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整体就业形势并不是很理想,即使如此,大家在找工作过程中还是要给予足够谨慎,多了解一下公司背景,尤其是哪些入职的前提是要求贷款的,更要擦亮眼睛,一旦发现不对路,应第一时间退出,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汪某于2023年6月在58同城上看到甲公司的招聘广告(内容为:C排药店专送司机,12000-20000元/月;食品饮料专送司机,9000-15000元/月)后,到甲公司应聘。甲公司告知其需签订《服务合同》并按要求购买车辆才能入职。
2023年6月28日,汪某与甲公司作为乙方签订《服务合同》,并按要求缴纳了定金13800元,同时甲公司出具收据,载明:今收到汪某定车*,金额13800元,如审核通过客户不提车,以及不配合审核,定金不退。
合同签订以后,甲公司的工作人员与车行的工作人员为获得贷款的审批,私自将汪某的家庭平均月收入由实际的3000元更改至9000元,将购车用途改为非营运,要求汪某的配偶提供担保,并且要求汪某将购买的车辆登记在公司的名下。同时,甲公司及车行工作人要还要求汪某按照其教的话术应付银行贷款的电话回访。
考虑到购车用途发生了变更并且还要登记在公司名义,同时还要采取欺骗的手段取获取贷款,汪某要求解除服务合同,并要求返还13800元服务费,为此起诉至法院。
对此,法院认为,本案系合同纠纷,甲公司在收到汪某支付的13800元后,未按《服务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反而让汪某撒谎欺骗银行工作人员骗取贷款,因此汪某要求解除《服务合同》及要求甲公司将13800元款项全额退回,理据充分,法院予以支持。
警示录
对于汪某及时退出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做法,笔者必须给予其一个大大点赞,汪某的风险意识是强的,做法完全是对的。如果汪某眼里只有眼前纸面上的高薪就业机会,忽略风险,那他很有可能会惹上一堆麻烦:轻的,就是无缘无故增加一笔负债;重的,很有可能会触犯法律,惹上官司,甚至会因此被定罪量刑。
在此,个人建议,大家在就职签合同前,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公司的背景,尤其是可以利用企查查类似APP去查一下入职公司背景。
如果公司是个小公司,刚成立不久或刚变更不久,注册资本很少或实缴资本很少,只要把交钱或贷款作为入职的前提条件,哪怕它开再高的工资,也是不建议去。原因很简单,小公司如何有实力承受这么高的工资,你要的是工资,它可能要的是你的资质,用你的资质去做些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