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镇的节日习俗
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也称“寒食节”。清明一到,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冻地开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在农业上清明是个相当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祭祖日,这天,在外地工作的人要回故乡和家人一块祭祖扫墓、追忆先人。家族往往自发组织起来举行大型祭扫活动。
清明正值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们往往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到野外作春日之游,然后围坐宴饮,傍晚而归。清明踏青时可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扑蝶、采百草、放风筝、野营等。
每年清明节,人们自然想起“寒食节”。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的节日。相传春秋时代晋献公十分宠爱他的妃子骊姬,要把君位传给骊姬的小儿子奚齐,便把太子申生杀害了。申生的弟弟,即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逃到别国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国做了君主,即晋文公。在落难流亡时,历尽了千辛万苦,原跟随他的人,吃不起苦头,大都逃走了,只剩五六个人。其臣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在粮绝无援的流亡中重耳饿得头晕眼花,于是介子推偷偷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为重耳充饥。重耳做了君主后,对和他同甘苦的人都赏了官职,单单就是没有封赏介子推。介子推退而负母隐于绵山(今山西介休县),后来晋文公悔悟,请介子推出山为官,介子推坚拒不从。晋文公下令烧山,逼介子推出来,介子推不出,与母亲一起抱柳树而死。晋文公为此伤心之止,封绵山为介山,作为介子推的寝地,建庙祭祀,并诏告天下,每年介子推忌曰禁火三天,“以示我过,以旌善人”,吃冷食,民谓寒食,故称寒食节。介子推的忌日原在清明节的前一二天,后渐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本地风俗在清明节前一天在门上插柳枝,意为种柳树,以此纪念介子推。小孩编柳冠戴,以示清新祥瑞。
来源|《运河古镇部城》
编辑|苏平 卜玉叶
审核|刘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