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不断发展,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越来越追求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通常都会吸取一些别人的教育经验,比如表姐前几天就在网上和其他的宝妈们交流教育理念,有个宝妈就提出了关于“讨好型人格”的问题。人都是有利己主义的,作为一种利己动物,大多数时间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比如当遇到地震时,大多数人都会首先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并不是自私,而是生物的一种本能。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无论任何事都先考虑别人,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从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和她任性相处时,总是不自觉地去讨好别人。这样的人并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具有“讨好型人格。”
实际上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一部分人的性格和我们大不相同:面对别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他们好像都不会拒绝;总是喜欢把自己隐藏在人群中的角落,甚至会有些人不喜欢表达,做什么事都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好像时刻戴着“面具”生活。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通常来说,讨好型人格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感到非常自卑。在他们心里,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也总是不懂得去拒绝别人的要求,更不懂该如何说出自己的不情愿。他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比如没有同学那么聪明、不如朋友的性格好。
在讨好型人格的观念里,他们觉得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应该是大于自己的利益与感受。当别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时,他们都会尽力去满足,即使是过分的要求,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拒绝。这类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惹得别人讨厌自己。这样的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很容易被“欺负”,因为长期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已经让他的性格变得卑微并且懦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由于父母小时候受到的教育观念不同,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秉承着科学教育的原则,把对孩子的要求建立在孩子快乐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这类父母其实并不在意孩子的成绩如何,能有多么优秀,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就算要取得成绩,也是要在快乐的前提下进行。而有的家长比较强势,控制欲非常强,总是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由自己牢牢把控。当父母总是会对孩子的事情插手,无论大事小情都要替孩子做决定,不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剥夺了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独立自主性,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在很多人的童年时期,总会在父母的口中认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品学兼优,乖巧懂事,多才多艺,长得也好看,非常懂事,父母总是会拿自己和这个孩子进行比较。在这样喜欢拿孩子作比较的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如何如何好,而自己家的孩子则是资质平平。无论孩子取得多好的成绩,父母也不会有鼓励和夸奖。实际上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表扬其他的同龄人,而吝啬于表扬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想法。试问,父母会用孩子作比较,可孩子会拿父母做比较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