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的灵魂—罗卓英

千年史诗 2024-08-01 23:37:41

罗卓英是陈诚最得力的干将,也是土木系的智囊,在土木系其地位仅次于陈,但凡陈诚高升,遗缺必定由罗继任,因此罗卓英在第18军、乃至整个土木系中都拥有很高的威望,一旦陈诚不在,他必是号令"土木系"的唯一人选。

罗卓英与陈诚是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的同班同桌同学,又义结金兰,终身追随,陈诚人称“袖珍总裁”,而罗卓英则被称为“袖珍智囊”,关系非他人可比。

陈诚

罗卓英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乡, 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

1919年罗卓英考上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在该校中与陈诚结成莫逆之交,因此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罗卓英毕业证书

1922年6月罗卓英毕业回到家乡,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

1925年罗卓英才正式参加东征军,1927年陈诚升第二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归其麾下,任师参谋处长、参谋长,1928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十一师,任命陈诚为副师长,罗随之任参谋长,1929年春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三十三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

蒋介石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第十一师大败阎锡山的军队,陈诚升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罗卓英也升任第十一师师长。

1931年5月第十一师与第十四师作为“围剿”红军的主力,企图找红军主力决战,却被红军声东击西的战术弄得疲于奔命,士气低落。

1932年7月1日罗卓英因“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十八军副军长,此后陈诚升第三路总指挥兼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则代陈诚指挥该军,1935年罗卓英晋衔陆军中将。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1日罗卓英率第18军的11、14、67、98四个师驰援上海的抗日部队,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在其后一个多月里,罗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浏河一带,战斗非常艰苦和激烈,官兵伤亡惨重。在这次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为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不久改归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由薛岳代),罗为副司令。

淞沪会战作战图

1937年11月19日罗卓英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12月底南京失守,罗接替薛岳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9月12日罗卓英代替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之职,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罗的第十九集团军归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指挥,参加南昌会战,罗卓英任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直接指挥。

罗卓英作品

1939年4月下旬罗卓英负责全面部署并指挥本集团、上官云相集团及高荫槐集团的一部,对南昌之日军反攻,试图夺回该市,日军借助其空炮火力支援,顽强扼守南昌外围阵地,并进行反击,罗军伤亡十分严重,5月9日全线停止反攻。

此后罗卓英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参加了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扫荡战、1940年夏季配合第五战区的扫荡战,歼灭了大批敌军有生力量,1940年2月罗卓英升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罗卓英

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

罗卓英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但因英军撤往印度,十万入缅远征军的归路被切断,被迫丢掉车辆辎重,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入缅远征军军十万人损失五万余,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撤退途中,戴安澜将军因重伤得不到治疗而壮烈牺牲。

中国远征军

戴安澜

罗卓英撤入印度后,取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指挥。由于史迪威与罗产生了矛盾,蒋介石调回罗卓英为条件与史迪威妥协,罗卓英离印返渝。

史迪威

1943年5月罗卓英出任军令部次长,不久即调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1945年5月罗卓英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8月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他晋升为陆军上将。

罗卓英

1947年8月底陈诚接替熊式辉为东北行辕主任,陈妄想创造奇迹,挽救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把罗卓英请到沈阳,任行辕副主任之职。罗卓英到东北后,协助陈诚整顿军队,裁并机关,控制金融等。

1948年罗卓英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诚在一片责骂声中离职,罗也随之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的国民党军队。

长官公署撤销后,罗卓英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

1961年11月6日罗卓英因糖尿病在台北去世。

0 阅读:173

千年史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