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不是留人之道

评底郭 2025-04-13 20:20:15

安徽新锐教育集团旗下多所滁州学校教师反映,入职时被要求签订“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且滁州市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试当天,学校会对符合考试条件的教师挨个打电话,或拉工作群开视频会议,没有及时回消息的教师,会认定为参加考公考编,将对参与考公考编人员进行处罚并通报。4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就上述报道致电安徽新锐教育集团,但接线人员未予回复。安徽滁州市南谯区教育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刚得到消息,正在处理当中。

(4月12日《红星新闻》)

完全理解学校的“用心良苦”。作为一家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水平,要想“桃李满天下”,优秀的教师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更是事业的源头活水和基础之中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留住优秀的人才。

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为了留住人才,夯实事业的基础,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话又说过来,留人需要有留人之道,或者说留人需要“正道”而不是“邪道”。然而如果留人的办法是指望教师签订“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显然不仅仅是不妥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是其应有的权利。教师作为有独立人格和专业素养的职业群体,在职业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有权利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目标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签订这样的承诺书,实际上是对教师个人选择权的一种不合理的限制。教师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职业发展的新机遇、家庭情况的变化等,而考虑考公考编。

对于教育机构而言,这种方式或许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留人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却存在诸多弊端。首先,这种做法可能会损害教育机构的社会声誉。在现代社会,公平、公正、尊重人才是用人单位赢得尊重和认可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签订“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会在社会上引起负面评价,给人一种限制人才发展的印象;其次,强制的方式难以真正留住所需要的人才。真正优秀的教师,即使签订了承诺书,也可能因为内心的反感,而心不甘情不愿,进而“有机会就逃离”。

虽然说,眼下考公靠编,已经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了。但是,也需要知道的是,要想真正留住人才,除了“留下身体”之外,还需要“留住内心”,否则只会导致“人在曹营心在汉”现象的出现。真正的留人要靠“薪”和“心”。

一个方面是,要在福利上让教师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尽可能实现“付出和收获的公平”,让教师感知用人单位的温度、温情、温暖。钱不是万能的,但劳有所获是基础;一个方面是,在用心用情用爱关爱教师的生活。当教师感觉到了校园的温暖的时候,当这里就是家的时候,谁还愿意离去?教育机构也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留人之道。可以通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等方式来留住人才,而不是采取这种不合理的限制手段。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签“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不是留人之道!虽然学校留人是“用心良苦”,可是指望这样的承诺书显示是“苦涩味道”而不是“甜蜜味道”!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