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收到营销短信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为了避免骚扰,市民王某按照短信的内容指示发送了退订短信,并由此产生了0.1元的费用。为此,王某将发送该短信的网络科技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并酌情支持原告维权的合理支出共计800.1元。
(4月9日《扬子晚报》)
https://epaper.yzwb.net/pc/layout/202504/09/node_A08.html#content_1437291
“不接收,请退订”。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提醒。具体来说就是:一些科技公司、信息公司、服务公司等等,会给你发送一些你根本就不需要的信息和广告。在发送这些信息的时候,会在最后加上一句话“不接收,请退订”。意思也很简单:你如果不愿意继续接收我发送的信息,请点击退订。如果不点击退订,那就默认你“需要我们的信息”,那就今后会继续发送。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给他人的手机发送信息。在未征得手机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禁止发送广告等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我的手机我做主。而一些公司是自作聪明,偏偏刻意搞出个“不接收,请退订”。你随意给手机用户发送信息,本来就是一种骚扰的行为,何以还要“手机用户退订”?手机用户“没有订阅你的信息”,谁给你的权力让你发送的?
一毛钱官司,是对“退订短信”式骚扰的法律教训。王某认为,该网络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其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侵犯了个人信息保护权,严重干扰了其正常生活,侵犯其安宁权,并造成精神一定程度上的痛苦,故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交通费、误工费、文印费、通信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25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短信由被告使用的码号端口发出,其在未取得原告同意和请求的情况下发送案涉商业短信,已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短信退订费0.1元及合理支出800元。
一毛钱官司,为“退订短信”式骚扰敲响法律警钟。日常生活中,营销短信铺天盖地,让人烦不胜烦。“退订,请点击……”看似给用户提供了一种自主选择的权利,实则是一种文字游戏,它侵犯了用户自主选择和安宁生活的权利。一毛钱官司虽小,却有着大能量。它不仅为王某讨回了公道,更为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这一判决也是法律为手机用户的撑腰。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这一毛钱官司敲响了防范“退订短信”式骚扰的警钟,为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骚扰行为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不接收,请退订”,对自作聪明的信息袭扰就是不能再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