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律法萌芽
建宁三年的涿郡私塾里,十二岁的夏侯兰跪坐在褪色的蒲团上,指尖抚过竹简上"刑名从商"的刻痕。窗外忽有银光闪过,赵云倒挂在檐角笑道:"夫子打盹了!城西猎户与豪绅争地,阿兰快来断案!"少年们翻过土墙时,夏侯兰的襦衫被荆棘勾破,露出内衬绣着的"法"字——那是他狱中自尽的父亲留下的最后遗物。
2. 生死初辨
在涿水畔的乱葬岗,两个少年目睹了改变命运的现场:被豪强虐杀的佃户女儿蜷缩如虾,赵云拾起染血的锄头就要冲出去,却被夏侯兰死死拽住。"按《九章律》,杀婢当罚金二百..."话音未落,赵云突然将竹简掷入河中:"律法若护不住活人,要它何用!"月光下分道扬镳的身影,一个走向县衙鸣冤鼓,一个潜入豪强宅院。
3. 白虹贯日
中平元年黄巾乱起,十八岁的赵云在城头枪挑贼酋,却见夏侯兰在尸堆中展开《春秋决狱》:"此人胁从者,按律可..."寒光闪过,赵云枪尖抵住他咽喉:"你可知他们屠了整村妇人?"鲜血溅在竹简"原心定罪"四字上,夏侯兰擦着脸上血污:"若以暴制暴,又与贼何异?"当夜,赵云策马投奔公孙瓒,夏侯兰背着装满律典的藤箱走向许都。

1. 铁律焚心
建安七年的新野郊外,夏侯兰作为督军司马目睹曹军焚烧麦田。焦土中爬出的老农死死抓住他战马缰绳:"大人!麦种全在田里啊!"副将张图挥刀斩断老农手指:"按丞相《屯田令》,抗命者..."夏侯兰突然横槊架住滴血的刀刃:"汉律明载,春耕不纵火!"此刻东南风骤起,他望着飘向本阵的浓烟,想起昨夜赵云射入营中的帛书:"君执曹氏铁律,可知此火焚尽民心几何?"
2. 白袍惊鸿
火海中,夏侯兰的玄甲被烤得通红。当他看见赵云单骑冲破鹿角阵,竟与十四年前城头少年的身影重合。长枪刺来时,他本能地使出幼年对练的"灵蛇吐信",却忘了对方早已悟出百鸟朝凤枪的真谛。铁器相撞的刹那,夏侯兰怀中《魏科》竹简散落火海,赵云忽然收势挑飞他的兜鍪:"阿兰!你看这焦土可载得动律典?!"
3. 桎梏之下
被缚于刘备军帐时,夏侯兰发现帐中悬着《军法》草案。当读到"士卒取民一物者,斩"时,他放声大笑:"刘豫州既要效仿高祖约法三章,又岂能..."话音未落,帐外传来百姓哭诉曹军暴行的声音。赵云掀帘而入,将染血的襁褓放在案头:"这是从你部曲将张图营帐搜出的,按你的《魏科》,该当何罪?"烛火摇曳中,夏侯兰看见竹简"胁从不问"的条文正在滴血。

1. 律刃初试
夏侯兰就任刘备军军正次日,他在汉水边撞见糜芳部曲抢夺渔舟。老渔夫抱着断桨哭诉:"军爷说要征船御曹..."夏侯兰抚过船头刻着的"景元三年造",突然厉喝:"《军法》明载,征用民船需付银钱!"当糜芳怒气冲冲赶来时,却见这个曹营降将正在丈量船身:"此船长两丈三,按每日三十钱计..."夕阳将他的身影拉长成笔直的墨线。
2. 寒铁温情
建安十三年长坂坡,夏侯兰持剑拦住欲抛妻女的逃兵。当夜,他在油灯下重写《逃亡律》,添入"护民而退者减等"的条款。窗外忽有熟悉的枪风掠过,赵云掷入半块玉珏:"当年你父亲在狱中刻的'法'字,可是这般模样?"
3. 鼎之轻重
定军山下,面对法正"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的谏言,夏侯兰在军议上展开血迹斑斑的《蜀科》:"此乃七十三名执法士卒的遗书,若今日废法,他们白死否?"诸葛亮摇扇的手忽然停顿,他看见竹简背面用朱砂写着密密麻麻的注疏——皆是十年来处斩权贵时的量刑依据。刘备最终拍案:"汉室可兴,正在此律!"

1. 秋刑
建兴六年,夏侯兰叱责李严的消息震动成都。他在刑台上展开诸葛亮的亲笔令:"延误军粮,按律当斩!"李严狂笑:"若无我筹措粮草,你等..."杖声响起时,夏侯兰低语:"你可知今日少运一石粮,前线要多死多少执法兵?"远在祁山的赵云收到军报,在那句"减死徙边"旁画了朵兰花——正是当年涿郡少年们约定的恕罪暗号。
2. 遗典
病榻上的夏侯兰将毕生修订的《刑统》交给姜维,忽然听见窗外银枪破空之声。"子龙..."他挣扎坐起,却见月光如水,庭中梨树上刻着他们年少时争论的"法"与"义"。五丈原的秋风吹入成都,两部竹简在灵前并燃——一部是诸葛亮标注的《蜀科》,一部是赵云手书的《安民策》,灰烬中渐渐显现出"民心为秤"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