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最真实的运行状态

杨梅说商业 2024-03-25 06:36:50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权利,即持有货币意味着获得“未来效用索取权”。 货币是普遍接受的一般化的要求权,要求权一般化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全世界,小可以小到一个地区,与此相对应,货币可以是国家货币、区域货币和世界货币。货币是不可以买卖的,因为一元钱就是一元钱,当货币可以用来买卖时,货币已经不是货币了,货币买卖的前提是它必须退化为“商品”。;货币交易是公众和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方、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货币需求方的“纯粹”货币交易。信用货币的创造,更多是由实体部门的信贷需求驱动、自下而上产生的。当实体经济潜在增速很高、经济体中充满高盈利的投资机会时,实体部门的信贷需求必然旺盛,如果央行不顺应形势,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或者降低准备金率,那么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将消耗殆尽,信贷资源将变得稀缺,在实体部门竞争贷款的驱动下,利率攀升,抑制经济增长潜能;反之,当实体经济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央行在基础货币层面大幅放水,实体部门的信用货币派生也将有限,这个阶段流动性往往在金融体系内部堆积,驱动资产价格上升。所以,信用货币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内生于实体经济需求。短期内,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外生地决定基础货币供应、对实体经济进行调控(实际上,在某些阶段,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都是被动的),但长期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趋势还是要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匹配。

  一般而言,思维过程是由表及里的,思想呈现是由内而外的。2020年,受疫情影响,贸易、投资、消费全面萎缩,货币发行量与资产价格却猛涨。可以说,货币理论与真实世界是严重脱节的,主要体现在脱实向虚的叠加态、货币增量的叠加态、金融中介在货币供求中的作为及货币交易这“四个表象”。以“脱实向虚叠加态”为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把立足金融市场的服务性行业定义为“虚”,把第一产业、制造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定义为“实”。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可能是虚实叠加的,比如,即使某人购置房产是自住的,但他的确因此获得了房地产市值涨跌所造成的浮盈或浮亏;又如,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可能既来自服务业和资产负债撮合,也来自套利型自营。可见,“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虚实二分法,而在于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循环是否存在套利性激励。”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货币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货币在经济体系的各个部门之中不断循环流转,这是货币最真实的运行状态。货币的循环运动是影子货币不断地转化为货币,货币不断地转化为影子货币的过程。当货币从一个国家运动到另外一个国家时,一个国家的货币,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影子货币,它必须转换为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才能够在该国使用。货币从一个国家运动到另外一个国家,对于流入货币的国家,它的货币量将会增加,对于流出货币的国家,它的货币量将保持不变。货币流入国货币的增加,必然导致该国货币循环运动规模的扩大。如果货币是双向流动的话,由于货币的流出国同时又是货币的流入国,相关的国家的货币循环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它们的货币循环运动规模都会扩大。两个人前后齐步走,可以很好地类比实物循环与货币循环。假设规定:左手为货币,右手为实物;前面的人为企业家代表,后面的人为工人代表;左手向前摆为工人买入商品,把钱交给企业家,左手出钱,右手收物;左手向后摆为企业家支付工资,把钱交给工人,同样左手出钱,右手收物。那么,两人的左手之间为货币的不停流转,即为货币循环。它可分为货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握有货币的一方为供给方,空手的一方为需求方,可见,两人交替为货币的供需方。右手之间为实物的不停流转,也就是企业家购买劳动力,生产更多的实物,工人的力气用尽;企业家将实物卖给工人,工人消耗实物,补充体力,等待再次被雇佣,即为实物循环。它可分为实物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握有实物的一方为供给方,空手的一方为需求方,可见,两人交替为实物的供需方。而左右手摆动的幅度之比可为货币与实物之比,因为物价=货币需求/实物供给。左手幅度大为通胀,右手幅度大为通缩。而左右手摆动的力度之比可为货币利润与实物利润之比,其中,货币利润为货币成本与收入之差,实物利润为实物投入与产出之差。如果货币利润过高,不但会严重通胀,而且会抑制实物产出;如果实物利润过高,不但会严重通缩,而且也会抑制产出。总之,两者严重异步会抑制产出。行走路径则为向左弯或向右弯。习惯性先摆左手为货币循环主导实物循环;习惯性先摆右手为实物循环主导货币循环。

  经济学家通常会把一个封闭的经济市场划分为三个市场然后再在不同的市场中分别进行研究,他们分别是:产品和服务市场(我们买卖东西的市场,最普遍的存在)、生产要素市场(股东、劳动者与厂商之间的市场,也是我们打工上班的市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人与资本量--钱)、金融市场(我们储蓄投资资产并实现增值的市场)。连接这三个市场的有三个主体分别为:家庭(消费者)、企业、政府。货币就是通过不同主体的活动在三个市场中进行流动,在不考虑国际市场的情况下,货币在这三个市场中的流动可以形成一个闭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向政府纳税,税后收入会在产品与服务市场上进行消费,剩余货币会放在金融市场上实现保值增值;企业的收益除了有来自家庭的消费还有政府购买和金融市场上拉来的投资,然后企业会拿着这些收入在要素市场上雇佣劳动力并且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而政府拿到纳税人的钱后除了进行政府购买还会将剩余的钱拿到金融市场进行储蓄。

  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增值,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为贵卖而买)。可以说,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来自商品市场,同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受流通、商业制约。货币资本的循环不仅是商品生产。这种循环本身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进行,它是以流通为前提的。货币资本作为一切循环始终包含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循环,正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即可变资本。预付工资的正常形式是支付货币;这个过程必须每隔一个较短的时间就进行一次,因为工人是挣一块吃一块的。必须严厉打击拖欠工资、侵吞工资的行为。因此,资本家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家,他的资本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和工人相对立。在这里,不能像生产资料的购买或所生产商品的出售那样直接或间接地互相抵账(如果这样,货币资本的较大的数量实际上只以商品的形式出现,货币只以计算货币的形式出现,最后只是为了平衡差额,才以现金出现)。另一方面,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被资本家花费在私人消费上。这是属于零售商业的范围,不管怎样迂回曲折,总是以现金,以剩余价值的货币形式花费的。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创下近5年新高,全球整体的通胀率将达到4.3%,创10年来的新高。自新冠疫情在美国蔓延开来,美国在41周内就下放达21万亿美元基础货币流动性和经济刺激方案;欧盟累计“放水”已经达到1.85万亿欧元。欧洲央行扩大购债规模,使其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初的4.65万亿欧元,扩大到年底的7万亿欧元,增幅50%;日本已经向市场释放出34万亿日元,并在日前宣布计划继续实施规模超过40万亿日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以此引发的以房价为代表的物价也急速飞涨,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平均房价同比上涨了9.2%,在目前公布住房统计数据的56个住房市场中,有50个国家的房价出现了上涨,并且在目前看不到增长的尽头。其中,韩国2021年房价平均上涨19.08%,达到近14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新西兰,房价中位数在10月份同比上涨了23.4%;美国和斯洛伐克的房价涨幅也均达到了18.6%;土耳其房价涨幅高达29.2%,位居全球第一。在此背景下,中国在金融货币政策上却相对收敛了很多,那得益于中国防疫政策的得当而使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可以说,货币的逻辑在于完成货币循环,发挥货币职能,服务经济体;商业的逻辑在于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投资与回报;当两大逻辑共存冲突时,超发货币对市场体系的冲击便显而易见,或是消除股权市场来完全构成货币循环。运营主体通过负债来构建经济体的对手方。在一个货币循环中,必然存在着诸多商业循环,如果商业循环不能成型,即商业的逻辑不能成功,不能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则会导致商业循环的链条断裂,货币循环更无法发挥效用,货币的价值更无从谈起。所以面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稳健为好。

0 阅读:0

杨梅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