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姐妹们,下午好!
上周五广州的中考分数线终于姗姗来迟了~广州是上周五发布的中考分数线,对比其他省份,是真的很慢了。
广州中考总分810分,其中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为702分,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02分。

虽然录取分数线没有非常高,但红线以下部分的孩子可能没有书读,人数大概有1w+,总的中考人数约12.9万。

我前段时间给大家简单说了,北京四大教育区中考分数线的“成绩蘑菇云”。
是这样的。


北京四个教育大区的分数分布大体上都差不多,呈变态分布:一是高分人数扎堆;二是高分层的人数对比往年是翻倍式增长。
以海淀区的为例:
高分人数:
海淀区660分以上的孩子有71人(满分是670分)
高分层的人数与往年对比:
去年650分以上有205人,今年有930人
去年640分以上有1896人,今年有2985人
其实这种现象总体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孩子扎堆卷高分,高分层一分之差就能相差个百来名。所以孩子即使高分了,有可能理想中的学校依旧上不了。
就在我以为广州的情况大差不差时,没想到给我一个出其不意的结果!
01 广州的分数线居然下降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广州中考满分是810分,其中各个科目的分数构成如下图:

虽然满分是810分,但具体的情况也没有北京那么“可怕”(北京满分是670分,660分就有71人),广州的最高分数点是划在了750分,在这之上的人数有782个人。
这是目前官方公布出来的十分一段分数表:

因为这张表还只是数字,我把它做成了统计图的形式,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对比北京,广州的中考分数分布得算是合理的了,没有全部扎堆在高分层,整体情况接近正态分布。
并且和2023年对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广州高分层的人有效减少,中分层的人有所增加。

并且整体的分数线对比2023年是真的有所下降的,下图黄色为2023年的数据,粉色为今年的分数线。

平均分也是从2023年的569分下降到今年的556分,综合种种,这次广州的中考分数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整体的分数线下降。
二是顶端高分层的人数减少。
例如750分以上的人,今年是782人,但去年却有1392个人,足足减少了将近一半的量。
整体情况往下拉并不是坏事,有效避免高分膨胀,分分必争,让成绩回归正态分布,让学习回归正常节奏。
02 今年的分数为什么下降了呢?说到分数、排名下降,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试卷题目变难了、评分标准严格了。
我也听到不少风声,说今年的中考题目比往年是难了,但是有没有超纲呢?
这一点广州市教育局官方公布了今年的中考题目分析,里面对于中考题目出自哪里、考察什么知识点都有很详细的分析。

从命题解析来看,超纲这一点是不存在的,广州中考的考点,全都在考纲内。
但为什么很多人说变难了呢?而且孩子的分数线有所下降也是事实,如果试题没有变化,24年和23年的分数线怎么会差别那么大?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变难了,倒不如说是变灵活了。
例如物理题情景化、数学题生活化、时代化、跨学科题目等这类出题方式。

数学结合科技发展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这次中考中察觉到一个大趋势:重在阅读理解、思维和思考方式。
这个趋势不是只在语文和数学科目中存在,而是贯穿全科目。
如果孩子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法,依旧是通过刷题卷、拿稳基础分的方式来学习,在考试中是突破不了高阶难题,那么最后也只能拿到中层分数。
那么转变出题方式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提高区分度,实现分流。
传统的背书和刷题形式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从成绩蘑菇云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大家卷得头破血流,孩子理想学校上不了,中考的分流任务也完成不好。
中考的任务是实行第一波分流,所以试卷的题目要体现区分度,让有能力的孩子继续往上学,让不适合体制内学习的孩子早点另寻出路,彼此不耽误。
按照今年的分数线来看,可以说广州今年的出题方式确实找到了舒适的节奏,有效区分了中高分的人,也让分数分布逐渐回归到了正态分布。
这也验证我了上周的预测。以后的大趋势,再也不是“普天同庆高分娃,排排坐好吃果果”,而是要逐渐在校内就要实现分层。
不会超纲,但会越来越新颖,要做好准备。
03 家长如何破局?如果说中考时第一波分流的话,那么高考的任务是实行第二波分流。单纯看各地区中考的分布图,大多都是变态分布的;但从高考分布图来看,你会发现它是正态分布的。
我也做了一张中高考的分数对比图,你就知道了。
其实中间层次人多,拔尖人数少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北京的考生在55分流率的影响下,剩下的50%考生何去何从,都会让人唏嘘不已。

在中高考分流大趋势下,作为家长能如何破局?
我们首先要明白中考高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把握好学习的度。
其次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帮孩子准备一条道路。
中高考各自考察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细心的姐妹你会发现,中考的试卷标题并非xx中考,它的全称是xxx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也就是普及教育,这也就注定考试难度并不会非常难。
相对于高考来说,它的定位是达标,而非选拔。
中考阶段是横深,学得多但学得浅且知识难度不是非常高,多数知识和学习习惯(审题、计算、记忆等能力)只要孩子足够勤奋,一般问题都不大,容易获得高分。

24年中考英语真题
然而等到了高考这个环节,它就已经不再属于义务教育了,也不再是各个省份独立命题,更多的是全国统一命题。
它的定位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更多的是凸显“选拔”“筛选”,所以高考的难度和中考对比根本就不是难一星半点。
高考阶段是纵深,学的内容虽然少但是学得深。这个阶段知识的难度是呈指数倍提高的,如果孩子仍像中考阶段纯勤奋那是不大可行的。

24年高考英语真题
这个阶段主要还是思维能力的硬碰硬,如果孩子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习惯、高认知、高学习效率等很难往高分层次走。
总体来讲,在中考和高考这两者之间我们要把握好度,知道彼此之间的区别,明确知道他们考察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应对。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方法找对,事半功倍!
准备多一条道路。
我在挖掘广州中考录取相关数据时,发现现在其实有不少地区早已开放多路径升学。像机器人、信息学竞赛、科技创新等项目就是热门的路径。
比如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的信息学竞赛通道。

比如广州市黄广中学的科技特长生通道。

比如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的科技特长生通道。

所以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往特长生、信息赛、编程方向准备一下,多条道路多个选择。

每年出分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管是中考也好,高考也罢,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哥哥9月份也要上六年级了,作为小升初家长的我虽然紧张,但孩子的路终究只能孩子自己走,我们只能当好他的后盾,尽可能地支持他。
积极拥抱变化,早点做好规划。
无论大路小路,终究通向罗马。
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孩子年纪还小时就需要去想了。毕竟作为过来人的我们都知道,人生的修行之路,还长着呢。
作者萌芽,港大毕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居香港,现居广州,畅销书《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育有两男孩,希望与你一起做自驱型养育父母,培养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