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以后的写作课》:作家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书单故事文化君 2024-10-10 01:12:42

《三十岁以后得写作课》是一部由素人执笔的中短篇小说集。这些“非专业”作家来自各行各业,因为“樱园何大草写作工坊”汇聚在一起。何大草老师是写作坊的导师,负责指导学员们的写作。

但很多人无疑会怀疑这种教授模式:写作,这能教吗?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作家是可以教出来的吗?争论至今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但恰如何大草所说,许多专业作家都曾有过创意写作课程的背景。或许关于这个问题,王鼎钧先生在散文集《云月精神》中给出的答案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教育是提供一种可能,而非制造一种必然。

写作课程并不会必然培养出作家,但无疑它可以为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提供更多可能。

这种观点同时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写作学员,写出来的东西会不会千篇一律?

何大草借用海史密斯在其创作谈《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加以反驳:每个人都与旁人不同,正如笔记和指纹所证明的那样……写作无非就是个体表达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已。

《三十岁以后的写作课》用学员们的作品来证明上述观点。本书收录的中短篇小说主题都是关于童年和故乡,然而学员们完成的作品却各不相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并不会因为相同的写作课而被抹杀。

试看本书的第一篇《春生》,这篇小说的作者来自黑龙江呼兰,这个地方值得引起读者的关注——《呼兰河传》的呼兰。

小说中确实也出现了呼兰河,作者瑞晶笔下的呼兰与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多有相似,因为二者生活在同一片土壤,即便时代不同,可有些经验却是共通的。

看过《呼兰河传》的读者,对《春生》中吴大神跳神的情节肯定不会陌生。但除了共同的经验,《春生》与《呼兰河传》的差异也相当明显,这种差异体现的其实是时代的差异。《春生》讲述的故事距离《呼兰河传》过去了近一个世纪,期间数十年的光阴差距,不啻于换了人间。

书中另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是《雅玛里克山》。

作者来自新疆,因此我们会在小说中看到许多独具新疆特色的元素,比如雅玛里克山,坎土曼以及冬不拉等等。

除了上述独特的写作经验,这篇小说讲述故事的写法也独具匠心。

故事围绕两个女孩乌日娜和勺丫头前往雅玛里克山的路程开始讲述,她们此去是为了帮乌日娜向尕爷爷要钱。

但在乌日娜的故事推进的同时,作者还不断地加入一些过往的回忆与记忆碎片,从而让勺丫头的故事浮出水面。

作者乌图禾虽然是素人作者,然而《雅玛里克山》的完成度却颇高,即便故事中时间线的转换不乏生硬之处,但整体上这种叙事方式远比常见的按部就班的传统叙事方式更为波折跌宕,悬念横生。

除了故意打碎的叙事顺序之外,小说对于记忆与家庭的探讨也尤为动人。勺丫头因为弟弟的意外而篡改了自己的记忆,当真相大白之后,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本破碎的家庭或许存在另一种真相。

故事在一种意料之外的结局中走向尾声,表面上看乌日娜和勺丫头的这场旅行是无功而返,但实则这几乎称得上是一场改变人生轨迹的路程。

0 阅读:0

书单故事文化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