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于挑战世俗礼教的徐志摩和陆小曼,为何将婚姻过成了一场悲剧

笑笑维克 2024-04-04 04:58:16

作为民国时期勇于冲破世俗禁锢、为了爱情而结合的新式婚姻典范,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故事极富有戏剧色彩,从婚前闹得满城风雨的绯闻,到婚后两地分居的拉扯和矛盾,曾经好不容易争得的爱情和自由在婚后慢慢变了味,失了色,以至于最后以悲剧收场。

这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回顾他们的爱情与婚姻,或许对今人仍有一些启示意义。

一场令人瞩目的婚礼

1926年10月3日,在北京北海这个以前的皇家园林,正在举行一场引人瞩目的婚礼,新郎新娘就是诗人徐志摩和京城名媛陆小曼。

徐志摩陆小曼婚礼照

这场婚礼注定不会平淡,因为从一开始他们的恋爱就备受关注和争议,尤其陆小曼,承受着不守妇道、抛弃家庭的骂名,用陆小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家庭和社会都不谅解我和志摩的爱”。

由于徐志摩的插足,当时的陆小曼是离婚再嫁。她的第一次婚姻虽然也是父母包办,但在外人看来,她和前夫王赓郎才女貌,非常登对,是当时婚恋市场上人人羡慕的一对佳偶。

正所谓一个人幸福与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陆小曼后来的自述中,我们才知道她与前夫陈赓在个性爱好及生活习惯上,其实差异巨大,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陆小曼在《<爱眉小札>序》中说,和王赓“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因为在家庭得不到安慰,陆小曼便“葬身在热闹的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

在第一段婚姻中,陆小曼称自己是一个失意者,一个不快乐的人,直到他遇见徐志摩,这两个失意者很快便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和兴趣。

陆小曼少女时

陆小曼家境优越,资质优秀的她从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19岁结婚前,她曾在北洋政府外交部担任翻译,聪明美丽的她很快就成为京城社交界的明星,上流社会的宠儿,被当时的新文化领袖胡适称为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1922年,陆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当时美国留学归来,意气奋发、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王赓结了婚。

但是在婚后,陆小曼发现她与王赓无论在作息习惯还是生活方式上,差别很大。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王赓生活单调而规律,而生性浪漫的陆小曼随性、自由,热衷社交,渐渐地,两人的矛盾与争吵越来越多。

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她正随父亲在国外游历。聪颖美丽的林徽因很快就俘虏了徐志摩的心,为了能与她在一起,他决然与来伦敦和他团聚、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原配张幼仪提出离婚。

当得知徐志摩要和张幼仪离婚时,林徽因自知她担不起拆散别人家庭的罪名,就给徐志摩留下一封信,在父亲的陪同下悄悄地回国了。

1922年,当离婚手续办妥,回到国内的徐志摩再见到林徽因时,她已经与梁思成在交往了。这是世交的林、梁两家早已约定的婚事,自然容不得徐志摩再插足进来。

所以,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志摩在感情上是痛苦和迷茫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道去了美国留学,完全断了徐志摩最后的念想。那一段时间对徐志摩来说是异常痛苦和空虚的,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徐志摩遇见了陆小曼,两个失意的人很快就擦出了爱的火花。

很快,关于他们的绯闻就传得沸沸扬扬,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离了婚的男人,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和社会上的舆论压力,一度迫使他们要放弃,徐志摩甚至逃到国外避了几个月。

然而,这一段命中注定的感情终于在经历无数的波折后最终走向了婚姻。

一桩不被祝福的婚姻

由于王赓最后同意了离婚,陆小曼终于得到了自由,但她和徐志摩的结合并没有得到太多的祝福,在婚礼现场,他们俩人甚至被证婚人梁启超当着所有宾客的面严厉训斥,尴尬地差点下不来台。

事后,梁启超还专门写信给在美国的儿子梁思成及准儿媳林徽因讲了这件事:“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情,去替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受庆(王赓)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受庆离婚,实在是不道德至极。……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大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

梁启超还随信寄去了他的那篇训词稿子。

不知道曾和徐志摩热恋过的林徽因看过这篇训词后,会作何感想。

所谓爱之深痛之切,徐志摩曾是梁启超的门下弟子,他非常看好这个天赋秉异的年轻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学成后能为国家做一番贡献,可如今见他“陷于灭顶”,他是想用严厉的训导刺激他,“还想救他出来”。

总之,梁启超对这桩婚事深恶痛绝,在给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信中说,怕陆小曼“将来把志摩弄死”。

梁启超

梁启超这句话仿佛一句谶语,似乎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然这不是梁启超的本意,他只是太可惜徐志摩这个人,而对陆小曼的成见很深。

早在1923年,当梁启超得知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的事情后,他就写信言辞激烈地批评过徐,劝他“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认为天下岂有圆满之事,大丈夫不可沉迷于不可得之事中。

徐志摩的回信措辞坚定:“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认为他所追求的完美爱情令世人妒羡,因而不容于世,而人们常常为世俗礼教束缚,甘愿麻木、庸碌,而他绝不愿意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

这种为爱情奋不顾身的理想主义者,在当时封建礼教依然顽强禁锢的情况下,仿若以肉身击石,无疑让爱护他的人十分心痛。

徐志摩的父亲虽然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但却如鲠在喉,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非常看不惯她的做派,还把被儿子休掉的前儿媳张幼仪收为干女儿,家中大大小小事情还是和张幼仪商量,根本视陆小曼为外人。

这自然令陆小曼很不痛快,也让她真正尝到了被轻视,不被尊重的滋味。

婚后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在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中,他能体会到自己所爱之人的痛苦,甚至可以与父亲为敌,但这一切都没能挽救他们婚姻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个女人并不是嫁给了爱情就万事大吉,由爱情落入平凡琐碎的婚姻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验。

婚后的陆小曼由于不愿放弃自己以前的社交生活方式,与徐志摩在生活习惯上依然问题多多。

再美丽的女人也有红颜老去的时候,徐志摩或许最初爱上的是陆小曼的美貌和风度,但婚后,他更希望陆小曼可以与他一起在文学和艺术上培养共同的兴趣,他总是劝告本来绘画底子就不错的小曼,希望她可以在绘画上能做出一番成绩。

但这种劝告并没有使陆小曼坚持下去,倒是在徐志摩死后,她洗心革面,勤奋习画,终于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那个时候陆小曼舒适的生活过惯了,再加上她身体确实不好,很多时候都把徐志摩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如果说得多了,她还嫌他烦。

陆小曼这种颓靡的心态自然令徐志摩大感失望,也使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徐志摩后期的诗歌中,经常流露出一种灰暗、绝望、甚至窒息的痛苦情绪。

由于陆小曼一直不肯改变以前的生活排场,他们又失去了徐父的经济资助,因此经常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在徐志摩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北京后,陆小曼不肯搬去北京,徐志摩不得不经常在工作地和家之间来回奔波。

陆小曼

其实算起来徐志摩在几所大学兼职的收入在当时并不算低,但要维持陆小曼在上海的排场,还是有很大的压力,他只能一面节省自己,一面苦劝陆小曼尽快搬到北京,一来结束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二来换个环境,或许有助于缓解他们窘迫的现状。

陆小曼真是迷恋上海十里洋场的生活,由于身体原因,徐志摩为她请了一个叫翁瑞午的按摩师,希望能帮她缓解病体的疼痛。

翁瑞午出身不错,也有非常好的艺术品味和鉴赏力,而且有一手推拿的好技艺,对陆小曼的病体很有帮助,慢慢地,小曼依赖上了这位按摩师。

但让徐志摩头痛的是,陆小曼为了缓解病痛而跟着这位按摩师染上了大烟瘾,成为一个离不开烟榻的“阿芙蓉仙”,精神越来越颓靡。

徐志摩不愿看到自己所爱的人整天吐云吐雾,精神萎靡。他好言相劝,到后来,他一劝,陆小曼就发火。

就这样,陆小曼一边摧毁着自己的身体,一边折磨着徐志摩的心。

一起让人震惊的空难

1931年11月19日,这对仍然沉溺在颓废中的陆小曼而言,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仿佛有预感似的,当她跌跌撞撞跑去给送信的人开门时,那可怕的谶语终于应验了!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确实是真的,她千辛万苦争得的爱情和婚姻已然随着飞机一声剧烈的爆炸声而成为碎片。

徐志摩为了节省费用,乘坐的是邮政的免费航班,未曾想到由于大雾,飞机在济南附近撞上了山头,机上无人幸免。

徐志摩再也不会回来了,她永远失去了他!

由陆小曼整理编辑的《爱眉小札》,大多是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在徐志摩后期的几封信中,内容大多离不开钱以及对陆小曼身体的担忧和意志上的鼓励。

在1931年6月致陆小曼的一封信中,徐志摩担心她:“每天贪吃杨梅荔枝,竟连嗓子都给吃扁了。……凡事总得有个节制,不可太任性。你已年近30,究已不是孩子,此后更当谨细为是!目前你说你立志要学好一门画……”

徐志摩一直劝陆小曼搬到北京去,他说身边的朋友们都是夫妻在一起,家庭完整,只有他经常形单影只。徐志摩感叹:“我是无法勉强你的,我要你来,你不肯来我有什么 法想?”

在信中,徐志摩说他决定在北大做教授,而上海(家)的排场他实在负担不起,所以力劝陆小曼速速来京,与他团聚。“胡(胡适)家虽然待我极好,我不能不感到寄人篱下。”

徐志摩在北京一直住在胡适家,他希望陆小曼能为他们有个圆满的家好好做做打算,但陆小曼总是一拖再拖,徐志摩也无可奈何。

1931年,徐悲鸿为陆小曼所作的肖像画

在10月的一封信中,徐志摩说他多想马上回上海看到陆小曼,但已是“穷得寸步难移”。他还惦记着一笔生意(徐志摩还兼做房产中介),如果能做成,就可以缓解经济上的窘困。

然而,生命的脚步如此匆匆,我们都不知道死神在哪里,但它也许突然就冒出来……

徐志摩哪里知道,这个时候他已经离死神如此之近!

所幸,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总算回上海见了陆小曼一面,可是情形却很糟糕。

他们一见面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陆小曼颓靡地躺在烟榻上,徐志摩心里很不痛快,劝说小曼的话一出口,就被她掷来的烟枪打碎了眼镜……他愤懑离家。

这一别,便是永远!

纵使陆小曼的《哭摩》让每个人看了都会肝肠寸断,然而,驾鹤仙去的徐志摩能听到吗?这世界究竟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在徐志摩后期的诗歌中,那种忧伤苦闷的情绪更是明显。虽然他努力对陆小曼强颜欢笑,但内心一直被一种伤感的情绪弥漫着,似乎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

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迷雾和荆棘,如何锻炼自己能拨开云雾见光明,劈开荆棘朝前走,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毕生的课程。

人生短暂,绝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痛悔莫及,留下深重的遗憾……

0 阅读:0

笑笑维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