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台积电再短期内不会加入高数值孔径(High-NA)极紫外光刻(EUV)的行列。据透露,该公司将跳过用于A14工艺的光刻技术。在采用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技术方面,台积电如今已落后于英特尔代工等企业,将继续依赖较旧的EUV光刻机。
18A工艺:反攻台积电的制程里程碑英特尔18A(1.8nm等效)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2025年底将大规模量产,其技术亮点包括:
全球首款集成背面供电(PowerVia)与GAA晶体管通过将电源布线转移至晶圆背面,信号层干扰减少70%,结合RibbonFET四纳米片结构,晶体管密度较Intel 3工艺提升30%;混合键合封装突破18A-PT变体支持Foveros Direct 3D技术,实现5微米互连间距,较台积电SoIC-X(9微米)密度提升80%,适用于Clearwater Forest至强处理器的3D堆叠;客户生态拓展英伟达、博通等已基于18A试产AI加速芯片,微软计划用于自研数据中心处理器,初步测试显示功耗较台积电N2降低25%。对比台积电N2,18A在1.1V电压下性能领先10%,但台积电凭借成本优势仍占据60%的高性能计算市场份额。

台积电的A14工艺计划在2028年投产,良率表现还超出预期,这可不是吹牛。A14采用第二代GAAFET nanosheet晶体管,还升级了NanoFlex Pro技术。这就好比给芯片装上了“超级涡轮增压器”,性能直接拉满。
与今年晚些时候量产的2nm级N2工艺相比,A14在相同功耗下速度能提升15%,或者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30%,逻辑密度还能提升20%以上。这就好比你开车,以前跑100公里要10升油,现在只需要7升,而且还能更快到达目的地,是不是很爽?
而且,台积电还计划在2029年推出支持背面供电的A14升级版。这就好比给芯片加了个“超级充电宝”,让芯片在高负载下也能保持高性能。想想看,未来我们的手机、电脑,甚至是智能汽车,都能用上这么强大的芯片,那得多牛!
台积电这次还带来了一大波新技术,简直就是“技术大礼包”。比如SoW-X技术,能构建晶圆级大小的系统,把至少16个大型计算芯片、内存芯片、快速光互连和新技术整合在一块“餐盘大小”的基板上,计算能力是现有解决方案的40倍。
这就好比把一个超级计算机浓缩成一个小小的芯片,未来我们的设备性能得有多强大?英伟达目前的旗舰GPU还只是两颗芯片拼接,2027年推出的Rubin Ultra GPU也不过是4颗芯片拼接,台积电这波操作直接让对手“压力山大”。
再看看台积电的布局,他们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附近新建两座工厂,未来还要规划6座晶圆厂、2座封装厂及1座研发中心。这可不是简单的扩张,这是在为未来芯片产业的“霸权”布局。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