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差不多为啥养老金差距那么大?这五个因素值得重视!

帮老兄聊聊 2025-04-27 03:19:30

对于多数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是唯一养老的经费来源。养老金高的人,自然不愁养老的事儿,毕竟自己的养老金花不完;但对于养老金低的人来说,退休后就要想办法如何增加点收入,来弥补养老金低的现实。

同样都是退休人员,而且很多人在退休前的工作年限也是差不多的,但退休后为啥大家的养老金差距会那么大呢?这让很多退休人员不得而解,甚至陷入烦恼之中。虽然我们一再说不要去攀比,但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肉体之身,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比较一下自己的养老金。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收入差距水平是比较低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虽然执行的按劳分配的方式,但那时的职工,几乎都是体制内的,有机关的,有事业单位,再就是国有企业的。即使在城镇中还有很多集体企业的职工,但他们的工资标准,也是参照国有的企业的执行,总体差别真的不大。

那时的工资差别不大,大家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感觉还能快乐,也没有那么多怨言。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模式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吸引外资以外,也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放宽经济的准入模式,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市场化方式,收入分配的差距开始扩大。与计划经济模式相比,市场经济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有一套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让参加社会保险的人,都能享受到过去只有体制内工作人员能享受到退休待遇和医疗保障待遇、失业待遇和工伤待遇等,这一切的保障全部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行的。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两个类型。不管是哪一种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有缴费年限形成的差异,也有地区之间形成的差异,先退和后退形成的差异,体制内和体制外形成的差异等。

在这么多差异中,工龄差不多,但养老金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是令多数人无法想通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主要是制度性的因素导致的。

从制度层面来分析,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多缴多得主要是指缴费基数。按照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在职职工是按照本人的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当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缴费基数;当本人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时,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把这个经给念歪了。特别是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不管职工本人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全部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这就导致在这些单位工作的职工,由于缴费基数比较低,退休时的养老金比较低。

长缴多得,主要指的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体制内的人,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体制外的人,由于工龄得不到国家的承认,只有实际缴费年限。

凡是在体制内工作的人,缴费年限至少都是35年到40年,体制外的人,缴费年限多数人只有15年到20年,体制内辞职过来的人,可能会达到30多年。缴费年限短,也是导致养老金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对于缴费年限相同,养老金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区差异,比如上海和四川,在相同缴费年限的情形下,养老金相差1000多元到2000元这是合理的;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异。比如同样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体制内和体制外养老金相差2000元到3000元也是比较普遍的;同样是体制内人员,先退和后退的差别。比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2015年退休的和2024年退休的,由于计算办法产生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

综上所述,工龄差不多,也就是缴费年限差不多,但养老金差异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缴费基数导致的差别;二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别;三是先退和后退的差别;四是缴费基数形成的差别;五是地区之间产生的差异。这些差别按制度标准来分析都是合理的,但如何把这种差别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值得商讨的。

0 阅读:0

帮老兄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