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访谈|运河名镇——夏镇(二十一)

山东第一访谈 2023-04-04 09:26:15

夏镇的节日习俗

元宵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元宵”之称来自道教,道教信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君,称之为三元。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上、中、下三元日。正月十五为上元日,“夜”在古语中叫宵,其夜称为“元宵”,上元日天官降临赐福。

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皇后勾结她娘家的兄弟子侄篡权,史称诸吕篡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忠于刘姓皇朝的重臣周勃、陈平等人杀掉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举事日恰为正月十五日。为纪念这重要事件,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固定为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汉文帝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举国上下点彩灯、悬庭灯以示庆祝。元宵节的习俗相沿至今,已成为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每逢这天,广大民众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元宵节这天,百姓有蒸面灯、面龙的习俗。蒸坐灯两只放在大门口,勺子灯一只放在厨房,月灯十二只(闰月年做十三只)放在桌子上,一只灯代表一个月。做月灯时要捏角,以便分清月份,一月灯捏一个角,二月灯捏两个角。粮仓上放面仓龙一只,钱柜上放面钱龙一只。钱柜上面钱龙嘴内含一枚硬币。天黑后,各灯内加油点着放到该放的位置,示意驱邪消灾,吉祥发财。月灯蒸好后,观察每个灯内存水多少,可预卜哪个月有雨,哪个月无雨,从而推卜一年的旱涝情况。晚上月灯点着后,人对灯照眼,寓意一年内眼不生病。面龙灯在散灯后放在粮囤上,谓之“青龙守仓”。此灯收灯后妥善保存,留到二月二龙节时才能处理。

元宵节还有扎彩灯、挂灯笼、观灯的习俗,故称灯节。

百姓用彩纸、彩布、竹篾等材料扎成各种灯,有龙灯、宫灯、跑马灯、生肖灯、动物灯等。挂在门口,各色灯笼,品种繁多,灯景壮观。

元宵夜挂灯、观灯的习俗从何而起,民间有个传说:汉武帝在元宵节前几天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白发老人给他说:“长安在劫,火烧帝阙,十五夜火,焰红通夜。”汉武帝吓得惊醒了。第二天在朝上便把昨天梦中之事告诉众臣,叫众臣想办法,献计策解梦。大臣们正在发愁,这时侍郎东方朔说:皇上不要发愁,臣有个办法,能平安度过这场灾难。火神爷一般都在人们入睡之后,乘人不备之时降灾的。我们可在十五日夜晚初更之时,赶在火神爷放火之前,在长安城内外四处悬挂红灯,燃放爆竹,点放焰火,造成长安城内外火球飘舞、炮声震天的景象,再令全城男女老少穿街走巷观灯、护灯,不让灯火熄灭,让它燃烧到天明。这样就瞒过督火的火神爷,避免长安这场灾难。汉武帝深知东方朔精明能干,足智多谋,便传旨全城按东方朔的办法去办。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全城闹了一整夜,长安城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传旨以后每年的元宵夜都要挂灯、观灯、放焰火、燃爆竹。此风俗流传至今。

元宵节晚上,百姓把过年供的神像上香后焚烧,说是送神升天。这天,家家都吃元宵象征家庭团圆、和睦幸福。

关于汤圆,民间传说:唐朝大将郭子仪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当他平定了“安史之乱”回到长安时,已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唐帝李豫想到郭子仪屡建奇功,要重重犒劳他,决定设宴招待郭将军,便传旨让尚食局办理。厨师们接到“圣旨”后愁坏了,有一位厨师在剥熟鸡蛋时受到启发,把糯米磨成粉,以白糖、红枣、核桃仁等拌上香油做馅料,用糯米粉包起来煮熟,皇帝从来没吃过这样东西,一定感到新奇。于是厨师们一鼓作气通宵做了上千个雪白的小圆球。正月十五这天,皇帝请郭子仪赴宴,厨师们把煮熟的圆球端上桌,皇帝一看,碗里盛的是一个个圆溜溜的白团团,比鸡蛋小,从未见过,举起筷子挟一个用牙一咬,里面的馅有红有黄,甜蜜蜜、香喷喷,连声称赞:“别有风味,好!好!”又对郭子仪说:“郭将军,这是我命尚食局特为你做的奇异食品,请用吧!”皇帝边吃边说:“国土完整,百姓家家团圆,安居乐业,这食品应该叫‘唐圆’。”皇帝正月十五吃“唐圆”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全国都知道了,从此,过元宵吃“唐圆”就成了传统的习俗。因这种食品是水煮的,带汤,后人也叫它“汤圆”。

正月初一为大年,正月十五日,年进入尾声,又称“小年”。这天礼花腾空,鞭炮齐鸣,街上人山人海,称之为闹元宵。

部城各村有历史悠久的骨牌灯表演,入腊月进行排练,腊月十三日拉街(彩排),十四、十五日走街串村进行表演。

每年十五晚上,提前布置场地,配好灯光,骨牌灯表演队在本村做专场表演,附近村庄的人们都来观看,观众达数千人。

骨牌灯表演是好多人喜欢的阵式,如二龙戏珠阵、乌龙摆尾阵、车轮滚滚阵等。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场面热闹空前。舞灯后又表演自编自导的娱乐节目,如《锔缸》《回娘家》《抬花轿》《傻子相亲》等,令人捧腹大笑,节目演到晚上十一点时,人们仍不肯离去。与此同时,儿童挑着各种灯笼,或拉着灯车四处游玩,口念“正月十五挑灯笼,咱看谁家的先吉燎”进行逗趣。有的儿童玩“摔炮”“启火”等。成年人玩“甩铁花”等,烟花爆竹相映成趣,尽情取乐。延续到子时才灯熄鞭停人散。(后续持续更新)

来源|《运河古镇部城》

编辑|苏平 卜玉叶

审核|刘迎水

3 阅读:13

山东第一访谈

简介:访生产生活、谈民风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