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响起,张金凤向供桌一步一鞠躬,三步后拿起话筒喊了数声“爹”。道白之后,她用方言唱道,“我的爹啊爹,你再扭过来脸,睁眼望望孩子在麦地边上观;你那亲人们,一个个都把孝衣穿;哭灵我这个干闺女,披麻戴孝泪涟涟……”3月31日下午,距离清明节还有3天,职业哭灵人张金凤来给一位80岁病逝的老人哭灵。最近半个月内,她连哭了16场。
(4月3日《九派新闻》)
对于我个人而言,其实我对“职业哭灵”是有一点小小的看法的。总是感觉“职业哭灵”是虚情假意,不是小辈对长辈的真情实意,是“哭给别人看的”。而对于聘请“职业哭灵”的雇主而言,如果自己真的“没有眼泪掉下来”,何必非要假惺惺?
但是,对于“职业哭灵”有看法,并不意味着不尊重“职业哭灵”的从业者。职业哭灵人半月连哭16场,每份自食其力的工作都值得敬畏。以报道里的张金凤为例,其实她也有着很多的无奈。她学的是戏曲,虽然我们一直在说要传承传统文化,而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依靠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丰衣足食的人并不多。还有另外一个情况是,她的家人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可以说从事“职业哭灵”也是因为“山穷水复疑无路”,她放下面子,实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是实在无路可走,谁愿意面对别人爹娘冰冷的尸体,“泪眼婆娑”的喊着“我的爹”“我的娘”?
在社会的多元职业版图中,有一些职业因为其特殊性而鲜为大众熟知,哭灵人便是其中之一。从传统观念来看,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职业哭灵”有些奇特甚至难以理解。还有觉得“职业哭灵”是为了金钱丢失了自己的尊严。其实,仔细想想,有市场就有从业者,这何尝不是一种“脚踏实地”为了生活的态度?每一个人都想从事“既体面还赚钱”的职业,谁不想坐在办公室里说话聊天上上网,刷刷短视频?可是,我们总要生活,谁也不能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人做着发财的白日梦,既想赚大钱还不想付出。要不然那些动不动“月薪万元”“月薪10万元”的骗局也就没有市场了。与那些落入高薪陷阱里的人相比,“职业哭灵”的从业者更显出了“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坦然。
每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背后,都有着从业者的辛勤付出。张金凤半月之内连哭16场,这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累加,更是体力与精神的双重重压。哭灵并非只是简单地流泪、发声,它需要投入感情,要将自己融入到设定的情境之中,把自己当作逝者的亲属,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哭灵人需要具备很强的共情能力。
无论是高楼大厦里的白领精英,还是像张金凤这样在丧葬场合中履行特殊职责的哭灵人,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新职业当有“更多包容”,更需要我们“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