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前屋后的摄像头,不能“乱探头”

评底郭 2025-04-15 09:31:23

老王与小李南北隔田相邻而居,双方分别在其宅前与屋后安装了摄像头,为此还闹到了法院。记者4月14日了解到,南通市海门法院包场法庭通过巡回审判方式,高效调解了这起安装摄像头侵犯隐私权纠纷。

(4月15日《江海晚报》)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摄像头作为保障安全、记录信息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随着摄像头的普及,一些诸如宅前屋后随意安装摄像头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引发了诸多关于隐私权的争议。

在审理过程中,老王认为小李屋后安装的360度摄像头能直接拍摄到自家,严重影响了自家的正常生活,要求拆除。而小李则表示,老王在宅前安装的摄像头同样能拍摄到自家后屋。双方的诉求看似都有道理,实则都忽视了在安装摄像头时对他人的影响。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宅前屋后的区域,并非完全的公共空间,其中也包含了个人的生活隐私。摄像头作为一种具有拍摄和记录功能的设备,在使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

国务院公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已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了监控摄像头的安装要求,能有效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利益冲突。公民不论是在农村宅前屋后还是小区入户门区域,安装的摄像头不能采集到邻居的出行、访客、生活等信息,要严格控制拍摄角度与范围,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影响邻里关系。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时刻关注他人的权益。在安装摄像头时,不能仅仅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需求,而忽视了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尤其是对于安装在宅前屋后等可能涉及他人隐私区域的摄像头,更应该谨慎为之。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摄像头安装的管理和规范。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安装标准和使用规范,告知居民在安装摄像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违规安装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确保摄像头的使用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如果发现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宅前屋后的摄像头,不能“乱探头”。只有每个人都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宅前屋后的摄像头,不能是“窥探隐私的眼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