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到公务员,从一般老师到副高,这两个师范同学养老金的故事

帮老兄聊聊 2025-04-29 13:11:28

窗外的梧桐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茶几上,映出两杯冒着热气的龙井。老李和老张这两个曾经一起读师范的同学相对而坐,聊起各自退休后的生活。

“老李,你这公务员正科级领导退休,日子应该挺滋润吧?”老张笑着问道,顺手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

老李叹了口气,苦笑道:“滋润啥啊,每个月6100,养老金比你这个小学老师差远了。”

老张愣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不会吧?你可是我们的县里的正科级干部啊,怎么比我这个副高七级的老师还少1000多元?”

老李摇摇头,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越回了他们共同的青春岁月。

老李和老张,都是师范的同班同学,两人入学前都是来自同一个县,住在同一个宿舍的上下铺,而且分在同一个班,老李担任班长,老张担任团支部书记。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两人成了一辈子无话不说的好友。

毕业后,他们都分回了老家的县,老李被分配到县属中学担任团队干事,老张则分配到一个离县城比较远的乡村小学。两人虽然在一个县,但那时交通不方便,要想再次见面,只有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好在两人都没有忘记过去的同学情,平时写写信,放假时聚会一下成了常态。

老李由于是分在中学,而且是团队干事,同时兼任学校的团委书记,仕途发展好像还不错。在中学工作一年以后,就被选调到了县委办公室,担任过秘书、县委办副主任,后来到某局担任局长,最终是在正科级岗位办理退休。

老张分到乡村小学以后,找了个当地的姑娘结婚,成了半工半农的老师,由于老婆是小学所在地的农民,全靠老张那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好在农村生活水平不高,老张一家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算比较好的。

由于老张一直在农村小学教书,退休前已经是副高七级,儿子在省城工作,老伴在城里带孙子,就只有老张一人退休后还在老家坚守,成了退休后的农民。

老张虽然是在农村生活,但日子过得比老李还要开心,聊着聊着两人都有点激动,老李的泪水夺眶而出。老张拍了拍老同学的肩膀:“别想那么多,咱们这代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老李是从公务员正科级干部退休,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政策当然是知道的,也有一定的研究。虽然大家的工龄都一样,也是在同一年办理退休,两人养老金的差别主要还是缴费指数的问题。

老李解释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虽然我是科级干部,你是小学教师,但你是副高七级,而且你还有乡村补贴,实际工资其实你比我这个正科级干部高,缴费基数也比我高。

从视同缴费指数来说,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退休前的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来确定的,副高七级的视同缴费指数也要高于正科级干部,这就是为啥你我工龄一样,你的养老金比我高1000元左右的原因。

听了老李的解释,老张恍然大悟:“难怪你的养老金比我低,原来我的这个副高职称起了这么大作用。”

随着聊天的深入,两人发现,他们的养老金差异,其实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金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从“双轨制”到“并轨”,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每一步都影响着像他们这样的退休人员。

“我们这代人,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也亲身经历了制度的变革。”老李感慨道。老张点点头:“是啊,虽然养老金有差异,但我们的生活都有保障,这就是国家的进步。”

聊完养老金,两人的话题转向了退休后的生活。老李参加了社区的书法班,每天练习毛笔字,修身养性;老张在农村,平时除了种菜以外,还要帮助村民们办理红白喜事,协助村干部调解各种矛盾和纠纷。

“老张,其实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老李端起茶杯,与老张轻轻一碰:“说得对,来,为我们的退休生活干杯!”

夕阳西下,两位老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他们的故事,不仅关乎养老金的差异,更关乎一代人的青春、选择和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但正是这无数滴水,汇聚成了奔涌向前的江河。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帮老兄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