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防范人性之恶

晨晨文化 2024-03-16 13:03:42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中,有一段文字是写的小说主人公魏连殳与申飞的对话,现在想起来,我越发佩服鲁迅先生对人性之恶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 原文是这样的:“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们是没有的。后来的坏,如你平日所攻击的坏,那是环境教坏的。原来却并不坏,天真……。我以为中国的可以希望,只在这一点。” “不,如果孩子中没有坏根苗,大起来怎么会有坏花果?譬如一粒种子,正因为内中本含有枝叶花果的胚,长大时才能够发出这些东西来。何尝是无端……。” 魏连殳开始是喜欢房东的孩子的,他认为那几个孩子天真无邪,所以他不计较那几个孩子在他面前有多么肆无忌惮、没有一点家教。 但申飞不以为然,他认为魏连殳过于纵容那帮没大没小的孩子,他也认为那几个孩子长大了也好不了,这与环境好不好无关。 我看了太多有关校园霸凌案例的热点新闻后,尤其是看了这几天河北邯郸三个初中生残忍杀害另一个初中生的新闻后,我更认同小说中申飞的说法,那就是:如果孩子中没有坏根苗,大起来怎么会有坏花果?譬如一粒种子,正因为内中本含有枝叶花果的胚,长大时才能够发出这些东西来。 这其实就是人性本恶的另一种解释。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一直都是让世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以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两种说法都成立,善人与恶人,这两种人也都存在,一个人的身上有时也可能存在这两种矛盾的性质,好人也有变坏的时候,坏人也有可能变好的时候,一念之差,就是天使与魔鬼身份的互换,但从大概率来说,更多的人一生都算不上大善之人,也算不上大恶之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无缘无故对他人的利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与损害。 人性之恶,体现在言语与行为,体现在言语上,一般是造谣构陷他人,陷他人于不义,对他人进行恶意侮辱,使他人精神崩溃,网络上的网暴他人的人就是这一类人。另一种是用花言巧语欺诈他人,从而达到蒙蔽他人的目的,让他人在不知不觉或心甘情愿中为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买单。各类骗子就属于这一类人。 行为之恶,轻的是一言不合就对他人动手动脚,拳打脚踢,夺人钱物,重的是蓄意伤人,用棍棒器械伤害他人的身体,置人于死地,明明与他人本来无不共戴天之仇,但还是取了他人的性命,且手段十分残忍,让众人不忍直视受害者的样子。这样的人,就是大恶之徒,俗称丧尽天良。 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存在,那人性之恶就不可能完全消失,恶人的生成就如庄稼地里的杂草的生成与土壤有关,所以恶人的生成也与生长的环境有关,与原生家庭有关,与基因有关。法律如果形同虚设,就会更加助长恶人的恶,法律如果具有强大震慑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恶人的恶行,但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恶人的恶行。 我们不能高估了某些人所谓的善良,不能低估了人性实实在在存在的恶,以免对他人造成误判,更不能轻易激发人性中潜在的恶,比如说,有的人说话不留神冲撞了某些人,触碰了某些人的逆鳞,于是在不自觉中给自己招来了祸患,这就是低估了有些人的恶。 在这个人心不古,人心极度浮躁不安的时代,我们更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要经常提醒自己与家人注意识别人心善恶真伪,注意防范人性之恶,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量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世道已经变了,善人寡,不善人多,你若继续天真大意,就不能保护好自己与家人。
0 阅读:7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