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关键时刻,徐向前没有跟毛主席走,结果后悔了一辈子

南疆历史奇谈 2024-04-22 15:52:39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给中国工农红军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了一封密电, 电报的核心内容是要陈昌浩率领右路军(中央和军委纵队主体在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顽固坚持南下川康边发展的主张,其个人野心已经发展到了企图凭借人多枪多裹挟中央、危害中央的地步。

右路军收到这封密电时,恰逢前敌总指挥部召开会议。陈昌浩正在讲话。译电员送来这份电报,先是交给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当即转交给陈昌浩,可陈昌浩的讲话正在兴头上,没顾上看又,随手又交回给叶剑英,叶剑英一看内容,顿时觉得事态严重,需要审慎处置。尽管内心很着急,表面却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把电报装进口袋里,过了一会儿,佯装出去如厕,骑马飞奔到中央驻地,把电报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一看电报内容,表情非常紧张,马上用铅笔把电文抄在一张卷烟用的纸上。然后对叶剑英说: “你赶紧回去,不要让他们发觉你到这里来过。”叶剑英随即对毛主席说: “此地有危险,不能留,请主席立即到红3军去。”毛主席嘱咐他赶回去,提高警惕,并设法脱险。叶剑英立即返回前敌总指挥部,趁陈昌浩的讲话还没有完,把电报交还给了他。

毛主席送走叶剑英以后,立即同张闻天、博古赶到红3军驻地阿西,同在那里养病的周恩来、王稼祥等人一起,召开紧急会议,为了贯彻北上战略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爆发的冲突,决定迅速离开阿西,脱离险境,率领红1军和红3军先行北上。为了争取前敌总指挥徐向前率领部队跟中央走,当天晚上毛主席亲自来到徐向前的住处,站在院子里问他:“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徐向前回答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主席见徐向前是这种态度,就没再说别的,要他早点休息,便告辞而回。

徐向前的话说得很委婉,语气也很客气,但表达的立场和态度却是非常明确的。张国焘坚决反对北上,要想两军不分开,四方面军不分成两半,只有南下这一条路。此前,陈昌浩已经表态同意南下。如此一来,右路军的军政首长都主张南下,那么毛主席和中央为了贯彻既定的北上战略方针,除了率领红3军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同红1军会合之外,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9月10日凌晨2点,毛主席和中央按既定方针,率领红3军、军委纵队向北开进,去俄界同红1军会合。由于是秘密行动,四方面军的人根本不知道。徐向前刚刚起床,就接到部下的报告,说参谋长叶剑英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徐向前和陈昌浩大吃一惊。很快,接到前面的部队打来的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布置了警戒。红军大学政委何畏跑来询问:“是不是有命令叫走?”陈昌浩说:“我们没下命令,赶紧叫他们回来!”如此重大的事件猝不及防的发生了,徐向前的思想上深受刺激,在床上坐了半个小时说不出话来。

前方部队不清楚情况,又打电话来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徐向前怎么办?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陈昌浩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如果他头脑不冷静,下决心打,徐向前也是很难阻止的。千钧一发之际,陈昌浩完全同意徐向前的意见,从而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当天上午,前敌指挥部人来人往,乱哄哄的,像是炸开了锅。徐向前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躺在床上蒙着头,不想说话。陈昌浩的的情绪十分激动,说了些难听的话。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徐向前的内心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同张国焘、陈昌浩几年共事下来,心情并不愉快,盼着摆脱他们。懋功会师后,自己就告诉陈昌浩,想去中央做点具体工作。另一方面,如果右路军跟随中央北上,四方面军就要分成两半,他也舍不得。四方面军是自己一手带大的,自己和战友们历经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支队伍。要是分成两半,各走一方,讲理智讲情感,他都难以接受。

就在当天,中央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要他们率领队伍北上;并说“八日朱张电令你们南下,显系违背中央累次之决定及电文,中央已另电朱张取消该电”。陈昌浩已经决心南下,指责中央的北上方针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是跟着中央走?还是听张国焘的,带着部队南下?徐向前反复思考,彻夜难眠。陈昌浩的在四方面军的威信很高,不仅能说会写,打仗也很勇敢,从职务上讲又是政治委员。陈昌浩要是不答应,自己一个人是带不走部队的,最多只能悄悄地带走身边的几个人。最终,徐向前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着看吧。

关于这个抉择,徐向前在其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痛心疾首地表示:“我就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

红四方面军跟随张国焘南下的时候,有8万之众;一年之后到达陕北,减员过半,只剩下3.7万余人了。毛主席在率队北上时就预言:“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我相信,一年之后,你们会跟上来的。”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