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ST 人乐一纸公告掀起千层浪 —— 董事长侯延奎因 “身体健康原因” 辞职。这位曲江系派来的 “救火队长” 上任仅 19 个月,刚通过甩卖 13 家子公司、两家物流中心实现 “保壳式盈利”,便匆匆退场。消息传出当日,人人乐股价下跌 3.27%,报收 1.89 元 / 股,市值不足 8 亿元。曾经与沃尔玛、家乐福掰手腕的零售巨头,如今只剩一副 “壳” 在资本市场浮沉。
从 “深圳神话” 到资本困局1996 年,47 岁的何金明在深圳南油开出第一家人人乐超市。不同于沃尔玛的 “郊区大卖场” 策略,他剑走偏锋,把门店开进老城区,用 “天天低价” 撕开市场缺口。到 2000 年,人人乐已走出广东,在西安、惠州等地攻城略地,2010 年上市时市值突破百亿,跻身 “中国连锁百强 30 强”。
转折点出现在 2012 年。这一年,人人乐首次出现亏损,金额达 8600 万元。祸不单行,电商崛起、租金人力成本飙升,传统商超遭遇 “双面绞杀”。何金明之子何浩临危受命,试图用 “多业态转型” 破局:高端超市 Le Super、社区生鲜店、线上平台 “人人乐购” 轮番上阵,甚至模仿盒马开设 “网购生活超市”,但均以失败告终。2019 年,西安曲江文投以 7.5 亿元接盘 15% 股权,成为实控方,何氏家族正式交出权杖。
国资接盘后的 “走马灯” 游戏曲江文投入主六年,人人乐经历三次董事长更迭,平均任期不足两年。
第一任:曲江系高管宋令江(2019-2021),主推 “收缩战线”,砍掉亏损门店,但未能阻止连续三年亏损超 18 亿元;
第二任:创始人之子何浩(2021-2023),试图重启转型,却因 “步子太急” 引发供应商欠款、门店闭店潮;
第三任:投资专家侯延奎(2023-2025),以 “保壳” 为第一要务,2024 年通过出售资产录得 10 亿元投资收益,勉强扭亏,却暴露核心业务 “空心化” 危机。
这种 “铁打的国资,流水的董事长” 现象,折射出传统零售转型的深层矛盾:国资看重短期财务指标,职业经理人急于 “救火”,战略缺乏连续性。正如西安南郊某人人乐店长所言:“去年刚换生鲜供应商,今年又说要搞会员制,员工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资产甩卖背后的 “纸面富贵”侯延奎的 “自救” 堪称 “教科书级财技”。2024 年底,以 “一元一家” 价格剥离 13 家资不抵债子公司,将西安、天津两处物流中心以 8.84 亿元卖出,甚至在 12 月 31 日最后一刻收到 2.21 亿元款项。这些操作让人人乐归母净利润从 - 4.98 亿元(2023 年)变为 + 4.35 亿元(2024 年),却难掩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的事实。
更诡异的是接盘方身份——成都惠顺多商贸,注册地址 “查无此公司”,西安高隆盛的买家韩建信诚被指 “地产投资客”。有供应商向记者透露:“他们买的不是超市,是地皮。人人乐很多门店在核心地段,卖资产相当于‘卖血’。”
供应链崩塌与信任危机资产表的 “数字游戏” 掩盖不了实体经济的溃败。2024 年,人人乐全国门店从巅峰期 111 家缩减至 83 家,深圳多家十年老店因 “租金谈不拢” 闭店。西安南郊店曾是集团销冠,如今三层楼仅超市区营业,非商超区域大片空置,店员比顾客多。
供应链的崩塌尤为致命。某合作十年的供应商称:“以前先货后款,现在要先打 30% 订金。”2024 年,人人乐涉及 165 起司法案件,被执行总金额超 5000 万元,多家食品公司申请强制执行。顾客端更出现 “挤兑潮”:2023 年预收购物款 8.85 亿元,2024 年锐减至 6.53 亿元,持卡消费者恐慌性抢购,货架一度空置。
传统零售的 “西西弗斯陷阱”人人乐的困境,是中国传统商超的缩影。永辉、步步高、华联综超等同业均陷亏损泥潭,根源在于 “大而全” 模式的失效。
一是模式之困,大卖场依赖 “进场费 + 扣点” 盈利,电商分流下客流锐减,租金人力成本却刚性上涨;二是转型之殇,新零售探索陷入 “碎片化改革”,线上线下两张皮,既学不会盒马的供应链,也抄不来山姆的会员制;三是治理之痛,国资、创始家族、职业经理人三方博弈,战略摇摆不定,错失转型窗口期。
如今的人人乐,只剩西安、深圳两地 40 余家门店勉强支撑。曲江文投虽有意 “兜底”,但旗下瑞鹏资产接盘物流中心时坦言:“看好地产增值,而非超市业务。” 这或许预示着最终结局:曾经的零售巨头,或将沦为资本手中的 “壳资源”。
在时代浪潮中寻找锚点任何企业的兴衰,都是时代进程的缩影。人人乐的故事,始于改革开放的商品短缺时代,盛于入世后的消费升级,衰于电商崛起的数字化浪潮。当 “保壳” 成为唯一目标,当资产甩卖代替产业升级,这家企业早已背离 “人人乐” 的初心。
对于传统零售业而言,或许只有跳出 “规模崇拜”,聚焦供应链深耕与社区场景重构,才能在新零售的浪潮中找到新的锚点。毕竟,当人人乐变为 “人人都不乐” 时,再华丽的财务数字,也救不了一个失去灵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