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脱毒苗高效栽培技术的设施基质研究

秦柳钱 2025-03-27 02:42:30

生姜脱毒苗高效栽培技术的设施基质研究

邓 文等

基金项目: 中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2-ZYXT-01-3);江苏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宿迁推广示范基地项目(JATS-2022-32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PAPD-2024)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为姜科姜属,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年生宿根蔬菜作物。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姜长期采用无性繁殖,易感染多种病毒病,致使生姜品质差、生长缓慢、产量骤减、抗逆性弱,每年给姜农带来 30%~50% 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宿迁市设施园艺研究院)研发人员经过不断努力,利用植物组培技术获得了优质的生姜脱毒苗。脱毒苗在生姜生产上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益,且具有缓苗迅速,生长快,分蘖多、长势旺,抗病性强(病毒病明显减轻)等优点,能显著改良生姜品质,增加生姜产量。

1 生姜脱毒苗特性

生姜脱毒苗(原原种)是指利用种姜进行热处理和茎尖培养而获得的无病毒、无病菌的生姜组培种苗。生姜脱毒苗与传统田间苗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生姜脱毒苗前期在相对弱光、高湿、恒温且无菌的环境中生长,致使其叶片结构、生理特性和根系特点与田间苗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炼苗、驯化和培育等过程来逐渐适应外界的环境。

2 高效栽培技术

2.1 炼苗 首先选择叶片数为 3~4 片且根系健壮、发育完全的组培苗,放置到连栋温室苗床上进行第 1 阶段的闭瓶强光炼苗 4~7d,连栋温室设置遮荫50%~70%。随后将培养瓶盖子打开,进行第 2 阶段的开瓶强光炼苗,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基的污染问题。为降低污染率可分阶段进行,即先塞盖1~2d,保证空气能通过瓶盖边缘流通,不需要将盖打开;然后部分开盖 1~2d;最后完全揭去盖,开盖炼苗 3~5d 即可。

2.2 驯化 炼苗结束后将生姜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轻拿根茎部用流水将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要避免损坏根系,之后使用多菌灵 1000倍溶液浸泡3~5min。将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照 2∶1∶1 的比例混合,装入 32 孔的育苗穴盘内,后将完成炼苗的种苗移栽到穴盘中,并放置于有遮荫装置的连栋温室大棚内进行驯化,驯化期为 42d,以使其逐步过渡到自然环境条件。

2.3 定植 适期早植,生姜为无限生长型植物,产量由生长期长短决定,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定植,这个时间段种植可保证生姜在收获时达到 6 个月的生长期。将珍珠岩、泥炭土按照 3∶7 的比例配制好后,装入规格为 25cm×30cm 的无纺布种植袋中,装袋的基质不宜过多,达到种植袋 1/2 即可。因生姜根茎需在黑暗湿润的土壤中不断向上膨大,为防止根茎膨大露出地面,后期需不断进行培土。定植前用多菌灵 1000 倍药液对土壤基质进行消毒,每袋定植2 株幼苗,栽植不宜过深,以营养基质覆盖种苗根茎部 1~2cm 即可,防止出现黄叶、烂根等现象。

2.4 设施管理

2.4.1 光温控制 生姜为耐阴植物,一般在阴凉条件下长势良好。刚移栽定植的脱毒幼苗喜弱光,因此移栽后前 4 周要用 70% 遮阳网进行遮光降温,否则长时间的高温强光直射,易造成植株矮小、叶片黄白的问题。在姜块膨大发育期,以自然光照条件最利于其高产。若遇降温天气,需打开保温被,保证棚内温度始终维持在 23~28℃,有利于地下姜块的快速膨大和饱实发育。

2.4.2 湿度调控 生姜不耐涝、不耐旱。定植时需浇足定植水,缓苗后 2~3d 浇水 1 次,整个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湿度控制在 70%~80% 最利于其高产优收。苗期生姜幼苗生长缓慢,茎叶生长量小,需水量较少。进入旺盛生长期后,需适当提高浇水频率,以满足地上茎叶生长与地下姜块膨大发育的水分需求。若土壤湿度过大,会出现根系生长缓慢或烂根、烂姜的问题;若长期干旱,也会出现长势不良、产量锐减的情况。因此,要根据姜苗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浇水量和浇水频率。

2.4.3 施肥管理 生姜脱毒苗移栽定植后需进行施肥,以液体肥料为主。在生姜组培苗移栽定植培育7d 后,每周施 1 次 0.1% 的尿素或浇 1 次 KH 2 PO 4 ,注意施肥时不要淋到姜头,以防伤根烂叶。生姜在分株完成后进入旺盛生长期,易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可增施复合肥促进其根茎膨大,增加产量。姜种采收前 2 周停止施肥。

2.4.4 适时培土 生姜是地下块茎作物,培土是其栽培的关键管理技术之一,培土的好坏直接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地下块茎在黑暗湿润的土壤中才能生长膨大,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姜块覆盖土层的厚度,覆盖土层越厚越能为姜块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一般在立秋前后,生姜长到 6~8 个分枝时进行人工大培土,整个生长期也需根据苗情适当进行小培土和中培土。

2.5 病虫害防治 生姜脱毒苗在设施培育过程中常出现姜螟、蚜虫、蓟马、红蜘蛛等虫害危害叶片。可采用物理防治,利用害虫对黄色和蓝色的趋性使用黄蓝板进行捕杀,或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物理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较少,有利于生态平衡,且不伤害益虫。也可进行化学防治,抓住成虫羽化盛期和卵孵化盛期的有利时机,采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连续喷施 2~3 次防治,特别注意心叶部位,喷药作业要选择晴天进行。种植过程中还应注意预防姜瘟病、叶枯病、根茎腐烂病等。生长期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噻菌铜等药剂进行灌根或基部喷施,视病情每隔 7~10d 喷药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即可。

2.6 采收与留种 生姜一般在霜降前 5d,观察到地上部分植株叶片发黄枯萎、地下根茎已完全成熟膨大时采收,此时的姜块色泽鲜黄、辣味鲜重、产量高。在采收过程中应注意生姜茎块不能有破损,以防止水分流失。在采收前 1 周每 667m 2 追施尿素 20kg可提高生姜品质,在采收前 2 周严禁使用农药。采收后晾晒半天即可放入地窖内贮藏留种,及时避开霜冻更有利于姜块的贮藏 。

0 阅读:1

秦柳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