CANF的卡诺萨勾结深久。

FBI干员返回华府后2个多月,他们与美国特种部队及警察共约200人,在1998年9月11日集结,次日同步在12个地方行动。除3个住址其内的人刚好不在,总计有10位古巴探员落网。但这10位落网的古巴探员,在电影中仅一起出现过一次,穿着橘色囚衣鱼贯进入法庭,前后40秒,由承审法官念出「罪名」。

观众无法从影片中得知的是:10人当中已有5人在认罪后无须受审,并已进入美国司法部证人保护方案;。雷吶等5人则坚持认定,他们进入美国侦防恐怖主义者的行动,有理无罪,因此有「古巴(或迈阿密)五人」(the Cuban Five)一词出现,他们甘愿承受十多年至无期徒刑。在最后大约18分钟的电影片段,卡斯特罗通过回复记者的提问,陈述了古巴的立场:

「最大的间谍国居然有脸,胆敢指责世界上最被密切侦察的国家从事间谍活动!确实,我们派出了古巴公民,渗透到反革命组织内部,目的是向我们报告攸关利害的活动。我们认为我们有权这么做,只要美国容忍颠覆组织武装入侵、攻击旅游设施、走私武器及炸药,致使我们的旅游事业与经济遭受袭击。这些我们谴责过的活动只要继续存在,我们就有权这么做。」

▌电影「未」呈现的原著

有了这段话,不就是古巴立场的清晰阐明吗?何以古巴政府的喉舌《格拉玛报》对影片还有批评?原因可能有三:美国政府纵容暴力;「兄弟救援队」的巴苏尔托可能刻意制造危机,中断古巴与美国已经启动的外交和解;以及,「古巴五人」的审判不公正。对于这些要点,影片全未触及,或者说得很少,也就不可能清楚。

电影一开始就说,剧情不是剧情,是真实故事,改编自巴西记者莫瑞依斯(Fernando Morais)的《冷战的最后军人:古巴五人的故事》。在这本书,莫瑞依斯花了一些笔墨,对以上三个要点,以记者的调查报导形式深入说明。本段落以下所引,如没有特别说明,都是从中取材。

先看博许与卡里莱斯,他们是货真价实的恐怖份子,却在美国逍遥法外。

博许参与推翻智利总统阿叶德(S. Allende)的政变,1976年9月智利前财政部长莱特列尔(O. Letelier)及其美籍助理在美国遭人暗杀,他也有份。同年10月6日,他与卡里莱斯对准古巴,爆破盖亚那飞哈瓦那的航班,机上所有73位古巴人全数陨命,包括刚从中美洲运动会得到击剑金牌的24位年轻选手,这是上世纪前八十年在美洲最严重的飞航恐怖攻击。接受记者访谈时,博许说:

「所有卡斯特罗的飞机都是战机,航班的乘客没有人无辜。」

FBI在1998年走访古巴,取得迈阿密恐怖份子的罪证后,曾有《纽约时报》记者问卡里莱斯:1997年他让人在哈瓦那放炸弹,无辜的意大利观光客因爆破而死,这样好吗?卡里莱斯说:

「(这位)观光客在不对的时间,坐在不对的地方。」

博许及卡里莱斯是反卡斯特罗份子当中,直接从事最多恐怖部署及行动的人,这些简述仅是其众多暴力行径之一。他们都曾经因为这些违法作为,在海外国家如委内瑞拉入狱。但他们在美国,得到FBI、联邦法院或总统的庇荫,自在生活,自然死亡;博许85岁死于2011年、卡里莱斯90岁死于2018年。

仍然在世的巴苏尔托,当年他眼见两架飞机遭击落后的狂笑,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但飞航录音还原了他的真面目。

来自机舱的两次录音,第一次录音由联邦检察官提出,重现了古巴控制塔台与古巴战斗机飞行员的对话。出庭听审的人从扩音器听到了,击落对方飞机时,古巴飞行员兴高采烈的粗鲁语言。当时,出庭众人及陪审团的惊恐表情提示了最明显的意思:检方得点,大大的一点。这个部分也有在电影中清晰重现。

几日之后,古巴五人的律师播出巴苏尔托座机的录音,同样引发骚动。就在古巴米格机发射飞弹,救援队第一架机身粉碎消散的那一刻,巴苏尔托突然一阵狂笑,接着是一阵叫嚣:

「干,赶紧离开,飞走。」

巴苏尔托的座机立刻转向佛罗里达飞去。

但电影中这段画面没有显示巴苏尔托狂笑,镜头的呈现反而可能让观众觉得,巴苏尔托很意外、也很惊讶气愤及害怕,于是他赶紧抽身,飞返迈阿密。古巴五人的辩护律师是要通过这段录音,说明救援队的领导人巴苏尔托才是造成4位飞航员致死的祸首。这段录音就是证据,显示巴苏尔托他没有犹豫,刻意诱使4位年轻人投入自杀飞航,古巴因此背负杀人形象,从而升高古美紧张关系。

果然,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美国强烈施压下」,没有表决就无异议通过「强烈责难」声明。美国总统柯林顿签署制裁古巴法案,所有与古巴经贸往来的公司行号,无论是美国还是他国,美国都要「制裁」(霸凌)。

但是,巴苏尔托为什么要阻止古美两国改善关系?

一个是改变古巴政制。古巴裔美国人当中这批极右派的偏执「理念」,诉诸暴力,觉得这是海外起义、替天行道。这种认知框架之下,美国若与古巴政权改善关系,等于就是否定了他们的「义理」。其次,这可能涉及巴苏尔托的个人利益。

克林顿在1994年请卡斯特罗务必阻止,不能放纵古巴人大量向佛罗里达偷渡。其后,两国密商,最后就是「干脚湿脚」政策。这个新政策若有效执行,将使「救援队」失去生意,向其捐赠款项的企业行号与CANF也会却步,不再掏钱,或至少减少献金。巴苏尔托原有高月薪及津贴,单是退款的单笔项目就有4万美元,两国和解后,就不可能,是以有了入侵古巴空域及其他挑衅与破坏的动机。

这些可能流于琐碎的细节,若要以影像呈现,难度会比较高;同理,美国司法系统执意要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审理古巴五人,何以不公正?文字叙述也比影像容易许多。

迈阿密是距离古巴最近的美国大城市。1960年人口结构80%为白人,到了1990年,因古巴为主的大量拉美移民,白人减至12%,拉丁裔高达62%,非裔是24%。并且,每10位迈阿密常住居民,就有6人在海外出生。2000年3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人口学教授莫兰(G. Moran)协同主持,在两个城市执行民调,一个在迈阿密,一个在距离迈阿密40公里的布劳沃德县(Broward County)做调查。

结果迈阿密民调高达50%受访者表示:美国若武力入侵古巴改变其政权,他们同意;更高的比例(74%)认为,迈阿密反卡斯特罗群体对古巴恐怖攻击,可以接受或支持;相较之下,布劳沃德县民的意见很不相同,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反对的人都是三分之二。

人类学家培瑞兹(L. Pérez)向法院提出这项民调结果;但检方表示迈阿密「不是落后地方,是免于偏见之地,不会隔绝公平审判」。结果承审法官采纳检方意见,连续两次驳回异地审判的请愿。见此情景,曾任卡特总统拉美国家安全顾问的巴斯特(Robert Pastor)教授,向记者说:

「在迈阿密审判五位古巴情报员,就如同以色列情报员,在德黑兰审判那般地公平。」

五人入狱数年之后,《迈阿密前锋报》在2006年9月8日头版,刊登了爆炸性新闻:在古巴五人审判期间,很多记者收取津贴,经常撰发耸动的稿件。钱则来自联邦政府的「古巴广电署」,它负责管理专对古巴宣传的「马蒂收音机/电视台」(Radio/TV Martí)。《前锋报》发行人说,这些记者打破了读者对报社的「神圣信托」。

被捕之前,探员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已属严峻;古巴五人可能遭不公正审判,古巴政府努力想强化五人辩护团队的阵容。

2001年,古巴决定聘请远近驰名、收费高昂的重量级律师温格拉斯(Leonard Weinglass)。很快,宣判结果的2001年6月到了:

「我们陪审团全部无异议,认定被告有罪,检方所有控诉理由成立。」

法官宣布半年后宣告徒刑,古巴五人决定诉诸美国民意,准备了三页文件〈致美国人民〉(Message to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由律师团对外公告。他们重申:

「渗透美国的反卡斯特罗组织,道理俱在,我们为国捍卫无怨无悔,我们宣告自己完全无罪。」

在美国,有罪认定后的这些陈述,可能遭法官举为违法,会有引来重罚之虞。

半年后的12月11日早晨9点,徒刑宣判。在此之前,律师团想:法官或许会贴近他们的意见,毕竟,3个月前发生了美国「911事件」,10月美国也才派遣探员前往阿富汗——美国派人侦察恐怖主义者在阿富汗等地对美攻击的动静,合法有理;难道古巴派人入美侦测反古巴的恐怖行动,反而是大逆不道的犯罪?

但法官显然不作此想,对于古巴五人,她判了重刑。其中,获刑最重的是埃尔南德斯,法官认定他「犯下阴谋杀人罪(兄弟救援队飞机击落事件)、欺瞒美国、搜集并外传国防资料、伪造并不当使用签证进入美国,是外国探员但没有注册为外国代理人。处以2个无期徒刑及15年」;拥有美国及古巴双重国籍的雷吶15年;另3人都是无期徒刑。

对于这个审判结果,外界不断抗议。2005年5月27日,联合国「任意拘留问题工作小组」宣布,美国对古巴五人的拘禁与审判违法;另有包括「世界基督教协会」(WCC)、欧洲议会、英国下议院、13位美国市长、国际特赦组织、9个国家的总工会,以及数量更多的民间古巴后援组织,也在2007年翻译并转发〈声援古巴五勇士〉的网络请愿书。

温格拉斯等律师则持续努力,他们在2003年5月6日向亚特兰大第11上诉巡回法庭提出上诉,理由是有新事证及程序瑕疵(审判地点不恰当等)。但是,又要经过6年多,才有3人的刑期在2009年底得到减刑;至于雷吶与埃尔南德斯,依旧没有得到重新量刑的机会。在这段期间,联邦最高法院拒绝检视5人被认定有罪,是否违宪。

一直到2014年12月17日,在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的过程,古巴释放美国电信器材商人葛罗斯(Alan Gross),美国则释放服刑未满、仍然关在监狱的埃尔南德斯等3位探员。至此,古巴五人才全部重获自由。

▌对电影的补充

至2020年,以「古巴五人」入书名的英文书籍,累计至少有8本,依据作者的身份,分做两类:古巴人、记者、社会活动家与古巴五人的辩护律师编写了7本;「救援队」成员写了一本。

劳伦斯与黑尔(Matt Lawrence & T. Van Hare)在2010年出版《背叛:克林顿、卡斯特罗与古巴五人》,强调自己在书中「焦点单一、一页又一页揭露古巴公然谋杀了美国公民」,以及「克林顿团队对美国及其价值的终极背叛。」他们声称,美军没有拦截古巴战机在先,后又纵容古巴探员,没有立刻逮人,即便美国政府没有与古巴共谋,但却「犯了错」。

劳伦斯与黑尔曾经担任「救援队」的飞行员,他们声称:古巴击落两架美国民航机的位置是国际海域。这个认定的「唯一证据」,来自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事发后三个多月提出的报告。但巴西记者莫瑞依斯的深入调查则显示,该报告有严重瑕疵,很可能是假造的「证据」。

该报告「确认」事发于国际海域,是根据「海洋陛下」(Majesty of the Seas)豪华邮轮船员约翰森(Bjorn Johansen)的航海日志——但这份日志可靠吗?

几点疑问:其一,在当庭陈述证词时,约翰森自承对位置的判断,来自肉眼观察,并不是通过电子检测所做的确认。再者,在辩方律师追问之下,约翰森承认,这个观察是次日(1996年2月25日),他从前一天的另纸纪录,转抄至航海日志;其间,有多位FBI探员前来诘问。第三,律师要求约翰森提交航海日志及他先一天所作的草稿笔记,但检方介入并且得到法官支持,最终这两份材料没有提交陪审团。

最后,也很重要的是,当时辩方律师没有提问:「海洋陛下」的船主是谁?

业主之一威尔普顿(Peter G. Whelpton)从不隐瞒观点,自诩敌视古巴革命,他在正式履历明白写自己至1999年,都有指挥油轮的权力。同时,他还是CANF董事会的顾问,并且是CANF「重建古巴委员会」蓝带委员。《纽约时报》曾于1995年报导, CANF的创办基金由威尔普顿所属集团在内的40家公司,每家提供2.5万美元;其中,威尔普顿的集团更是激进表示「要协助戮力推翻卡斯特罗的古巴社团」。但古巴五人最初的辩护律师对此全不知情,也就没有当庭提出。

▌古巴遭受恐怖攻击

杀人无理,但救援会四人之死,古巴无法负责。

古巴探员进入美国,不曾渗透美国军警或社会,是努力侦防与阻止有人从美国本土,发动对古巴的恐怖攻击。古巴革命后,这类攻击即已开始,1989年以来随东欧苏联解体,更见频繁。《另一边的声音:古巴遭受恐怖攻击的口述历史》就是在说这些故事:以迈阿密为大本营的反卡斯特罗社团,恐怖攻击两类古巴机构,一是古巴驻海外官方与商务机构,一是针对古巴本岛。

前者不计,仅算他们在古巴境内发动的恐攻,1960年至1990年代,大约有800次,造成3,478人死亡与2,099人受伤,1970年代则有50万猪只死于生物细菌战。该书作者保连德问:移民美国的古巴人对母国发动恐怖攻击,美国政府何以纵容?

语言学家、美国外交政策观察家与批评家杭士基(Noam Chomsky)引述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该部「海外资产署」在2004年时,有4个人专门负责监控宾拉登与与伊拉克,但24人负责古巴。1990-2003年间,该署反恐调查93次、罚款9,000美元;对古巴相关的调查1.1万次,罚款800万美元。

这些作为的原因是——美国政权知道古巴不富裕,调动资源从事防恐,用于民生就要减少,政府提心吊胆处处防范,人民自由也就更受干扰,两事相乘,不满政府之情滋生。中央情报局不少官员承认,纵容恐怖战争不是要从军事上打败古巴政府,是要迫使政权采取更多的措施限制市民,藉此招惹古巴民众的不快,同时授予外界口实,指古巴政府侵犯人权。

对于这些恐怖行动与美国的纵容,古巴人怎么办?不外三个办法:一是不断在联合国正式提出抗议,即便没有实效。二是如同美国在911之后,直接派兵进入恐怖行动的发源地阿富汗,但古巴没有能力挥师迈阿密。三是派出探员进入美国,从事侦测与防制恐怖主义的工作,这正是「古巴五人」故事的根源。

▌结语

1990年代以来,古巴的不平等如同美国,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因为美国的封锁,使得古巴的经济更是困难,也是真的。然而,古巴人均寿命至今高于美国、婴儿死亡率低于美国,也是事实。欧美中日以外,只有古巴以千万人口却有7成药品自己生产,并有实力不俗的生化医疗产业,也是事实。

革命以后,古巴开展海外的医疗支持,1998年创设「拉丁美洲医学院」以来,至今已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育2万多名六年制医生。2020年,古巴驰援30余国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欧洲与南、北美及北非国家的52个社团与3万民众联署,曾经发起运动,希望推荐古巴竞逐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参照联合国在2015年发布的「永续发展目标」,英国教授希格(Jason Hickel)去年撰文,发现古巴使用最少物资(碳排放量不到美国的1/5),但取得最多的教育、医疗与基本生活所需,排名世界第一(美国排名159)。

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美国国务院每年编列1至3,000多万美元,透过广播与电视对古巴心理战宣传;然后,国务院每年再有2,000万美元,补协海内外人士在古巴从事「民主化」活动。世界超级强权以自己的文攻武吓、黄鼠狼的招式,授古巴政府以口实,使其振振有词管制「异端」。

1996年,古巴击落侵犯领空的美国飞机后两周,彼时盖勒普民调显示:18岁以上美国人,高达81%对古巴有(很)负面的观感,仅有10%(很)正面;2016年观感改变了,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4%、40%,正向首度超过负向。

但《黄蜂网络》登上Netflix,引发迈阿密古巴人新一波的言词攻击,显见支持恐怖攻击古巴的人,还在蠢动。

0 阅读:5

晶源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