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耷拉”和“趿拉”!

边地星 2025-02-19 15:08:53

在晋西北有一个方言叫“耷拉”,也叫“搭拉”,指的是松弛地下垂,松弛地向下挂着的样子。例如:“非洲大象耷拉着两只耳朵,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

《西游记》三十九回:“耷拉两个耳,一尾扫帚长。”《暴风骤雨》:“她牵着热毛子马,脑袋耷拉着,见人就叹命不好。”例如:“我家老母猪行走缓慢,耷拉着一排奶子一摆一摆的。”

趿拉”是一个象声词。《将军吟》第七章:“脚上的拖鞋趿拉地响。”这里指的就是“拖”,即把鞋子后帮踩在脚后跟下拖拉行走,这是一种懒散的行为,常常用来形容懒汉、二流子。也指穷苦的百姓和乞丐。例如:“你看他趿拉着鞋,披肩烂棉袄,手里拿着一根讨吃棍,沿街乞讨怪可怜的。”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趿拉”经常出现。《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听得门外有人説话,穿着件破两截布衫儿,趿拉着双皂靴头儿出来。”

在一些现代小说中也涉及到“趿拉”。如《长长的流水》:“他们歪戴着帽,趿拉着鞋,抽大烟,抢人家东西。”《男婚女嫁》第六章:“说着,蹦下地,趿拉着鞋,朝西院他姥爷家跑去了。”

0 阅读:4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