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为你好”成为对孩子吼叫的理由

魏宜苹 2022-04-20 08:57:22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比如写作业磨磨唧唧,犯错后屡教不改,家长有时候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消极发火,事后还美其名曰“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来回想一下,当我们生气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时的内容都是什么?我想无非就是数落孩子的不是,表达出我们失望的心理,并且要求孩子一定要改正,再接着给孩子一些惩罚。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这些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用吼叫的方式表达给孩子,这样做合适吗?答案不言而喻。        

当我们愈发愤怒、激动的时候,越无法控制自己语言上的轻重程度,往往会说出一些很伤人的话,似乎只有把话说难听了,才能表达我们有多么的失望和愤怒,好像这样才会在孩子心里刺一刀,让孩子刻骨铭心,觉得让孩子疼了就记住了,就能彻彻底底改掉错误和不好的问题了。但事实上,这根本没有用,越是无能的人,才越会用“发怒”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看起来好像可以镇住孩子表达自己的威严,实际上却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长此以往,有的孩子对父母的吼叫产生了免疫,你吼你的,我做我的,该犯错还是会犯错;有的孩子会产生叛逆的心理,父母越是吼叫,孩子越是不听,父母越不让做什么,孩子就偏要做什么,以此来和父母进行对抗;还有一部分孩子会服从于父母,但从此就失去了自信心,没有了主见;甚至有的孩子会有样学样,变成像父母一样把发怒、吼叫当成“武器”,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的孩子。        

其实,父母是否对孩子发火,并不取决于孩子是否听话、成绩好坏,而是在于家长的情绪控制。就好像我们拿着一张纸去接近正在燃烧的蜡烛,纸也会燃烧起来;而我们拿着一根针去接近燃烧的蜡烛,无论如何接触,针都不会被蜡烛点燃,所以说,物体是否燃烧不是取决于蜡烛燃烧的温度,而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燃点温度。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情绪控制能力很强,就不会轻易地对孩子发火,而有的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经常用孩子来当做自己情绪的宣泄口,只要孩子有一点让父母不满意的,父母就会情绪失控。控制情绪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指持续性、稳定性,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平常心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工作还是日常的家庭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同样,平常心对于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重要的。我们应该要成为温和、理智、不情绪化的父母,不做发脾气、情绪化的家长。        

有的家长也许会想:下次孩子再犯错、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其实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告诉自己要冷静,要么家长离开孩子犯错的现场,要么就是忍住先别说话,采取有效的方法让自己停止情绪的激进,让自己有一个缓冲时间,冷静下来再去解决问题。当事情解决之后,再回想一下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合适,应该怎么做、怎么说,才能够有效地在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情况时避免,我们也可以不断进步,成为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理智的父母。

0 阅读:29

魏宜苹

简介:每天都会更新