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10月正式开始实施的。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称为退休中人。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年过渡期的计算办法;第二个阶段是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计算办法。
十年过渡期的退休中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期间办理退休的工作人员,养老金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
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人退休前的职务和专业技术岗位对应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按照工龄的比例计发的退休费标准;二是本人退休前的职务或是专业技术岗位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三是按照国办发(2015)3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标准。

按照新办法的计算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加上职业年金就是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
如果老办法计算高于新办法计算的,按照老办法计算的结果执行,这部分人领取的是正式的养老金;按照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新办法计算的结果执行。但新办法高于老办法计算的部分,要按照十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
在新办法计算没有理顺,或是新办法计算已经启动,但是指按照老办法预发的养老金,被称为临时养老金。十年过渡期退休中人领取的临时养老金,一般只是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新办法启动并重新计算以后,差额部分要从退休后的第二个月开始补发。
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退休中人,也就是202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中人,养老金完全按照新办法计算。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同时还要计算计算职业年金。

从202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工作人员,养老金虽然是按照新办法计算,但由于相关的数据是预算的,只能按照预算的数据计算养老金,再加上部分地方职业年金没有解缴到位,所以计算的养老金仍然是临时养老金。但这个时候的临时养老金,不是按照老办法计算的,而是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只是部分数据是预算的,而且缺少职业年金。
比如图中的这位网友,是2024年12月在河南省办理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前的岗位是专业技术8级,累计缴费年限是464个月,即38.67年,其中视同缴费年限282个月,即23.5年,实际缴费年限182个月,即15.17年。从 缴费年限15.17年来看,估计这位网友以前有企业的缴费年限经历,或是从企业调入事业单位的。
这位网友虽然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8级,但缴费指数不是很高。实际缴费指数为0.863,视同缴费指数为1.0807,平均缴费指数为1.0807,由于实际缴费指数是预算的,平均缴费指数也是预算的,所以计算的养老金是临时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62965.63元,2024年河南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6606元。

按照河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临时养老金计算单显示,这位在2024年12月在河南办理退休的专业技术8级工作人员,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基础养老金为2546.32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370.39元,过渡性养老金为2181元,合计每月养老金为4079.77元。
这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虽然是根据2024年河南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按照新办法计算的,但由于实际缴费指数和平均缴费指数是预算的,再加上没有计算职业年金,所以领取的养老金还是临时养老金,今后待正式计算实际缴费指数、平均耗费指数以后,还要重新计算正式的养老金,并从退休后的第二个月多退少补。
综上所述,从这张养老金计发表中可以看出,在2024年10月1日以后在河南省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只按照新办法计算,但由于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中,实际缴费指数和平均缴费指数是预算的,所以领取的养老金还是临时养老金,今后也还要重新计算并多退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