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新闻说,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姑娘,因为合租期间的互相陪伴和扶持,决定共同买房,成为彼此的家人。
底下有网友评论:这以后房产怎么分?两个人结婚了房子怎么办?
因为这种选择显然违背我们对家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突破了血缘、模糊了钢筋水泥的物理边界。
我们更在意“有家”的感受和体验了,更在意与人建立可以称之为“家”的情感联结。
家不再以一家三口为单位的固定形式,它发展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支撑每一个漂泊孤单的旅人。
在这里,我们收集到了5个关于“家感”的小故事,和你分享:“家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一碗鸡汤唤起的爱
@Lisa
我读高中时有一个好闺蜜,她家离学校比较近,有一次下晚自习,她邀请我一块儿回家。
刚进她家门,我就闻到了很香的鸡汤味。
我还没换好鞋,她爸爸妈妈就很热情地接过我的书包,让我赶紧洗手上桌吃饭。
我是有点拘谨的,我觉得好像叔叔阿姨为了招待我特意做了这么好的饭菜,有点愧疚。
餐桌上,他们也不问我们学习怎么样。那时候已经高三了,但在她家完全没有感受到高考的紧张和压迫感。
后来我听闺蜜说,这就是他们家平常的样子。
对比我每次回家都逃不过父母的连翻追问,有时候没考好甚至都不敢回家。
我第一次体验到自己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被大人尊重、被无条件爱着的人。
心中升起一种久久未曾体验过的暖意。
奶香味的家感
@张明
我是留守儿童。
小时候爸妈出去打工,我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
我们就住在一个小平房里,房子很破旧。
但我奶奶特别会收拾,家里一直都很干净、整洁。
我爷爷那时还在一个厂里找了份工作,他每次放假了,就骑着自行车载我去镇上买好吃的、好玩的。
他们都特别节省,一天都不一定花出去一块钱。
那时候特别流行喔喔奶糖。每次去镇上,我爷爷都会给我买一大把。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上了一把特别好看的玩具手枪,好几十一把。
爷爷二话不说就拿下了。
但要说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属我奶奶腌的萝卜干。
外面都做不出来那个味儿。
后来我上中学去了城里,和他们见面的时间就少了。
但每次离开之前,我奶奶都会给我准备一罐萝卜干。
我爷爷还往我口袋里塞一把喔喔奶糖。
他说:“现在这糖都不好买了。”
我其实早就不吃了,但每次在外一个人很想家的时候,我就会往嘴里塞一颗糖。
甜甜的、奶香味很浓,闭上眼好像就回到了那个破旧但明亮、有两位老人等我的屋子里。
感觉心里暖暖的,我知道自己是被牵挂的。
就是这种感受,让我不管走多远,都想回家去看看。
确定自己正在被爱
@Tim
疫情那年,我被通知要在酒店隔离15天。
事出突然,我都没什么准备。
那时候没办法,只能求助男朋友。
他就说:“你放心,我肯定给你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晚上,我就收到了工作人员转交给我的两大包物资。
有两套换洗的睡衣,一双拖鞋,常用的洗漱用品,还有我最爱吃的零食、爱喝的饮料……
送东西给我的小姐姐开玩笑说:“你这不是来隔离的,是来度假的吧。”
这还没完。
每天中午,我男朋友在家做好我爱吃的饭菜,分盒打包,然后送到酒店前台。
顺带给前台的服务人员一人买一瓶水,辛苦他们“轻拿轻放”地送到我房间。
他就这么隔空照顾了我15天。
我有一天吃着他送的饭菜,在看周迅演的《世间有她》。
故事讲的正好是武汉疫情,看着大家众志成城,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艰难的时刻,只有爱可以抵御万难。
我确定我正在被真诚热烈地爱着。
而我当时也在心里默默确认:这个男人,值得嫁。
私人宇宙
@王美丽
我大学一毕业就回到了老家,我闺蜜李米去了大城市发展。
因为两个人的生活轨道不一样了,所以后来联系的也越来越少。
我只知道她很忙,而我在四线城市很悠哉,但也很无聊。
我内心一直有一个不甘的声音,想趁年轻再出去闯闯。
但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下这个决心。
直到和谈了4年的男朋友分手,我感觉改变生活的契机来了。
要给一潭死水的生活搅和出点动静。
我身边的朋友、包括我爸妈都不理解我,出去折腾干嘛。
但只有她给我发信息说:你来吧,我挺你!
也是她这句话,给了我决断的底气。
我迅速打包好自己的东西寄去她的城市,在网上找房子。
因为工作交接,一时走不了,都是她帮我去看的房、接收包裹。
等我真正到的那天,我发现她已经给我收拾出来了房子的空间。
还在我新家给我买了个蛋糕,搞了个简单的入住仪式。
很霸气地揽过我的肩说:“以后我罩着你。”
后来这个出租屋见证了我们的起起伏伏、哭哭笑笑。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它比我老家更有家的感觉。
被陌生阿姨温暖
@小阳
有一次去郊区办事,我迷路了,天色很晚打不到车,还下起了雨。
我当时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站牌下,真的很害怕,好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
没有人能来接我、好像也不会有人知道我现在的无助。
我甚至都做好了打算,可能得睁大眼睛在外过一夜。
这时候,有一位阿姨撑着伞走到我身边说:“我可以陪你找到回去的路。”
她为了让我不要害怕,还特意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说我可以录音录像。
我当时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点头。
因为方向是正确的,我们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远远看到了一个超市后,心里才安定了下来。
后来雨也停了,我跟她道谢之后,她就走了。
这时我才发现,她要去的是反方向,而且她半边身体都湿了。
原来她是专门送我过来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我流下的眼泪都是暖的。
她好像家里的长辈替晚辈撑了一路的伞,然后慢慢撤退回黑暗里。
这种无目的、无条件、纯粹的善意,给了我家一般的感觉。
什么是家?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
在一个提供无条件爱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感到安全、被理解和被接纳,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
也有心理学家曾说,家是一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但并非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幸福富有的。
事实上恰恰相反,可能我们都携带着某些家庭里留给我们的负面印记。
被忽视、打压、遭受家庭重创、成为父母婚姻的牺牲者等等。
原本最应该提供家感的原生家庭,或许并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爱和滋养。
但幸运的是,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家的另一种可能性。
从好朋友、伴侣、甚至陌生人身上,我们可以重新去体验、弥补家的感觉、治愈过往的创伤。
主动选择我们的家人,为自己的人生重新洗牌。
但如果你对家感还是很模糊,或者没有从其他人身上感受过这种体验。
那也可以通过以下的练习,来帮助自己建立内在的家庭体验。
1.冥想练习
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就像种子和土壤的关系,需要扎根的稳定和安全感。
而在脉轮体系中,海底轮代表安全感和存在感的能量。
因此,我们可以时常做海底轮链接大地母亲的冥想练习,来帮助自己稳固安全感的能量、体验家的感受。
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
深呼吸几次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率,让自己平静下来。
闭上眼睛,做缓慢而深长的呼吸。
然后想象,从大地深处,有一团红色的火焰慢慢靠近你,从你的脚底开始进入你的身体,一股温暖、平和的能量进入你海底轮的位置。
你感受到你的身体稳稳的扎根于大地,与大地母亲链接,源源不断地红色能量进入你的身体,你感到温暖舒适。
此时,想象小时候,被母亲抱在手里的感觉,正是这样温暖、喜悦的感受。
感受到母亲温柔的轻抚、双手稳稳的托住你的身体,你感觉被全然的包裹和接纳,感受到强烈的安全。
记住这种感受,记住母亲对你的支持。
感谢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照料,去感受此刻内在能量的流动。
重复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去唤醒海底轮的强大能量、唤醒爱的体验。
直到有一天,你可以感受到海底轮上开出了一朵红色的莲花。
2.家排疗愈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位置。
一旦有人出现错位,整个家庭系统排列就会出现问题——家没有家感,爱开始消失。
比如:
明明是父母的事情,却常常让你有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你试图做些什么事,却常常从父母那感受到某种阻滞与挫败;
你不喜欢父母身上的某些点,却渐渐活成了跟他们一样的人......
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家排中找到原因与办法,让每个人“各归其位”。
当每个人都能待在自己的序位里,爱就会变得完整、流动,你的内心也将得到疗愈。
家排疗愈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建立自己的专属场域,并在这个场域中正确设置、解读家庭成员的角色代表物。
这对初学者而言,并不容易。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家排,那一定要学会借助专业力量——参与、学习体验家排疗愈。
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错位”,背后都有我们潜意识的动力与家庭系统的纠缠。
你会看见关系的真实状况,明白自己与他人的行为,理解烦恼与痛苦的症结。
看见之后,就是归位→疗愈→交还→和解的过程,而你将在这个过程中回归自己的位置,脱离“错位”带来的伤痛。
此时,你的内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现在就开始试试吧,祝福大家!
*本文由作者我叫MT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小熊
排版丨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