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连“妇女”二字都不能正视,节日又有什么意义?

雪花看文化 2025-03-09 05:53:39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大小公众号、小红书博主都拼了命想要发点不一样的文案,以此博得平台的一点流量。

看了大半天,我反而没什么想要特别说的,哪有那么多特立独行、惊天动地、另辟蹊径的观点和语言,女性想要的很简单:尊重,被看见,有话语权。

01

有人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对“三八”、“妇女”这样的字眼,竟然会感到莫名的羞耻。

是的,在一些电视剧、电影里,男人骂女人总是用“三八”这样的字眼,以至于好好的一个中性词,竟然被一些影视剧带成了贬义词。

再说“妇女”,尤其是刚毕业的未婚女性,习惯说自己是女生、女孩,总觉得“妇女”是已婚女性专属的,不好意思说三八节是自己的节日。

以至于前几年,还兴起了未婚女孩过“三七女生节”,以示和已婚妇女分开。

直至现在,很多人改成了“三八女神节”。

妇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为向女性表达敬意和尊重而设立有三八妇女节。

我觉得成年女性自我觉醒的其中一步,应该是敢于祝自己“三八妇女节”快乐,为自己是一名劳动妇女而自豪,而不是对“妇女”字眼难以启齿。

想要别人尊重的第一步,是自我尊重。然后跟所有带有偏见、歧视的思想做斗争。

02

我很讨厌“女强人”“女博士”这样的词。

为什么男性强大没有“男强人”这样的专属词?为什么男性读博士没有“男博士”的称呼?

这背后其实折射出这样一个观点:强大是男人专属的,博士也是只有男人才能读的。

而女性一旦强大、一旦读博便是异类,要被世俗拿来点评、议论,甚至会把她的强大、高学历归结为其婚姻、家庭不幸的原因。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强大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个人需要强大,以让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残酷社会生存;家庭也需要强大,需要有足够的金钱照顾父母、孩子,需要足够的精神力量抵御风险,挑战现状;国家也需要强大,保护主权、人民。

强大为什么要分性别?为什么只关注性别,而不关注她的成绩、力量?

03

幸运的是,即使社会上有无数的歧视、恶意和偏见,诸多女性依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她们忽略外界的声音,坦然面对自己对成功的渴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撕掉世俗贴在她们身上的标签,走出厨房,进入职场,听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做自己,做出了耀眼的成绩。

比如,我特别佩服的杨幂,39岁依然蓬勃向上,浑身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网友嘲笑她跨年晚会穿的像夜店女,她根本不care,下一场跨年依旧活力满满。

比如,今天读的李娟,“如果只因为我好几年没有出书就被读者抛弃,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比如,今天听书听到《从不妥协-法拉奇传》,法拉奇说:“我从来不追求成功,是成功紧跟着我”。

再比如,我妈,从8岁就开始掌家理事,做家务、种地、做生意,个人经历简直是一部人生史诗。

诸位,我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正视自己的需求,去工作,去创造,去打破偏见,去争取尊重,争取话语权。

最后,祝我们三八妇女节快乐,致敬每一位辛苦的女性。

0 阅读:0

雪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