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继上一篇关于鲁抗医药的文章,接着展开聊聊医药行业投资这个话题。
作为一条被称为永恒朝阳的赛道,医药行业最大的缺点就是晦涩难懂,很多人连一些起码的专业术语都念不完整,更不用说去深入研究研发管线、创新成果了,基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90%以上的人是没办法将医药股纳入自己能力圈的,所谓的投资更多只是在猜盲盒而已。
顶多因为它以前不错,所以我赌它以后也会不错。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得放弃医药行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医药行业的蛋糕大概率会越做越大,是一个少有的不受需求瓶颈限制的领域,彻底放弃实在未免有些可惜。其次,替代办法也不是没有,变通一下,也是可以从行业发展中分到一杯羹的。
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中证医药或者中证医疗相关指数基金,在低位的时候布局,享受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平均收益。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指数基金没有打新权益,打新算是A股长期高溢价状态下的一种补偿性制度红利,白白放弃真心有些肉疼。
二是医药不是白酒,同一行业中的个体相差很远,指数成份股参差不齐,明显包含了许多不太好的品种,对于股票知识较为丰富的人而言,确实有些捉急。
那么对于有一定股票基础的人来说,最好的替代办法是什么呢?个人觉得是选择那些简单易懂,具备一定消费属性,又与大医疗产业相关的行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深入挖掘:
1、中药股。我虽然不太喜欢投资中药股,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的长线牛股真心不少,例如片仔癀、同仁堂等等。这一类股的优点就是生意模式简单,不需要大量研发创新投入,仅凭手中的老配方就能够做到一招鲜吃遍天,完全可以把他们类比消费股进行估值,
2、医疗机构。包括医院、体检、第三方检测机构等,这一类的生意模式也比较简单,并且有着强者恒强的倾向,越是头部临床经验越丰富,也越有实力购置先进设备,聘请优秀人才,从而相对同行形成更大的优势,非常容易被普通人所理解。
3、药房类。虽然属于大医药范畴,但是明显有着零售业的一些特征,同样也不需要研发、创新什么的,并且能够通过会员制、健康档案等方式构建一定的客户黏性,完全可以参照连锁复制类零售模式进行研究。
4、有终端消费属性的医疗器械。例如终端消费的口罩、体温计、呼吸机、血糖仪等,很容易形成品牌化,基本也可以从消费股的角度去思考并理解。
列举这些,并不是说我想向大家推荐什么,主要是想阐述一个道理——投资的先决条件在于对目标标的的理解,能理解就能做一做,否则最好还是回避。
大医药行业包罗万象,也存在一些我们可以看得清的领域,并不都是七英尺的栅栏。当然,最终的结果还看个人的修行,你的认知越丰富,你可以涉足的领域也将更加广阔。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