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爱将—于学忠

千年史诗 2024-08-01 23:37:3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由东北军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联合“兵谏”蒋介石,迫蒋放弃“剿共”、一致抗日而引发。在中共积极斡旋下, 通过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后, 在如何放蒋的问题上,包括南京、张杨与中共三方面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之时, 张学良决定提前释蒋并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张学良

12月24日晚间 张学良召集会议, 向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等高级将领宣布拟亲自陪蒋返宁之事, 并向他们交待道:“我走后, 关于东北军, 听命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的事情听命杨虎城,有问题多和周恩来商量。”25日午后张学良送蒋登上飞机之前,又留下“手谕”一纸, 内称:“弟离陕之际, 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城、孝侯 (即于学忠) 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二十五日”。张学良将兵权托交给于学忠, 足见张对他的赏识和信任。

于学忠

于学忠1889年11月19日生于旅顺,父亲于文孚与米振标、张作霖等同为毅军创建人宋庆部下,他自幼随父在军营中。

1904年于学忠以第一名的成绩(徐永昌第二名)从毅军所办随营学堂肄业,1908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在毅军中任排、连长,1917年北洋陆军第十八混成旅在湖北成立,赵荣华任旅长,于学忠任炮兵营营长。

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于学忠随赵荣华参加对皖系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的作战,将吴之司令部包围缴械。1922年底吴佩孚派赵荣华、于学忠率部由湖北入川攻击熊克武,1923年9月于学忠授陆军少将衔。

1925年10月吴佩孚被孙传芳、肖耀南(时任鄂督)等拥戴为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吴乃授于学忠为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于学忠被吴佩孚任命为长江上游副司令,1927年5月吴佩孚因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得已逃到时驻邓县的于学忠军中暂住,6月吴佩孚南行数日后,于学忠遂返回蓬莱故里。

于学忠下野后,所部归冯玉祥统辖。张学良派周光烈持函邀请于学忠去北京商谈有关事宜,于学忠抵北京后,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张作霖接见,于学忠被任命为镇威军第四方面军团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于学忠部奉命前往京汉线参加彰德以北西迄涉县之线,与马占山诸部协同作战,抵抗西北军,同年9月他晋升为陆军中将。

于学忠

1928年6月张作霖返奉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继掌东北军政,于学忠任临绥驻军司令,12月29日东北易帜,全国号称统一,于学忠改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

1930年3月14日第二、三集团军将领鹿钟麟、商震、黄绍泫等五十七人发出联合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张学良拥有重兵,其动向大有举足轻重之势。蒋介石拉拢于学忠,劝于学忠举兵向西,同意让他任选取华北的职务,他将信原本上呈张学良,同时复蒋一封信,表示唯张学良是从。

1930年8月中旬蒋介石的部队攻下济南,晋军败退黄河北岸,张学良9月28日发表拥护“中央”、呼吁和平的巧电,旋派兵入关,当天下午3时于学忠以第一军军长名义,率部由沈阳出发,9月21日到达天津,26日即进驻北平。经张学良保荐,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1931年4月张学良成立陆海空副司令部行营,坐镇北平。

于学忠

于学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于学忠建议张学良抵抗,张借辞推托,十几万东北军几乎一枪不放退至关内。1932年8月17日于学忠被南京政府调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移师天津。

1933年3月热河失陷,4月张学良被蒋介石所迫下野出国,临行前,对于东北有所安置,当时东北军共有二十六万人,除交万福麟、王以哲、何柱国各率领一个军,约九万人外,其余十七万人统交于学忠指挥。

于学忠与陈立夫

1935年春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和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邀于学忠到北平谈话,他们认为,省府设在天津,常与日方冲突,不如迁至保定为妥,于学忠表示极不赞成。6月何应钦与日本天津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该协定公然提出罢免于学忠的河北省主席职务,及调走第五十一军。

蒋介石命令于学忠率第五十一军开赴陕西西安,任于学忠为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1月1日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同时兼任西北“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2日晚张学良召集于学忠等东北军高级将领,宣布兵谏计划,他虽然同意张学良的决定,并在八项抗日爱国主张上联署,但力主采取慎重态度。12月12日晚7时,于学忠部紧急行动,将驻兰州的胡宗南部队、甘肃绥署特务营及军统有关的警察解除武装,并扣押军统特务、兰州警察局局长及绥署处长以上人员,同时接管兰州电台、报馆、银行、机场等要害部门,响应和支持“西安事变”,时人称这一行动为“兰州事件”。

于学忠

张学良临行前,留给于学忠手谕,由他全权负责东北军,以待张归来。在此期间,他为贯彻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及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作了不少努力,并采取措施保存东北军内的进步力量。蒋介石在无理审判张学良后,又派五个军进逼西安,并于1937年1月4日将于学忠、杨虎城撤职留任,4月东北军调驻江苏淮阴附近,于学忠任江苏淮阴绥靖公署主任。

1937年于学忠在南京火车站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于学忠奉命率部前往山东担任海防,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韩复榘),1938年1月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被处决后,他担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此后率部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

1939年于学忠被任命为鲁苏战区总司令,1941年底任山东省主席,1942年5月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

1943年于学忠因反对内战而饱受国民党当局排挤打压,决意解甲归田,于学忠举家来渝并购宅取名“于家园”,1944年3月卸去鲁苏战区总司令之衔,调任重庆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5年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于学忠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初蒋介石胁迫他前往台湾,他隐居四川乡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2月于学忠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

1964年9月22日,于学忠因患肝癌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五岁。

于学忠将军传

毛泽东把于学忠指挥的淮河阻击战和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战,作为成功战例的经验,写进了《论持久战》。毛泽东对于学忠坚决与日寇作斗争深表敬重,赞扬他热忱爱国。

0 阅读:5

千年史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