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大结局:女性的三大情关,闯过你就自由了

张德芬空间 2024-06-26 12:15:34

最近热播的剧集《玫瑰的故事》,写透了女性在生命中要过的几大情关。

女主角黄亦玫在前两段关系中,一开始都浪漫而美好。

但深入交往后发现,她并没有被对方真正尊重,反而被牢牢控制,被冷暴力,被贬低……

第三段关系看似遇到了灵魂伴侣,却又遭遇生离死别的考验。

这似乎在说,完美的关系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情感经历,感觉很累,却又舍不得放手?

情关虽苦,但我们也别忽略了,正是这些伤痛,才让黄亦玫在痛苦中焕发新生。

她在一次次凋零中,又一次次重生:

转学心理学,成为有爱的妈妈,和女性伙伴们一起创业……最终达到自由绽放。

很喜欢杨定一博士讲的:你这一生点点滴滴的创伤,其实也是你这一生的贵人。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女性如何在三大情关中自渡。

暧昧关:温暖还是委屈?

知名小说家平路,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暧昧且温暖”的关系。

她认为人和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带着一些暧昧,会让你分泌很多“多巴胺”,充满着灵感,对这个世界有着无限美好的投射。

听起来,她对于暧昧这件事情是很享受的。

然而,暧昧却也让人受尽委屈的。

一开始喜欢对方,往往是无所求的,只是单纯地喜欢。

但随着关系的深入,虽然恋人未满,我们的需求、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喜欢就变得不那么“单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就会难受、委屈。

在《玫瑰的故事》里,黄亦玫和庄国栋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在工作中“眉目传情”,在出差短暂分开时因“思念定情”。

整个暧昧的过程确实令人脸红心跳,甜蜜暴击。

他们这段“暧昧”以“确定恋爱”为结尾,这是很好的。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情况,可能是在暧昧中停留太久,产生内耗,让人受尽委屈。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更容易暧昧,或更长时间地停留在暧昧阶段。

这样的人习惯否认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甚至不配得到爱。

不敢踏出一步确定恋爱关系,也不主动拒绝暧昧关系。

哪怕是海归精英庄国栋,也不见得真正自信。

他不管是恋爱前,还是到法国后,同时也在和其他人暧昧,甚至在亦玫面前,和他妈妈介绍的白富美积极互动,从而冷落了亦玫。

他的“自恋”,也是价值感低的另一种表现。

我还有几位男性朋友和我坦白,他们会同时和几个女性暧昧,不会拒绝也不主动。

但真的遇到自己喜欢的女性,却又因自卑而不敢行动。

他们明明知道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关系,必定会给彼此带来伤痕,但却无力改变。

当我们女性陷入暧昧而感受到委屈时,就要保持清醒:

对方是否认真对待自己,是否值得自己继续投入感情?

如果无法享受暧昧,不如及时止损,斩断情丝。

哪怕要穿越“爱而不得”的遗憾,但第一关,暧昧关,也过了。

婚姻关:爱是如何消失殆尽的?

《玫瑰的故事》中男主之一方协文被骂惨了。

他婚前婚后对亦玫的态度大转变:

婚前,在岳父岳母面前表示,支持亦玫回北京工作生活;

婚后,当亦玫想回北京待几天,他却质问:你是和我闹分居是吧?北京到底有谁在?

婚前,他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给玫瑰,看似诚意满满;

婚后,开口闭口嫌弃亦玫工资低。

婚前,亦玫主动学朝鲜语,他说不用;

婚后,婆婆总在家里说朝鲜语,婆媳冲突激烈,他却要求亦玫:你学朝鲜语不就完了吗?

怀孕前,让亦玫平安生下孩子,等孩子大了再找工作;

三年后,他开始抛出“男主外女主内”这一套了。

这段婚姻之所以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写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真实困境:

不被信任,价值被贬低,不被支持,更重要的是:没有尊重。

我们看这段感情,不是为了把婚姻破裂归咎于男方,而是可以看到,爱情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消失的。

很多人误以为婚姻是一剂治愈心灵的良药,却不曾想,也可能是带给心灵的毒药。

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尊重对方。

连李安导演都说:

任何关系里,尤其是夫妻关系,尊重比爱更重要。

而方协文对亦玫的不尊重,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他的妈妈从小就牢牢“控制”他,使得他内心力量弱,底层是自卑的。

亦玫的闺蜜更生曾提醒过他:既然亦玫选择了你,就说明你是她想要的人,千万不要自卑。

但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自卑导致他无意识中牢牢控制亦玫:

让亦玫面试不要穿裙子,改穿裤子;

没问过亦玫意见就替她辞职,害怕她实现自我价值;

夫妻关系不好,就强迫亦玫再生个男子缓解矛盾……

他被自卑的恐惧吞没了,又怎么可能真正爱护她,尊重她呢?

女性如果持久在婚姻里不被尊重,再美丽的玫瑰也会枯萎。

在不被尊重的时候,更要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价值,不因为别人的贬低而放弃自己的成长,是女性要闯的第二关。

自由关:放下“希望被爱”的幻觉,

你就自由了

最后这一关,放下情执,看穿爱的幻象,是最难的。

但经由历练,正如亦玫,也可以做到。

我们从小到大,都如此希望和一个人深深相爱,于是我们恋爱、结婚、离婚、再婚……

似乎周围一定要有人“爱自己”,才能证明自己是足够好的。

但你是否有仔细想过,我们如此“希望被爱”,这个爱只能从对方身上得到吗?爱到底是什么?

作家平路在访谈中讲到自己这一辈子,都在寻找这个答案:

为什么我的妈妈不爱我?

但她最后却发现一个秘密,她并不是妈妈亲生的,而是爸爸和其他女人生下的。

上天似乎给她开了一个玩笑,这个她纠结了大半辈子的爱与不爱的问题,却跟爱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她发现,不管妈妈爱不爱她,不管有没有男人爱她,都不影响她自己的价值,和对自己的爱。

因此她说了一句让主持人惊叹的话:“希望被爱”是幻觉,放下ta,你就自由了。

《玫瑰的故事》里,黄亦玫的成长也是如此。

一开始,她爱上了外企精英庄国栋,在还没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陷入了爱河,是因为她把对浪漫爱情的幻想都投射在他身上。

然而,幻想总有破灭的一天:爱情在庄国栋那里,始终没有事业重要。

前夫哥方协文,她把对婚姻的幻想也投射在他身上,觉得他老实,对自己好,适合过日子。

但结果也是心碎了一地。

后来经历的两段感情,也是她对爱情不同程度的投射。

但庆幸的是,亦玫在痛苦中,不断地回望自己,保持学习,保持内在成长,最终完成了对爱情的巨大祛魅。

正如她在结尾时说:

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世界在我面前,我可以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

从此,我不受限制,我使我自己自由,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自己。

这时候的亦玫,已经成为了爱与自由。

也许这也是你我来这一生,要做的最大的功课了,不是吗?

如何更好地闯情关,成为爱?

想要和亦玫一样,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首先要对爱情“祛魅”。

在我的人生中,也对爱情有着过于美好的幻想。

这是从小看影视剧中,听的歌曲中所习得的,让我下意识地向往童话故事。

然而经历了一次次打击后,却发现我想要的爱情,也许根本不存在。

在最艰难的时候,我问我自己:

没有亲密关系的日子,不也活得好好的吗?为什么总觉得希望一个人来爱自己呢?

当我们可以放下“被他人爱”的渴求,生命就无限轻松起来,自由起来,并且充满可能性。

在这个可能性里,可以进入关系,也可以只是纯粹地处在一种爱的状态中。

其次,还是要勇敢地去爱,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

不要害怕受伤,不要害怕恋爱脑,不要害怕爱错人。

从根本上来讲,你不会爱错任何人。

每一段关系的到来,对我们来说都是修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契机。

正如黄亦玫,在一次次崩溃中学会了尊重自己,学会放手,学会往前看,学会界限,学会沟通,最后抵达自由。

这才是闯情关真正的意义。

我们对爱情祛魅,但不代表从此做个绝缘体。

而是不再从恐惧、匮乏出发去爱,而是从丰盛的本性出发去爱。

再次,发展强大的复原力和自愈力。

关系失败的时候,可能会有羞耻感,感觉自己不够好,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和青春。

这时候,要允许悲伤流淌。

很多人会压抑悲伤,进而自我攻击,这等于是往自己心上插了第二把剑。

如果你发现你已经在坑里了,就不要再挖坑了。

培养自己的觉知,发展一个观察性视角,好好陪伴自己哀伤,允许泪水流淌。

终有一个时点,你会发现内心一个巨大的空间被腾出来了,一股爱的力量会涌上来。

这时候你会清楚地知道,一切都过去了,自己重获新生了。

最后,不要放弃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如同亦玫,在痛失初恋后,回望内心,发现自己对心理学感兴趣,于是放弃了靓丽的白领工作,重回校园充电。

这也为她下半生的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热爱的事情,连接到生命本身的力量和爱。

很喜欢德芬老师分享过的一句话,也代表了她在婚姻中历练出来的爱的智慧: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

“放下”这两个字,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就是一转念的事。

真正能不再执着,渡过情关,还想邀请您加入德芬老师3天的“亲密关系体验营”,德芬老师倾囊相授在爱中修行的智慧,愿我们真正活得自由自在。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成员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绚彦

编辑丨李小豆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