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在2024年9月20日发布公告,宣布了其历史上首次的注销式回购计划。
根据公告,公司拟使用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的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并将这些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此次回购的价格上限设定为每股1795.78元,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67.06万股至334.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在0.133%至0.266%之间。
此外,截至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未来三个月和六个月内没有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茅台到“底”了吗?
常有人说:按月持仓的不懂白酒,按季持仓的白酒才是入门,而按年持仓的才是醇香。不离不弃的白酒才是信仰。
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板块,在A股市场,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为信仰是支撑人前进的东西。
不过,最近茅台的日子多少有点难熬,从去年中秋至今,贵州茅台的股价与酒价呈现出“双线下跌”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争论,茅台何时触底?
一如21年狂飙突进时,市场都在争论,茅台何时触顶?
最悲观者认为白酒是“世纪骗局”,喝酒不健康,喝醉不体面。因而,所有的溢价,都会在低迷的消费前,蒸发殆尽。
茅台支持者则反驳,中国沉淀千年的酒文化,不可能一朝化为乌有。
图片来源:《茅台传》新书发布
茅台辉煌的缔造者季克良在一次采访中聊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饮酒,是在一家餐馆吃饭,目睹了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为庆贺儿子考上了大学,父亲特地开了一瓶茅台酒。
一桌七八口人,祖孙三代。大家小心翼翼地把酒斟进一个个小酒杯,共享美酒与喜悦。
随后,季克良感慨道:“这户人家未必经常喝得起茅台酒,但是,它成为家庭最自豪和最重要时刻的一个选择,我酿酒一辈子的意义,就都在这里了。”
所以,文化价值不是智商税,而是“千金难买我愿意”,是“在最重要的时刻想起它,与最重要的人分享它。”
谁更对呢?
对此,茅台用真金白银,给了市场它心中的答案。
股价与酒价同频共振
茅台选择在此时实施回购,背后有一个许多人都认可的大逻辑——茅台出厂价是茅台股价的一大缓冲点。
除了茅台,市场对其他酒企都是“宽容”的。
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等酒企的批发价,无论涨跌,很少被关注。
说到底,衡量酒企的表现,最核心的就4点,价格、产量、销量、库存。
究其原因,在于茅台的表现过于突出,出厂价和终端批发价之间的价差,冠绝同行。
许多观察者颠倒了一个重要逻辑,出厂价和终端批发价之间的价差,是茅台的护城河,而非茅台的利润来源。
所以批发价下跌,并不必然威胁到茅台的稳健经营。只有跌到经销商都不愿进货的程度,那才是酒企的“危机时刻”。
毕竟,头部酒企,采取的都是“先款后货”模式,在不调价的情况下,销量才影响业绩。
从二季报来看,茅台营收、利润、库存情况的变动,仍处于稳定区间。
唯一值得重视的风险点,在于拆出资金项。有分析人士指出:茅台的拆出资金实际就是应收账款。茅台通过财务公司把钱存到贵州的银行,经销商从银行借钱买酒,卖了酒再把钱还上。
为此,茅台必须给经销商留足利润空间。这是市场重视茅台酒价与股价联动的原因。
亦有部分观察者认为,茅台实际开瓶率较低,在当前环境下,存量茅台或将涌入市场。
从这一角度,继续悲观或有道理。但谁也不知道茅台实际开瓶率多高,有的人认为仅有30%的茅台被喝了,有的人认为是70%或者更高。或许以后可以上线“电子瓶盖”,开盖即计数。
可以确定的是,根据茅台年报,去年,茅台酒生产5.7万吨,卖出了4.2万吨,折成瓶即是卖掉了8900多万瓶。
至于喝掉了多少,就见仁见智了。
茅台回购方案的历史分量
自贵州茅台上市以来,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四次增持股票。
第一次增持是在2010年,白酒行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市场信心有所动摇,茅台集团出手增持。
第二次在2012年,当时白酒行业出现信任危机,白酒企业股价大幅下跌,茅台集团逆势增持。
第三次在2013年,为了应对股价震荡下行的态势,茅台集团出手增持。
第四次在2023年,茅台集团公司增持91.96万股,茅台技术开发公司增持3.76万股。
该如何定位茅台此次大手笔回购呢?
有人说,茅台一天的成交额大几十亿,回购这点钱不够干什么的;
有人说,茅台上万亿市值,回购这点钱不够干什么的;
有人说,茅台批发价下跌,对应整个流通盘跌得多得多,回购这点钱不够干什么的。
这当然是事实的一面。
但另一面是,上市以来,茅台累计派现26次,合计2714亿。
此次回购方案,如果顺利实施,若在今年内完成,则有望位列今年A股回购榜第一。
根据万德数据,目前A股回购“榜一”是海康威视,今年已回购近29亿元。
梳理A股历史,与所有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回购方案相比,茅台此次回购,若触达上限60亿,则能跻身前10大回购方案。
纵观A股历史,以总回购金额计,60亿能跻身前10,30亿则能位列前30。
以A股上市公司一贯“抠抠搜搜”的风格,一次性拿出不少于30亿,算得上豪气了。
在回购领域能排茅台前面的,也只有格力、美的、中建、宝钢等少数几家公司。
融资市终迎拐点?
尽管此次茅台回购方案颇具历史分量,但一定能够显著刺激股价吗?
很难说。
但之所以将茅台单拎出来,是因为透过茅台,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转向。
所有A股投资者耳熟能详的一个观点就是,“上市就是圈钱”。
这一条,长期以来,既是观点,也是事实。
图片来源:根据万得数据整理
根据万德数据,从2000年到2023年,24年来,仅有7年,A股的当年募资总额小于当年回馈总额(派现总额+回购总额)。
换言之,有17年时间是上市公司从投资者、从整个市场手里拿钱,剩下7年是上市公司向市场撒钱。
如果具体到金额,就更惊人了。
2000年到2020年,募资总额和回馈总额的差额大到4.6万亿。也就是21年间,上市公司累计从A股投资者手中,拿走了4.6万亿。
这当然有其合理性。
说到底,金融是一门面向未来的生意。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通过融资做大做强,显然是回馈投资者更好的方法。投资者通过股价波动,兑现企业未来发展的收益。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走向成熟,变成红海。未来不具有或只具有很小的兑现价值。那么回报投资者的,就不再是故事、亮丽的财报了,投资者需要能拿到手的真金白银。
这一点,在最近4年体现得尤为突出。
从2021年至今,上市公司累计回馈市场超6万亿,一举追平了历年的差额。
这是A股第一次,连续4年,上市公司向市场注资大于募资。
这背后,是经济结构的转型,是市场结构的迭变,是投资者诉求的切换。
结语
茅台此次“慷慨解囊”,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正向信号。至于茅台股价和酒价如何继续联动,值得关注。
透过茅台的回购方案,能够清晰捕捉到当前投资者的诉求:我的真金白银,要的是你“慷慨解囊”。
多年来,上市公司从投资者手中拿走的太多,回报又太少。
不过,这一市场结构正在扭转。随着连续四年的注资大于募资,投资者的回报终于勉强追平了付出。
A股能否逐渐从融资市走向“分红市”“回购市”,成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双赢的平台,值得所有人期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